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新闻评析》文本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报刊新闻评析》文本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b7d1f6d25c52cc58bd6be00

二、新闻特写报道

穆青同志曾说过:“我们的时代应是新闻、速写、特写比较发达的时代。” (一)新闻特写的含义和特点

一般的定义是,以描写为主要方法,“再现”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一瞬间”的形象化报道,一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

新闻特写属新闻报道范畴,其突出特点就是用特写的方式报道真人真事。具体地说:它抓住新闻事件、新闻人物某些重要场面,或者特殊意义的一两个片段,用描写手法给予集中的、突出的刻画,将富有特征的真人真事“放大”和“再现”在读者面前,给人们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使人们感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物。从这种意义上讲,新闻特写较之消息更形象、更生动、更传神;较之通讯、大特写及西方的特写、特稿等,更迅速、更集中、更洗练。

(二)新闻特写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目前,我国新闻媒介上出现的新闻特写大致可划分为:事件特写、场面特写、人物特写、景物特写、个人经历特写、趣味性特写等。而写好这些新闻特写,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材须精当

选择重大题材中富有特征性和透彻的片段或描写,提炼一个深刻的主题。一般消息、通讯可以写全景、远景,而特写则是通过记者的细微观察,通过一个较奇特的角度,对准一个有特色的近景,掀动“快门”,收到以小见大、出奇制胜之效果。如,它应该撇开一场球赛的全过程,抓住某一运动员的特征、特有表现或一球之争作重笔描绘;应该舍弃整个会议程序,专写一个问题的讨论场景或某个有意义的会面等;应该截取新闻事件时间进程中的某一瞬间或某个细节入笔,然后再充分展示和尽情描绘。如刊登在1988年10月27日《解放日报》上的《女排出征目击记》这篇特写,作者巧择中国女排出征前集合队伍时的散乱、稀拉片段,从而使人通过这一角度深刻地窥见了中国女排在奥运会上惨遭失败的原因。

另外,新华社记者义高潮于1999年3月27日发自炮火连天的南斯拉夫的特写《梦魇从天而降》就很能说明问题。作者截取了北约空袭中,一枚导弹飞入科索沃的一个村庄但没有爆炸这样一个独特的片段,读后让人叫绝:

这是一个戏剧性的场面,记者从两个恐惧中的孩子的角度透视战争的残酷,从导弹体上“性能绝对可靠”的细节讽刺北约的“军事神话”。这一切,有力地戳穿了北约官员一再声称的“精确制导的炸弹和导弹不会伤及无辜”的谎言。这篇特写不是与正面报道战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吗?

2、篇幅须短小

一位西方记者说:“最好不要把太多的东西告诉读者,否则你将会失去他们。把小范围内的具体事例告诉他,让他去发现大范围内带有普遍性的东西。”(朱尔斯·洛《注意,写特稿时别过分渲染》)这种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的效果正是特写的优势。

新闻特写不同于通讯。通讯具有详尽性,无论是对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进行纵向关照,还是作横向综合,其篇幅相对较长。而新闻特写则把新闻事实和新闻人物的最突出的某一方面横切“一刀”,然后用较短的篇幅集中、细腻地展现出来。

3、结构须紧凑

一般来说,新闻特写的篇幅不宜太长,特写结构的每个段落的安排都是朝着一个方向:意旨。要使结构紧凑,可采用扣题式,即每一段都要突出或复述导语的内容;或用盘旋法,即每段都对上一段的事情作进一步的发挥;或者将素材分成若干个各自独立的部分。若段落太长,就得故意把它拆成几个小段,最好一个句子自成一段。当然,这种分段法并不是与结构紧凑唱反调,结构紧凑的本质意

义是:一气呵成,不枝不蔓。分段正是为了清楚、为了把意旨鲜明地突显出来。

4、表达须艺术

新闻报道的表现手法一般有四种,即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一般新闻是以叙述为主,夹叙夹议,描写与抒情则视具体情况,可多可少,可有可无;一般通讯虽以叙述为主,然议论、描写、抒情须兼而有之,相辅相成。新闻特写则突出描写与抒情,借景抒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叙述与议论则根据需要而穿插一二。

由于篇幅的限制,新闻特写的描写除了运用细节描写之外,一般多用白描手法——不用修饰,不用烘托,只抓住其特点,用简洁、精练的文字,自然贴切地直接勾画出某一人物或事物的形象。

例如,新闻特写《活捉王耀武》(新华社1948年10月10日电稿)就用白描手法对王耀武作了形象化的勾勒:

他穿着对襟夹袄和黑色单裤,扛一个棉被卷,混在难民群里逃出了济南。起初,他雇一辆小车,自己装着有病的商人。腿上贴了张药膏,破旧呢帽低低地罩着眼睛,后来他又雇了两辆大车,另换衣服,索性假装重病,用手巾蒙上脸,盖上两床棉被,躺在大车上呻吟。

