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于清:问苍茫大地————中外采矿史最大掺案揭秘(1960年大同矿难死亡682人被列为绝密 38年才公开)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何于清:问苍茫大地————中外采矿史最大掺案揭秘(1960年大同矿难死亡682人被列为绝密 38年才公开)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bab7641b7360b4c2e3f64b9

朱某是个段长,官虽不大却负责不少人的带班。但不幸在上班走路时扭伤了脚,无 奈中只好委托另一个工人为“特命全权大臣”带班。但那位有幸当上一日大臣的工 人却没有能再活着走上井??似乎有某些预感?似乎又有些荒诞?神差鬼使,阳差 阳错,地狱与天堂之间本来只有一步之遥。

沸反盈天

老白洞矿的人们沸沸扬扬起来,母念子、妻盼夫、父找儿??人们都不约而同 地朝井口跑去。哭声喊成一片。许多家属哭得死去活来,自己的亲人怎样,他们有 危险吗?看到从井筒里冒出的几丈高的火焰,她们的心发颤了,有的已经昏死过去 。滴水不思者有之;痛哭流涕者有之;大喊大叫者有之;求神祈祷者有之。尽管担 任警戒的战士和负责宣传的干部们苦口婆心地做解释,动员说服她们不要乱跑,政 府正积极抢救,以免涌到矿井妨碍抢救工作,但还是有许多家属试图突破警戒线? ?事故是怎样发生的?当时的情况又如何?在整个大同煤矿,不!甚至在晋西北地 区也议论纷纷,有着万种猜测:传说摘录天上打了一个雷,就掉下来一个红火球, 引起了井口大爆炸;火蛋后还跟着一个白胡子老汉。

井下死了一千,部队来了一千,每人带一根绳子,用绳子捆住人脑袋硬拉,不 死也拉死了??谢国芬是保卫科科长张福有的爱人。尽管30多年过去了,可她仍然 记忆犹新:那几天我们那口子在局里开会,因为突击高产才把他叫回矿上。出事故 前一天他开高产会开到半夜。回家睡觉又怕误了凌晨4点开班前会,便打电话告诉 电话员到时叫他。那一夜我出奇地困觉,也不知他睡得踏实不,我一点也不知道。 我真后悔,就连他什么时候起床走我也不知道。我们家离井口不远,中午听到“打 雷声”后出去一看,井口在喷火焰,人们都说井口爆炸了。我顾不上怀里那个不会 站的孩子,把他往炕上一扔,就往保卫科跑,去了一打听,得知保卫科下去的人, 惟有他没出井,我一下就瘫在地上??她叫邢国英,是矿长殷国成的爱人。5月9日 那天,她一听出事的消息后,急忙跑到调度室,看到爱人下井后留下的烟袋、棉袄 等物,心里想“不好,他又下井了”。

她知道丈夫8日值班,但9日也没有回家。是不是??她不敢往下想,也不愿往 坏处想,她甚至想事故不会有多严重,丈夫不会死的。她是个刚强的女性,带着一 种希望,一种侥幸又投入了抢救行列;3天过去了,该脱险的都上来了,遇难死亡 的也大都抬上来了,惟独不见丈夫,她才意识到悲剧确确实实发生了。白天有人看 着她,怕她顶不住这巨大的悲痛;到了深夜2点多,她乘别人睡着的时候又独自来 到井口,望着从井筒里冒出的烈焰,她万分悲愉,几次想跳下去,但又想到4个孩 子??D章:和时间赛跑一切为了??一辆辆矿山救护车满载着救护队员呼啸着冲 向口泉沟里,飞快地向出事地区集结,那刺耳的笛声呼响七峰山谷。仅仅用了40多 分钟,第一线、第5小队便赶到了老白洞矿。

当时全局4个救护队正好有两个队在局,那两个小队于5月7日前往包头市五档 沟矿,支援那里救护抢险。去的又大多是经验丰富的老队员,而留下来的又大都剩 了新队员??大同煤矿党委副书记王蕴心、和愚、副局长田志斌、副局长兼总工程 师张继英等局领导在14时30分相继赶到老白洞矿。

时间刻不容缓,时间万分紧迫??

