2004年南通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04年南通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b588a0f844769eae009ed8a

——2004年2月9日在南通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长 丁大卫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不寻常的一年,是我市国民经济在多年蓄势的基础上强劲增长的一年,也是南通争当全省江北\两个率先\排头兵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依托江海、崛起苏中、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全面小康\的总体思路,围绕市委确定的方针、重点和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阶段性任务,面对非典疫情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勇争先,攻坚克难,全面超额完成年度目标计划,全市实现GDP超千亿、财政收入超百亿的历史性突破,经济社会进入跨越发展的起飞阶段。

(一)国民经济跃上新平台,多项主要指标超预期、超历史。国民经济总量规模及结构状况发生具有历史意义的阶段性变化。全市完成GDP1006.65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增幅为7年来之最,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1%、16.8%和12.6%,第二产业占比超过50%,第一产业占比首次调整到15%以内;实现财政收入116.99亿元,增长21.7%,占GDP比重首次达到两位数,为11.6%。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加快,项目农业强势推进,龙头企业迅速壮大,园区建设加速发展,农业产业链拓展延伸,传统农业正加快向现代农业迈进。实施以工兴市第一方略开局良好。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452.37亿元,增长17.7%,增幅为7年来之最,在全省的位次前移5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53.4%,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46.2%,为历史最高水平。建筑业市场开拓能力增强,全年完成施工产值450亿元,增长15.7%。服务业实现较快增长,增幅高于全省水平0.9个百分点。商贸流通业升温加速,旅游会展业进一步活跃,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31.28亿元,增长12.7%,增幅为6年来之最。县(市)域经济发展全面加速,工业增加值在全市占比达69.7%,提高0.3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强势突破,工业投入增幅列全省前列。继续坚持猛攻投入,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8.42亿元,增长44.7%,增幅为7年来之最,其中规模以上投资达318.71亿元,增长71.8%。工业投入出现了多年未有的强劲势头,全年完成工业投入240.37亿元,增长94.2%,增幅居全省前列,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长期以来的30%左右提升到53.6%。农业投入也出现了多年未有的好势头,工商资本、民间资

本和外商资本投入农业总额增长90%。各级各类开发区和乡镇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增长62.8%。金融等部门全面扩大信贷投放,年末贷款余额达726.87亿元,增长38%。 (三)市场化改革向纵深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全面提速。继续强攻各项改革,全力增强体制创新第一动力。大力度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本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和劣势企业退出市场目标基本实现,\大而盈、大而亏、大而难\企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资产重组步伐加快,150多家市属国有企业完成深化改革任务,退出国有资本近10亿元,置换职工身份3.3万人。事业单位改革走在全省前列,108家市属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改制转企任务全部完成;公益型事业单位改革正在加快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规范和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取得新成效。鲜明提出争创江苏民营经济第一大市的奋斗目标,各项工作全面推进,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浓烈氛围加速形成,全市私营企业数、注册资金额分别增长23%、74.9%,累计分别达26962家、279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增加3.5个百分点,达到37.1%。

(四)利用外资实现\撑杆跳\,开放型经济正在重返全省第一方阵。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利用外资创历史新高。全年新批注册外资突破23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帐额7.31亿美元,分别增长367.4%和206.5%,增幅均居全省第一。新批总投资超千万美元的外资大项目98个,是上年的3倍多。总投资18亿美元的王子制纸项目成功落户我市,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市最大的利用外资项目,也是迄今日本对华投资的最大项目。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进出口总额达51.64亿美元,增长32.6%,其中出口32.85亿美元,增长29.8%。外经工作各项指标继续位列全省之首,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同额、营业额分别增长34.6%和39.5%。海关、国检、海事、边检等口岸联检单位整体联动,大通关建设取得新成效。外事、侨务、对台事务等工作在扩大开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新一轮江海开发和接轨上海全面启动,一批重大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呼应全省沿江开发战略,全力抢抓第一机遇,加快沿江开发、江海联动,高起点制定《南通市沿江开发详细规划》和产业、交通、港口等专项配套规划,扎实推进7个方面48项重点工作,岸线整合整治开发工作全面推开,岸线资源管理得到加强。加速港口建设,狼山港区三期工程等8个泊位建设进展顺利,南通港货物吞吐量突破5000万吨,增长33.7%。洋口港、吕四港开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沿江沿海产业集聚进程加快,新批总投资超千万美元外资项目有90%以上落户在沿江沿海地区。重点实施的37个重大项目进展显著,其中30个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如东LNG(液化天然气)、启东大唐电厂等特大型项目已进入最后审批阶段。海洋经济和生态农业得到新的发展。跨江合作、区域联动取得新进展,南通、苏州互动合作开发协议正式签订并开始实施。实施《南通市接轨上海工作纲要》初见成效,农业、科技、人才、交通、园区、港口、旅游等方面接轨步伐加快。

(六)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城市建设投入创历年之最。突出城市第一载体建设,调整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市建设全面升温,呈现老城区、新城区、开发区、狼山风景区、港闸区、观音山区域竞相推进的良好局面。市区城建投入超过100亿元,其中政府主导性投

