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第二学期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4第二学期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bf27b3d71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84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活动时间:2月17日 活动地点:音乐教室

活动内容: 各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撰写教学教研计划 活动过程:

一、 教研组组长提出各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教、教学进度表,撰写教学教研计划的要求。 二、 各位教师按要求制定教学计划教、教学进度表,撰写教学教研计划。 三、 教研组组长审查教学计划教、教学进度表,撰写教学教研计划。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记录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活动时间:2月26日 活动地点:音乐教室

活动内容: 教研组长带领全体成员学习《小学教学常规》 活动过程:

一、 教导主任介绍学习《小学教学常规》必要性及会议要求。 二、教研组长带领全体成员学习《小学教学常规》 小学教学常规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使学生得到全面地健康成长,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特制订以下教学常规要求。

一、课前准备

(一)原则:课前准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1、认真执行新课标,明确课程性质、目标和实施建议,并落实到每节课中。 2、每学期开学初、期末总复习时各教研组与备课组要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 3、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实际,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4、坚持按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实施之后,教师要进行课后反思,以随笔或后记的形式批注在教案的后面。

5、充分开发适合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二)具体要求

1、坚持先备课后上课,不上无准备的课。

2、明确本学科在该学段课程计划中的地位、教学总目标、教学内容编排体系、教学改革概况与教学中应坚持的原则或应注意的问题。

3、通览教材。

通过通览教材,明确本册教材在全学段教材与前后学段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整体结构,主要线索及其纵横联系,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明确并挖掘教材的育人因素,把握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解决全面育人的问题;明确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知识体系,把握重点、难点、训练点与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明确教材对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不同要求,把握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和密度,实施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明确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全过程的脉络和布局,把握知识的停靠点与思维的激发点,充分发挥学生在学生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4、了解学情。

通过走访原任课教师与班主任,查看学生学籍表和个别谈话,力求明了学生的知识底蕴,认知心理,学习态度,可接受程度与环境影响,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绪,把握学生的个性差异,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从而确定有效的教学对策。

5、认识自我。

在熟悉教学大纲、通览教材与明了学情的基础上,反思自己从教经历与得失,教材的发展与学业专攻间的差异,教学观念与教学预见性间的矛盾,以正确的认识自我,发挥所长,明确教学思路。

6、编制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其内容包括:本学期教学总的目标,教材分析(教学内容与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措施、教学进度安排(每周的教学内容与主要教学活动)。教学进度计划在各任课教师自订的基础上,通过备课组集体讨论,交教研组长审查后,交教导处。

7、制定单元(章节)教学计划。

单元(章节)教学计划应在每单元(章节)教学之前制定,其内容包括:本单元(章节)的教学目的,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划分,教材的重、难、疑点,各课时的类型、教学方法,有关学科单元(章节)的演示、实验操作几学生技能技巧的训练等。

8、精心设计课时计划(教案)。

课时计划是为上好每一节课而精心设计的,教师必须每节课都要写教案,即使是练习课、复习课、作业指导课、实验课、实习课和活动课,也应写出相应的教案。

课时计划的内容一般应有: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教材分析(重、难、疑点)、课型、教学过程(一般包括:准备教学、新课导入、进行新课、巩固练习与作业布置等,内含教学方法的选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下节课预习要求,板书计划等。提倡每节课后在教案上写教学后记。教案还应注明班级和授课日期。

课时计划以至少提前一周为宜。

9、坚持在个人备课基础上的集体备课。

备课应以个人钻研为主,在个人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只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同教材,就要强化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应实行\三定\即定时间、地点与主备人。在集体备课中应着重讨论同年级、同教材老师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方面保持基本一致的问题,研究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商议必修与选修、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补差与培优的处理策略,交流最新的教改与考核信息等。

二、课堂教学

(一)原则: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教师做好课前准备,三分钟到班上候课,中途不离开教室,不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教师不坐着讲课。

2、严格按教学计划、课表上课,不随意调课或增课。 3、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得轻松,学得愉快。 4、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注重实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教学时间分配得当,课内要有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质疑问难、反馈练习的时间;留有开放性、趣味性的家庭作业,以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