立刻接通北京专用线,

立刻接通太原专用线,

“大同——北京!”“大同——太原!”话务员的呼声此起彼伏??立刻报告 局党委、大同市委;立刻报告晋北地委、山西省委;立刻报告煤炭部、国务院;立 刻报告??煤炭部部长张霖之、副部长李建平、国家劳动部部长马文瑞、全国总工 会书记处书记都占元,山西省委书记郑林、晋北地委第一书记王铭三等领导同公安

部、卫生部等负责人迅速赶到大同,赶到了事故现场。中国人民解放军10个部队共1096 名指战员随着隆隆的军车声也赶来了;京西、开滦、包头、淮南等19个矿务局的414 名救护队员也空运到了大同;正在内蒙包头五档沟煤矿的大同矿务局救护队17时在 井下接到立刻返回的通知,队长杨良英带领两小队乘飞机赶回大同,22点到达老白 洞矿。

专机载着救急物资和人员频频起落于大同飞机常大同市各行各业被紧急动员起 来,“一切为了白洞矿”已成为全市人民的行动口号。

爆炸牵动中南海,事故发生的当天,毛主席便听取了汇报。当晚11点多,周总 理又进一步了解情况,指示救灾小组不惜一切代价、毁矿保人。国务院副总理罗瑞 卿大将三次打来电报询问,并指示:“要用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办法抢救遇险同 志,你们要什么,中央就给什么。”

救灾核心小组迅速成立,并提出了响亮的口号“一切为了抢救人”。

一切为了??

张宏忠一席谈

“5·9“事故之后,我得了脚气病,老不见好。每当我的脚掌搔痒难忍时,我 就想起“5·9”事故那痛心的场面。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哭叫,一张张悲痛欲绝的面 孔,一”队队救灾人员鱼贯入井,一副副抬人担架匆忙出井??那天,我作为山西 省煤炭管理局的安全员,午饭后便与其他同志正准备休息,忽然传来局调度室的紧 急电话,让我们立刻回局,记得那天汽车开得飞快,车身摇晃不止。车上的人一会 儿就坐不住了,急忙喊司机开慢点,可是司机根本不理茬,仿佛把车开得更快了。 没等到局本部,就被挥动小旗的人拦住,与司机耳语后,汽车就转向叉道口往口泉 沟急驰,我们感到肯定发生严重事情了。沿途看到一辆辆载人的汽车都向沟里急驰 ,不见一辆车出来,一种不祥之兆笼罩在我们每个人心头。

汽车停下后,我们才知道老白洞矿发生了重大事故。救灾指挥部交给我们任务 是维持治安,不准家属们出门乱跑。刚开始还好劝说,但到了下午6点后,哭叫声 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了,就连我们在内虽说劝别人,但也控制不住感情,眼泪哗哗 往下流,此情此景,你说咋能不叫人痛断肝肠!

天渐渐地亮了,小河的北侧风机房上面的山坡小道上,密密麻麻挤满了人,仔 细一看,才知是清一色装束的解放军战士,他们也是赶来参加抢险救灾的。过了第 二天,又是晴空万里,烈日当空,口泉沟惟一的铁路动脉也停开了。人们一个挨一 个地挤坐在铁轨上,低语着,企盼着,火辣辣的烈日烤得人头晕眼花。当时,我穿 一双高腰军黑皮鞋,整整一天一夜也没离开过脚,在阳光照耀下脚气蒸发,热痒难 挨。当我几天后从岗位撤下来时,双脚肿得老粗,皮鞋和脚粘在一起,费了九牛二 虎之力才好不容易脱下来。脚上布满了水泡,一直也根除不了,医生说是脚气病不 仅仅是几个数字尽管大跃进的高指标挫伤了人们的积极性;尽管饥荒年月使许多老 百姓在死亡线上挣扎,但在当时,一人有事,万人相助,一处遇难,八方支援仍是 那个时代的特征。不就是在那年山西平陆县发生了食品中毒事件么?

为了61个阶级弟兄的生命,全国各地都积极配合抢救治疗,终于使他们转危为 安。

“5·9“事故又生动地体现了这一时代的特征。

老白洞煤尘爆炸事故发生后,全国各地大力支援。

国家民航局提出什么时候需要飞机,就什么时候起飞;邮电部开出一条大同— —北京的电话专线;铁道部拨了专列,运输器材物资;口泉火车站为了保证灾区吃 水,从仅有的10部水罐车中抽出8部运水;卫生部号召全国各医疗单位用最好的药 品支援灾区;商业部将大批日用品、食品运来;太原机电配套公司送来了仅存的12 台电动机,并来电:“只要抢救需要,尽力支援”:省电建第一工程处听说缺少电