资接近40亿元,超过前5年投入总和。经营城市迈出新步伐,市区首期城建项目招商协议引进外资、民资折合人民币17.25亿元;土地招商创下总收益、土地单价等5项历史记录。大力实施城市景观工程、洁净工程,开展环境集中整治,市容市貌进一步改观。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开始起步。市区建成区新增绿地120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7%;大力实施城区河道整治,水环境进一步改善。各县(市)县城和中心镇建设力度加大,步伐加快。全市城市化率达42%,提高近3个百分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30.28亿元,为历年之最。苏通大桥主桥及北接线工程全面开工,崇启、崇海大桥前期工作取得进展,通常汽渡迁址工程超常推进,皋张汽渡前期工作全面启动;通启、盐通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海防公路全线贯通,沿江公路提前开工;新长铁路正式投入货运,宁启铁路一期工程铺轨结束。积极争创\畅通工程\优秀管理等级城市,道路交通环境不断改善。加强土地管理,土地资源得到集约利用和有效保护。 (七)防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在市委的领导下,坚决贯彻中央、省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部署,沉着应对,全力以赴,紧紧依靠全市各级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立足于\早、快、严、实\,建立了统一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反应敏捷的应急救治体系和盖边沉底的群防群控体系,牢牢把握防治工作主动权,实现了\非典疫情不扩散、非典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的目标,保持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良好的经济社会秩序。同时,立足于建立长效防治机制和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制定并落实《南通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其他方面的预防性措施,提高了政府处置重大公共突发事件能力。尤其可贵的是,在抗击非典斗争中全市上下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抗非精神,激励我们在前进的征程中不畏艰难,夺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胜利。

(八)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继续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精心组织科技项目实施,204个项目被列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开展产学研活动,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新技术推广运用,科技合作项目比上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农业、工业的贡献率分别达54%和44%,市及各县(市)区均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社会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基础教育办学水平继续提高,\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得到较好落实,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82.9%,全市高考主要指标稳定在全省第一位置;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稳步发展,终身教育体系加快构建;南通大学园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综合性大学申报工作顺利推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取得显著成绩。文化大市建设成效明显,环濠河文博馆群等重点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广播电视产业化迈出新的步伐,文艺、新闻精品生产在全省保持领先。省十六运承办工作开始启动,竞技体育成果丰硕,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向乡镇延伸。预防保健水平初步达到基本现代化标准,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在全国率先建立计划生育特困家庭救助机制,计划生育率达99.2%。民族、宗教、统计、审计、防震减灾、无线电管理、气象、档案、保密、地方志等工作进一步加强。以公民道德建设为核心,全力打造全省江北第一文明城市群,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南通现象\得到进一步弘扬。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征兵、民兵预备役和优抚安置工作不断加强,再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坚持依

法治市、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切实抓好人大议案和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以及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市级办理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分别达95.3%、94.4%。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众团体的联系日益密切。开通\市长电子信箱\,向社会公开征集对政府工作的建议,大力推进政务公开。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制,积极妥善处理群访、集访和越级上访事件。安全生产进一步加强。着力构筑社会治安大防控格局,首创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创建\平安南通\和全省最安全城市成效显著,万人发案率全省最低,第六次获得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称号。

(九)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扎实推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制定并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措施,保持了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全市城镇共提供就业岗位12.55万个,有4.46万人实现就业再就业,再就业率达63.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5%。农村劳动力转移净增10.76万人,累计达181.8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2.3%。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保障能力继续提升,\两个确保\进一步巩固。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98元,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4393元,增长6.3%,是近5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882.12亿元,人均11325元。城乡市场繁荣,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市廉租房制度等政策得到落实。农村五件实事扎实推进,完成农村草危房改造6987户、16640间;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农业税社会减免先减后征、户户减负、村组三项资金管理等政策已全部落实到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成效明显,试点县覆盖率达87%;新增农村改水受益人口56.81万人;农村公路竣工通车里程536.52公里,完成省下达年度目标的111.2%。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关心下一代、红十字和慈善工作取得新成绩。

(十)政府职能加快转变,综合发展环境日趋优化。根据市委关于争创全省最佳办事环境的要求,以\创新、规范、高效、廉洁\为目标,注意加强自身建设,致力于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机关作风建设,办事环境不断优化,便民利民措施正继续得到落实,\重商、亲商、安商、扶商\的氛围加速形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深化,以全省最优为标准进一步清理审批事项,推行告知承诺制、并联审批制,审批速度在上年基础上加快三分之一。市级机关部门和行政管理型事业单位的\清实体、清资产、清资金\工作扎实推进。强化狠抓落实第一基本功,加强调查研究,完善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的推进、督查、考评机制,有效保证了各项关键举措的落实。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反腐倡廉力度,进一步树立了政府良好形象。按照市委决策部署和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议案要求,精心打造\中国近代第一城\崭新形象,全面展开内涵挖掘、宣传推介、建设保护工作,通过多种形式搭建平台,成功举办2003中国南通港口经济洽谈会和纪念张謇先生诞辰150周年等重大系列活动,邀请国际国内知名人士和重要客商亲临南通,切身体验南通悠久的人文历史和崭新的城市面貌,并与国家级重要媒体联手开展高起点、高规格、高频率的宣传系列活动,向世界强势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