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综合交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日本综合交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bc2ac10f18583d0496459f3

日本综合交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在结合我国综合交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日本相关经验进行借鉴性分析,为提出一套包括机制建设、政策法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在内的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障碍的综合解决策略提供依据。

正文:

与我国部分地区相似,日本土地、能源、资源短缺,人口密集。但日本经过战后几十年努力,克服阻力,建立起了十分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速公路、新干线、城市电车(即电气化火车)和地铁,加上空中和水上交通,构成了四通八达的陆海空立体交通网,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十分发达。现阶段我国大力推进综合交通发展,此过程中要想实现现代化,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本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一、日本交通发展特点

1. 管理政策及相关法规的构筑

有别于我国按运输方式从中央到各方政府分别设立若干交通主管部门,分别对各种运输方式实行条条管理的管理模式.而日本综合交通规划的制定则是自上而下依靠政府的主导力量,借助法律、法规确保交通有序发展,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的带动作用。日本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历经多次变革,总的变革趋势体现了由分散管理、各自为政向集中统一和综合管理的方向发展的改革取向。目前,日本交通运输实行纵横结合、以横为主的管理体制,从总体上加强对全国交通运输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有着鲜明的特征即:a中央层面组织规模较大,业务范围较广。b对不同运输方式实施统一管理,注重相互协调。c地方管理权限在逐渐变大,逐渐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同时,日本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通过竞争增强活力、提高效率,是加快交通运输业发展,实现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和高效运行的原动力。因此,日本政府始终把开放、统一的市场体制建设置于重要地位,通过市场增强运输企业的活力,提高运输效率,加快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和高效运行。在培育和提高交通运输企业的竞争能力,改善产业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环境,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政策效果。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平衡发;机构重叠、人员膨胀、人浮于事,管理成本过大;综合运输优势难以发挥,联合运输难以组织,规模经济难以实现等问题。

同时,日本尤其重视建立完善的交通法律、法规体系。近50年来,日本颁布了包括:《道路运输法》、《海上运输法》、《日本国有铁路法》、《港湾法》、《航空法》、《仓库业法》、《交通安全法》、《道路整备紧急措置法》、《有关交通安全紧急措置法》等一系列交通法力法规。另外,在《防止不公正竞争法》、《禁止垄断法》、《中小企业现代化促进法》、《防止中小企业倒闭共济法》、《企业合理化促进法》、《环境保护法》等有关经济法中,也对交通运输部门作了特别规定。

2. 道路通行效率的提高

日本人口居住密度仅次于孟加拉国,居世界第二。但与北京常常大范围长时间的堵车相比,日本的城市交通明显井然有序,鲜有堵车现象。

日本一直以来十分重视科技发展,而发达的科学技术在解决交通问题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I T S ( 公共交通 系统)尤为发达。日本于 1 9 9 4

年成立的“日本道路、交通、车辆智能推进协会” 先后为日本智能化交通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1996年制定的《日本 I T S ( 公共交通 系统) 框架体系》对 Ft交通车辆导航系统、自动收 费系统、安全驾驶系统、交通组织优化系统、公共交通信息系统、行人辅助系统等在内的9个系统的建设做了详细的规划。目前新交通管理系统已经在日本实现全国联网, 这些系统已经在 日本交通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日本全国47个都、道、府、县都设有交通控制中心,实现了对所有道路交叉路口的监控和信息自动处理,使道路管理者和使用者方便地获得所需的交通信息,帮助驾驶员选择行动路线,疏散交通流量,避免交通堵塞,将整个交通状况向理想的状态引导,使交通更加顺畅和安全。

3. 绿色交通的发展

目前我国对交通污染治理不到位所带来的环境为问题不断凸显。相较之下日本在环境保护及对污染治理方面成效显著。日本环境可持续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Transport,简称“EST战略”)主要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小汽车使用、清洁燃油、交通需求管理和发展非机动车交通等。

日本以环境可持续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为指导,结合自身的特点发展出了有别于欧美国家的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城市交通体系,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日本正是以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为指导建立了适合自身特点的以轨道交通为主、地面公交和出租车为辅,鼓励发展自行车、步行的综合城市交通系统。东京的城市结构与北京类似,城市形态也是“单中心 + 环线”发展模式。由于城市中心区功能高度集中,东京曾经严重的交通拥堵迫使政府不得不斥以巨资加以解决。现在,东京的轨道交通网四通八达、费用低廉、准点快捷,已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在东京23个区中,公共交通承担着75.7%(2006年)的出行,为世界之最。其中在城市中心区,90%以上的客运量由轨道交通承担。另外,在日本都市区内和区间的公共交通系统中,地铁系统和地面铁路系统(Japan Railway,国家铁路)的规格标准统一,多条线路实现了两系统之间的便捷换乘,既极大的方便了乘客的换乘,又缓解了系统换乘端的拥堵,同时又保护了城市环境,可谓一举多得。在日本的东京、大阪和名古屋三大都市区中,能够直接换乘的轨道交通线路分别占75%、37.5%和33.3%,真正实现了一体化。

(2)合理使用小汽车

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汽车生产国,汽车价格相对便宜。日本在合理使用小汽车方面主要依靠征收高额税费政策。如在日本养车需要交纳的税目较多,目前主要有消费税、汽车取得税、汽车重量税、轻型汽车税、燃油税、柴油交易税和石油天然气税等9个税目,其中的大部分费用需要由消费者自己承担。汽车税收也是目前日本政府的重要财源之一,在2005年度的财政预算中汽车消费者负担税金的总额已达到国家税收总额的11.3%,为9.11万亿日元。