动机,就将正在运转的电机拆下来截止5月17日,共动用62架次飞机,十几个火车 专列,214辆汽车??某部在第一批救灾人员出发后,又组织了第二梯队。师首长 彻夜值班,各种车辆都调集在一起,整装待发。高炮作战与探照灯连从9日夜进入 大同机场后,探照光把机场照得如同白昼,保证了当天夜里62架次运输机在大同机 场的安全起落。

随着救援工作的全面展开,抢险指挥部下达了第1号紧急通知:白洞矿事故发 生后,为了抢救遏难的阶级兄弟,在党的关怀下,全国各地在人力、物资上给了我 们巨大的支援。其中很多在全国也极少。为了保证这些物资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保 证不浪费、不损失,特作如下规定:一、一切物资必须保证用在救护中最急需的地 方,不准挪作他用;二、各地支援的一切物资必须统一管理,各需要领取物资的单 位必须经指挥部批准,不准擅自动用;这是一份救援物资的统计表,这同时又是“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最生动体现。

药品21吨,针剂139386支,输液剂10404瓶,输血剂340瓶,其他药剂545772支 ,原料药品2173斤,其他药4536斤,器械20447件。

生活物资:粮32516斤,副食品6351斤,衣服被褥15537件,棉花1500斤,酒7212 斤??尽管这些物资在今天看来似乎有些微不足道,可是在当时饥饿年月已经相当 可观了,因为1960年农业总产值比大幅度下降的1958年又下降了12.6%,主要农

产品都比上一年大幅度减产,其中,粮食减少539亿斤,棉花减少1292万担,轻工 业总产值也比上一年下降了9.8%。更何况当时又是灾荒年,党中央、毛主席正同 全国人民一道节衣缩食、苦度艰辛呢!

人,总的有点精神

“5·9”事故发生后的几天里,从南到北,从工矿到企业,从机关到学校,从 商店到医院,只要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农民们送来了煮鸡蛋;商店送来了汽水?? 人们都为能参加抢救工作和染上一滴受伤者的血而感到光荣。

“为了阶级兄弟,甘愿献出自己的青春!”这是195师防化连的战士们提出的 口号。尽管当时是60年代初,但人民解放军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极高。单从择偶角 度讲,50年代这些“大兵”们成为时代最可爱的人,大学生们为能找一个战斗英雄 而骄傲无比,并很快成为一种时髦,这又为以后的60年代找当兵热打下了基础,“ 四个轮子”(司机)“一把刀”(售货员)“白衣战士”(医生)“红旗飘”(战 士)又成为新的择偶热点。

当防化连的士兵赶到爆炸现场时,当他们听到井下有近千名的工人兄弟被困时 ,心急如焚。当他们看到被爆炸摧毁的井架,看到不断从井口喷出的浓烟时,他们 的心情格外沉重。尽管浓烟滚滚的井口不亚于地狱的人口,但他们却没有丝毫胆怯 ,没有半点畏缩。去死,为阶级兄弟去死,为时代去死,这对当时的子弟兵来说是 一种最大的光荣。“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当战士们从首长的手 中接过大碗的烈性酒一饮而尽时,这种感情更得到了充分的升华。时势造就英雄。

当时的时势就造就了大批这样的英雄!

哪怕是狂热,哪怕是顶礼膜拜,哪怕是发热偏激!

人,总得有点精神,总得有一种昂扬奋发的精神。

尽管来抢险的解放军战士都戴着防毒面具,但是那种灼人的火焰和窒息的烟雾 还是使他们异常地难受。尤其手中的那盏矿灯,在浓烟下光线显得那样微弱,连路 都看不清楚。

二班的战士在向纵深前进时,忽然一大块煤塌落下来,立刻把这个班截成两节 。太惊险了!前面和后面的战士们都倒吸了口凉气,更确切地意识到了生与死的滋 味。但是英雄模范们的巡回报告,烈士们的感人事迹,在他们心中还是根深蒂固的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战士以立功受奖为荣耀。尤其是那个时代的战士,他们 是时代的骄子,时代的楷模,那种觉悟、那种情怀、那种风流是今天的许多年轻人 难以理解的。

惧怕了吗?后悔了吗?没有,也不可能,仍然向前,勇往直前!

一班战士黄喜找到一具尸体后,顾不上多看几眼,也顾不上多摸几把,就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