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新闻评析》文本教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报刊新闻评析》文本教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b7d1f6d25c52cc58bd6be00

由此可见,这种结构是“倒金字塔”与“正金字塔”的结合,使二者能取长补短,既克服了“倒金字塔”结构头重脚轻的不足,也克服了“正金字塔”结构开篇平淡的弱点,使报道的开头与结尾都很重要,而且在报道的中间可以按时间的线性结构陈述事实,也便于受众接收和理解。

13

第二章 通 讯

第一节 通讯的基础知识

一、通讯的概念与特点 (一)通讯的产生与发展

通讯这一主体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古代的记事文,尤以春秋战国时期为著。我国近代报刊产生之后,新闻的写作基本就是借用古代记事文的写作方式,二者一脉相承。如微言大意的《春秋》,语言简明质朴的《左传》都成为我国新闻工作者参照的写作模本。时至今日,一些新闻学者仍然强调新闻写作应该采用“春秋”笔法。

辛亥革命前后,新闻通讯这一文体逐渐成形。记者黄远生开创的“印象派记事”,在当时新闻界大放光彩,并且从理论上对“印象派记事”进行研究和探索,他成为中国现代通讯的奠基人。从“五四”运动前后开始,通讯已经是一种常用的新闻文体,在反映各个历史时期重大事件中,通讯发挥了重要的新闻报道作用。1938年《生活周刊》第八卷第四十期发表了《怎样写地方通讯》一文,较为完整地提出了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通讯这一文体走向成熟。

建国40多年来,我国新闻通讯的文体不仅在分类上更加精细,而且在理论研究上也获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通讯吸收了一些国外优秀通讯(专稿)的优点,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二)通讯的含义

通讯是通过各类大众媒介比消息内容更为详细报道客观事实或人物的新闻体裁。它同消息、新闻评论一起构成新闻的基本文体。

通讯和消息这两种新闻文体最为接近,它们都是客观而真实地报道事实。有时很难把二者区分开来。如1986年1月2日《北京日报》刊登了一条新华社记者黄智敏、周科进采写的消息《京城地图又添一批新标记》,而同一天《人民日报》却把这一新闻以通讯的形式刊发,标题为《喜为京城绘新图》。

但是,通讯与消息作为相互独立的文体,二者间的区别又是十分明显的,这可从下面通讯的特点中表现出来。

(三)通讯的特点

通讯的特点主要是在与消息及其它文体的区别中体现出来的,具体可概括为几个方面:

14

1、通讯是“详细的消息”

通讯从篇幅(形式)上看,在总体上要比消息长,内容也更为详尽、具体和完整,它突破了消息一事一报,甚至片断性报道的束缚,关注的是事件的“全程”或某个局部的全部情节。

在一些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通讯常和消息配发,或者是先发消息然后跟进,将消息的内容深广度进行充分的扩展,以详尽的内容来满足受众需求。

2、通讯表现手法的丰富性

通讯在表现手法上借用了文学中的形象处理手法,阐述主题的议论和表达情感的抒情等手法。这是消息文体不具备的,消息中虽然也有议论和抒情,但它更多地是注重“用事实说话”,直接由采写者所发的议论和抒情是十分有限的。

3、通讯鲜明的主题思想

消息是直接对事实的陈述,讲求客观,不偏不倚地报道事实,对新闻事实、人物往往不作任何评价,新闻的倾向性通常是隐藏在事实的背后,把更多的评价、理解空间留给受众。通讯则不然,不仅要客观、真实、准确地报道事实,而且还必须从事实中提炼出观念性的、富有哲理性的主题思想来。

通讯的主题思想不像消息的纯客观性报道那样主题思想比较含蓄、隐蔽,它必须是鲜明的。在通讯中,作者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议论和抒情等手法来实现对事实的评价,赞成什么,批评什么,观点十分鲜明,毫不含糊,使主题思想更加突出。

(四)通讯的主题

主题是通讯的“统帅”和“灵魂”。通讯不仅仅向受众提供事实,而且还要向受众表明作者对新闻事实的评价,揭示新闻的价值、意义和影响等,这就需要有一个主题思想来加以整合,即用主题来统摄通讯报道的全部内容,材料选择、结构层次、语言表达都必须围绕主题来进行。

通讯陈述新闻事实是提炼主题的基础,提炼主题应该做到正确、集中、鲜明、深刻。

正确,是对通讯主题基本的要求。借助各类新闻媒体传播的通讯,发挥着重要的社会舆论向导作用,社会影响广泛而深刻,因此通讯主题必须保证是正确无误的。首先应与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思想路线保持一致,为此应起到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其次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即合法,并为此进行宣传;第三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为人民服务;第四应弘扬时代主旋律,为我国改革及现代化建设服务。主题一旦出错,必然产生社会负面效应,甚至带来严重后果。通讯应该成为团结社会、服务人民、推进社会文明的重要社会传播武器。

15

集中,是指一篇通讯一般只有一个主题,全篇选取的材料应只有一个中心思想。主题不集中或一篇通讯有两个以上的主题,就无法向受众传递有效的信息,受众就无从确定通讯的态度、观点、立场和意见,通讯的传播效果就无法体现出来,失去其传播意义和价值。通讯应及时反映时代特征,分析社会形势,回答受众思想认识存在的问题,只有主题集中才能有效完成这些肩负的任务。例如《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是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重大转变的历史背景下,孔繁森成为又一个尽心尽职、无私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在他的事迹中不仅反映了时代特点,而且也体现了时代精神,这就是该篇通讯主题的集中之点。

鲜明,是指通讯主题所反映出的态度、观点、原则与立场等应该旗帜鲜明、清晰而明确,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表扬什么,批判什么,应清楚明晰,而非模棱两可,含糊其词。如1981年1月27日《人民日报》刊发的通讯《历史的审判》,其主题思想是异常鲜明的,有着巨大的传播价值和社会震撼力。

深刻,是指通讯主题应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与本质,能触及社会深层的问题,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使报道更具价值。深刻是对通讯主题选择提炼中的较高要求。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在选择和提炼主题时,应视具体新闻事实而决定主题,对一般的事件性通讯、趣味性较强的通讯,就没有故作深沉,刻意“深刻”,它应在重大历史事件、典型事件、受众普遍关心的事件上加以体现,因此说,通讯主题的选择与提炼本质上是由事实本身决定的。

二、 通讯的结构形式和类型

文无定法。通讯的结构也是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写作中主要依据具体的内容和主题要求来安排结构。但不论采用怎样的结构形式,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层次清晰,逻辑严谨,最终为主题思想服务。从宏观上看,通讯结构形式基本上有纵式和横式两种。

(一)通讯的结构形式 1、纵式结构

它是按照事实的发生发展、延伸与结果的顺序来组织结构的,具体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按时间为顺序的结构形式

就是按新闻事件发生发展为顺序来安排结构,这种结构脉络清晰,便于受众接收。但这类结构依据具体内容的要求,在安排结构、选择材料中要显现出一定的波澜,使情节跌宕起伏,富有吸引力。例如获得第四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通讯《三次‘上书’总书记的普通农民》(作者朱颖、曹显钰《新安晚报》1993年4月20日)就是按这种结构方式。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