在日本,如果私人想购买汽车,必须先持有停车位合同,一般每个停车位的价格都极高。同时,公共停车场的停车费也非常高,一般每月2万~4万日元。因此,大多私家车每年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自家休眠,所以尽管东京平均约两个人就有一辆汽车,但是却很少有交通拥堵的现象,这与日本停车位的高费用密不可分,同样由此也大大减少了因小汽车交通而导致的环境污染。

(3)推广先进的车辆技术

日本大约在30年前就制定并开始实施清洁能源车辆计划。2001年日本通

商产业省对1997年的计划做了扩充,增加了纯电动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车、压缩天然气汽车以及液化石油气汽车的推广计划,并提出了2010年远景目标:至2010年,纯电动车、燃料电池和混合动力汽车、压缩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将分别占清洁能源车辆的3%、61%、29%和7%。在《京都议定书》的框架下,日本为了实现2008年到2012年的CO2减排目标,已经将混合电动车考虑在内。

4.人性化交通

人性化交通是日本交通的一大鲜明特征。日本将建设更加方便舒适的交通作为日本近些年交通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在交通设施的设置等各个方面无一不充分体现着“以人为本”。日本是最早倡导在道路交通中保护包括行人、乘车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在内的弱势群体的国家之一,因此日本国内城市道路上,随处可见保 护行人过街、自行车安全通行的特殊设施。无论是在国家制定的交通法律中,还是在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交通标线和交通标志的设置方面,都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保护。在日本,行人出行不仅方便快捷还十分舒适和安心。

二、日本经验对我国家交通发展的启示

1.交通运输要坚持市场导向和政策引导相结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有效提高了交通基础设施的能力和服务质量,大大缓解了长期以来供给能力不足,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被动局面。但在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间关系方面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交通运输市场化方面,目前有两种倾向或认识需要引起注意:一是泛市场主义,即认为市场是万能的,通过市场就可以解决交通供给方面的所有问题。在这种认识主导下容易产生市场混乱和恶性竞争,把本应国家经营管理的很大一部分交通基础设施完全推向了市场,市场化融资比重过大。这主要表现在收费公路建设方面,从表1可知,日本收费公路比重不足1%,而我国高达5.5%,如果不考虑农村公路因素,比例更高达9.5%。二是垄断主义,这在铁路运输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前者不可避免地造成行业自身受损,服务水平降低,后者则导致行业发展乏力,竞争能力和服务意识缺失。这两种倾向都是市场发育不完善、政府管制不到位和管理体制存在缺陷的表现。总体而言,我国交通发展有必要借鉴日本的经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和政策引导相结合,积极加强交通市场化改革,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积极推进铁路政企分开,以“维护公平”的市场管理理念,才能全面提高交通运输业的服务水平。

2.增加路网密度.疏导交通压力

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单位大院式的空间格局对当前的城市空间结构有很大的影响。由于每个单位所占面积较大,导致道路之间的间隔较大。目前我国普遍存在街区面积较大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减小了路网的密度,降低了交通的通达性。在今后的城市规划和道路建设中,应借鉴日本的经验。适当缩小街区面积,增加路网密度,可以有效地分流主干道的交通压力。增加各个道路之间的通达性。另外,老城区中一些比较狭窄的道路,可以设置为单行道.也能有效地疏导交通。

3.大力发展快速轨道交通 轨道交通具有运量大、快速便捷的特点.能够满足现代居民快节奏和远距离的出行需求。但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才刚刚起步,目前仍然不超过10个城市建有地下铁。轨道交通不发达或没有轨道交通的分流.致使路面交通异常拥堵,大大降低了人们的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目前已经有

能力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因此,在城市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应积极进行快速轨道交通的建设.优化城市交通结构,提高居民出行效率。推动站点用地的集约化利用和综合调整,结合轨道站点进行的公交枢纽和商业设施布局等规划.推动轨道建设尽快形成效益规模[5]。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城市连绵成片的都市圈地区.应积极规划建设快速轨道交通,打通城际之间的快速交通联系.推动城市之间的交流和协作。

4.以人为本,满足国民多样化需求

交通设施的建设应充分考虑不同居民的多样化需求,加人人本关怀的理念.进行人性化的设计。目前来看,我国的轨道交通建设,公交线路设计、运输工具、道路设计上都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在今后的规划建设中,应充分考虑广大居民的多种需求,公交线路的设计尽量和轨道交通的换乘地相一致,方便居民对各种交通工具的可达性。地铁的运行可以分快速线和一般线,可以设置专门的妇女车厢。在公交车上规范老弱病残孕专座的用途,引导居民形成主动让座的习惯。还有车厢内部的设计方面,考虑身高差异的拉环的高低设计、长途车厢上每个座位前的小桌子以及列车公用设施的分布图等等,多一点人本关怀,这些细部的设计都是容易实现的。

综合分析以上内容我们认为,我国需要改善现有交通状况,建设现代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交通体系,还需要经过一段较为漫长时间,以及社会各界多方面的努力,如:协调处理好各机关再组是管理交通上的职责,颁布积极有利于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提高相关部门工作效率;完善交通法规,使各相关机关及人员在处理综合交通有关问题时都能有章可循,公共交通系统更加完善;大力推行和完善公交优先,建立更加方便高效的公共交通设施,并通过教育等途径提高国民公交出行的意识,构筑较为完善的绿色交通体系;带道路建设和城市规划过程中重视规划,科学分配土地资源进一步提高通行效率;大力发展科技等等。相信我国未来的综合交通将更加切合本国实际需要,更加便捷,高效,环保,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