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素质测评试卷及答案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素质测评试卷及答案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bedbd1c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7e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素质测评试卷及答案新 一、汉字识辨写。(共22分) 1、书法小擂台(读拼音,写词语)。(10分) mái zànɡ bǐnɡ xìnɡ shèn zhì qī línɡ sī chóu ( ) ( ) ( ) ( ) ( ) shū lǐ zhēn cáng xī hɑn jìnɡ yù suǒ wèi ( ) ( ) ( ) ( ) ( ) 2、一锤定音(用“√”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梳理(shū shuō) 漂泊( bó pō ) 浸透(jìn qìn)唱和( hé hè ) 波纹( bō pō ) 姿态( zī zhī) 婀娜( ē ā ) 抹净( mǒ mā ) 3、火眼金睛(辨字组词)。(4分) 衰( ) 眷( ) 侨( ) 魂( ) 哀( ) 誊( ) 娇( ) 瑰( ) 衷( ) 誉( ) 桥( ) 愧( ) 4、同音聚会(填写同音字组成词语)。(4分) juàn( )恋 疲( ) 手( ) 画( ) chóu 忧( ) ( )缎 粘( ) ( )恨 5、按照查字典的要求填空。(4分) (1)“幽”这个字用部首查字法查______部,这个字共有_______画,书写的笔顺规则_______________。 (2)“临”这个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1靠近,挨着;2占据高处,对着下面;3来,到;4照着样子写和画;5快要,将要。请为下面此句中的“临”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居高临下( )夜幕降临( )行人临发又开封( )临街居住( ) 二、词语积学用。(共8分) 1、将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的字义。(4分) 颇负( )名:__________________ 能( )善画:____________________ ( )国他乡:_________________ 低头( )节: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词填空。(2分) 飘动 飘拂 飘扬 飘荡 (1)缕缕炊烟在山谷里( )。 (2)旗帜在广场上空猎猎( )。 1 / 5 (3)柳枝在平静的水面上轻轻地( )着。 (4)他胸前( )着的,是鲜艳的红领巾在。 3、在下面句子中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 (1)( )热带无所谓隆冬,( )腊月天气也毕竟是凉飕飕的。 (2)( )船快开了,( )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 (3)( )大旱,这条小溪( )不会干涸。 (4)我们并( )捉来吃,( )养在玻璃瓶里玩儿。 三、句子万花筒。(20分) 1、补充诗句,并在括号里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10分) (1)京口瓜洲一水间,______________。(间: ) (3)______________,欲作家书意万重。(书: ) (4)______________,切切故乡情 落叶他乡树, 。 (5)浮云终日行______________。 明月有情应识我, 。 家在梦中何日到, 。 人在天涯鬓已斑。 2、句子加工厂。(4分) (1)赤道吹来的风缭乱了老人平日里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桂花纷纷落下。(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桂花太香了 。(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中华民族呈现出了许许多多无数的有气节的人物。(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揣摩诗意(6分) (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一更,雪一更,聒噪乡心梦不成。 (4)《古诗词三首》中,三首诗词都表现了作者 的感情,其中《泊船瓜洲》把感情融入 之中,《秋思》是通过 和 的两个动作来扎抒发感情,《长相思》是通过 的景象和将士们 来表现将士们的感情。 五、理解与感悟。(20分) (一)(10分) 2 / 5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公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呢? 1、这段文字选自课文《 》(1分) 2、写出从文找出词语的近义词。(3分) 分外( ) 稀奇( ) 慈祥( ) 3、这段文字对老人的神情、语言和动作进行了刻画,请逐项摘录语句在下面。(3分) 神态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作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1分) 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是围绕那一句话来写的?请用“~~”在文中标出。(1分) 6、联系课文回答:外祖父为什么对这幅墨梅图分外爱惜?(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粽子里的乡愁(10分) ①异乡客地,越是没有年节的气氛,越是(想念 怀念 眷恋)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②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好时光。想起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 ③母亲的粽子,种类很多,包得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的准备一些,美其名曰“富贵粽”。 ④我最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旱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硷。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晚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硷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几十年来,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在故乡的快乐时光,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旱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 ⑤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棕,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 保护 保证)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⑥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谁又能保证下一世有福还是没福?福要靠自己修的。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最要紧。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有的是上一代没积福,害了他们。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 ⑦母亲的话,在我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因而每回看到乞丐们背上背的婴儿,小脑袋晃来晃去,在太阳里晒着,雨里淋着,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难过。当我把粽子递给小乞丐时,他们伸出黑漆漆的双手接过去,嘴里说着:“谢谢你啊!”眼睛睁得大大的,看我一身的新衣服。他们有许多都和我差不多年纪,差不多高矮。我就会想,他们为什么当乞丐,我为什么住这样大房子,有好东西吃,有书读?想想妈妈说的,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心里就害怕起来。 ⑦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嫩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求 寻找 追寻)了。 1、用“√”。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3分)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分) 3 / 5 门庭若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显身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本5—7自然段记叙了什么事情?请说说在这件事中,母亲告诉了“我”怎样的人生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文本题目“粽子里的乡愁”包含了作者那些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习作展示台。(30分) 越来越__________的家乡 我记忆(想象)中的故乡 要求:从这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400字左右的作文,注意内容要完整具体,叙述的条例要清晰,要写出自己真切的感受。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