这种白描手法,简洁地写出王耀武乔装打扮,妄图逃命的狼狈相。

新闻特写还要写出情趣,以情纬文,从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梁代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繁菜寡情,味之必厌。”意思是,文章写得繁丽,但缺乏思想感情,味道必然差。大凡好的文章,都是“情动于中而行于言”的。

有一篇被《人民日报》评为1994年好新闻的特写《尼克松告别人生》,就写得有情有景,情景交融,人情味浓郁。它既报道了风云人物尼克松突然逝世的新

10

闻,又写了尼克松生前对妻子的情怀,以及他的女儿和政界名人、家乡人对他的悼念之情。作者没有像一般报道写名人去世大书其业绩那样,而是把重心放在人们对尼克松的怀念上。这样,作品就有感染力。

(三)作品:

美国提案被击败 中国将进入联合国

请注意这条新闻特写的气氛描写。记者并没有用任何形容词描写各国代表对击败美国提案欢欣鼓舞,而是写他们“在走廊里大声发笑”,唱歌,欢笑,喊叫,拍桌子,有人备至跳起舞束”。外交官给人们印象总是比较庄重的,但勿于高兴,居然在欠度广众访“失态”。这样写,比用任何修饰性的语言都又有力和更生动。 三、趣味性新闻报道 (一)新闻的价值要素

1、及时性

2、新鲜性(非常态性) 3、重要性 4、显著性 5、接近性

6、趣味性:新闻的事实及表现手法富有情趣和兴味吸引受众的一种属性。

(二)趣味性新闻的特点

趣味性新闻是典型的软新闻,报道的内容件往往不是重大的新闻事件,而是生活、自然界的一些有趣的事情,事实本身的新闻价值不高。但是它具有硬新闻部可替代的作用:

1、舒缓受众的紧张情绪 2、满足受众的娱乐需求

3、提高新闻整体的阅读率、收视率、收听率或点击率。

(三)趣味性新闻作品 1、纯趣味性的新闻

事实本身的趣味性强,而且别的新闻要素相对不突出的新闻。 2、新闻要素较多的趣味性新闻

事实本身的趣味性强,而且别的新闻要素也同时具备的新闻。

11

四、倒金字塔结构的消息

“倒金字塔”结构指的是按新闻事实的价值来排列先后顺序的结构形式。“倒金字塔”是一种形象的比喻,事实的变动本身往往是新闻价值最大的地方,而起因和相关事实,则居于价值的次要地位,因此实际上是一种倒叙式的结构形式。这一结构形式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美国的南北战争期间。当时一些战地记者所携带的发报机经常在发报途中出现故障,报社也经常使用一些内容不全的稿件。为了克服机器带来的不便,记者们开始把最重要的内容写在开头,按价值大小依次排列,这样即使报社拿到一半文字稿,但最有价值的总是丢不掉了。而且这种结构形式,在客观上也适应了消息快速传播的特征要求,因而得到推广和普及,直到现在仍然是消息的基本结构形式之一。 五、“正金字塔”结构的消息

这种结构也叫编年体式结构,它是按时间的线性方式来安排写作结构的。这与“倒金字塔”结构正好相反,一般不用概括性很强的导语,而是按照时间顺序、情节展开的过程依序报道新闻。它的优点是脉络清晰,更符合受众接收(认知)的心理过程,尤其是在广播、电视新闻(叙述语言)中运用最广泛。它的弱点是新闻的报道核心,即最有价值的内容不是在导语或正文开头,而往往是随着事实的陈述到中间或结尾处才能展示出来。这样就不便于在新闻报道的开头就抓住受众,并把最重要的事实告诉受众。如果新闻报道的开头无法很好地吸引受众,就会使受众失去耐心,拒绝继续获取下边的报道内容。1996年获得全国广播新闻一等奖的《乐靖宜勇夺奥运会女子100米自由泳金牌》就基本是采用这种结构进行报道的,其开头文字如下:

各位听众,我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特派记者胡敏华。我现在正在亚特兰大佐治亚州理工大学游泳馆为你作现场直播报道。现在是亚特兰大时间晚上7点30分31秒,过一会儿,女子100米自由泳决赛马上就要开始。参加今天决赛的一共有8名选手,其中有我国选手乐靖宜,她在预赛中以54秒9的成绩获得第一名。参加决赛的还有美国选手马蒂诺,德国的费尔克、范〃阿尔姆西克,美国的范〃登肯。她们五位选手可以说代表了当今女子100米自由泳的最高水平。

? “倒金字塔+正金字塔”结构

这种结构有人称为“双塔”式结构或“华尔街日报体”,是先把作者认为最有价值某个某些内容写入导语或稿件的开头,接下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陈述发生的过程。其结构方式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将重点放在某个独特的方面 第二步:过渡到主题上 第三步:报道主题

第四步:回到报道开始的重点,让结尾更加有力,或进行一个总结性的阐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