6、 教师以身作则,教态亲切自然,教风朴实,条理清楚,板书规范,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有实施方案,活动项目的设置与学生参与情况。 8、 教师语言要文明规范,力戒语病及口头禅,不讲方言,克服乡音。

9、 教师仪表端庄,穿着整洁,美观大方,男教师不敞胸、不穿背心、拖鞋进教室;女教师不穿无袖衫进教室;体育教师上课要穿运动服和运动鞋。

10、教师上课时不在教室内吸烟喝茶或接打手机。 (二)具体要求 1、做好课前准备

①坚持上课的头一天(最好是晚上)默述教学过程, 熟悉板书计划,力求对教学内容与过程达到娴熟的程度。

②做好教具准备。至少提前半天对将要运用的教具、课件、电教和实验设备进行最后一次检查,以确保上课使用无误。

2、正确把握课堂教学目的和内容

①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明确,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的进行。 ②课堂教学内容要正确,不得出现科学性错误,重点要突出,不平均使用力量;脉络要清晰,不能眉目不清,逻辑混乱。

③课堂教学要体现严密的计划性与组织性,既要备、教一致,反对随心所欲;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适时地调整内容与进度。

3、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技能

课堂教学技能是指运用专业知识、相关的教育理论以及教学经验,执行课堂教学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技能是增强教师教学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提高:

①导入技能。课堂教学的导入,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与内容,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灵活运用以旧拓新,承上启下;开门见山,单刀直入;设疑置问,引起悬念;实验引思,激情引疑;借助事例,选讲故事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讲解技能。教师应在认真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上,顺应知识结构之序、学生思维发展之序,提出系列化的关键性问题,形成清晰的讲解结构;运用流畅、准确、明白的语言,启发性讲解,促进学习迁移的例证,恰到好

处的强调;精选形成连贯的过度性短语,重视获取反馈,并予以及时调控,使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③提问技能。这是教师用提出问题、诱导学生回答和处理学生答案的方式,启迪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理解和应用知识,培养能力;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类教学行为。教师要把握一个完整提问的引入、介入与评点过程,紧扣教材内容,围绕学习的目的要求,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符合学生智能水平、难易适度的问题,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促进学生的思维。

④演示技能。教师要本着准确安全、简易明显,便于观察和理解本质的原则,围绕演示目的,选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表、幻灯片、影片、录像带与课件等,通过教师的实际表演与示范操作,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综合,使之获得知识,提高观察、思维能力。

⑤结束技能。教师要通过归纳总结,比较异同,领悟主题,画龙点睛.实践活动,转化升华和设置悬念等方式,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及时的进行系统巩固和运用,使新知识有效地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

⑥语言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是教师传递信息,讲授知识的必要手段。

⑦板书功能。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运用纲要、表解、表格、图示、运算、网络等样式,以布局合理、书写规范,具有启发性、简洁性的板书,揭示教学内容,体现教材结构和教学程序;展现知识的系统性与层次的逻辑性;以帮助学生激发兴趣、凝聚注意、启发思维、增强记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4、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① 教师应使整个教学过程建立在师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的基础之上,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无拘无束的空间,让学生思维在其间纵横驰骋。

② 面向每一位学生,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以思维为核心,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解惑;以训练为主线,尽可能让学生手脑并用,给学生以动手操作的机会;承认差异,分类指导,分层教学,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时空。

③ 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触动情感,进入角色,深刻体验。 ④ 教师要使自己的主导作用全时空地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诱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死学为活学,变难学为易学,变学会为会学。在教学实践中致力于寻求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知识与能力、教书与育人、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传授知识与学法指导等最佳结合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⑤ 驾驭课堂气氛,以创造出课堂教学所需的氛围。理解学生,熟悉其内心世界;尊重学生,以适当的宽容调动学生积极性,于细微处获取反馈,及时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调控,以期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严禁在课堂上出现师生\顶牛\的僵局。

5、 严格课堂教学纪律 教师应:

① 严格按课程表上课,未经教导处批准,不得私自调课,不得随意安排自习或请别人看堂、代课。 ② 在上课前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表上下课,不迟到、早退,一般不拖堂。 ③ 上课时不坐讲,不喝水,不会客,不说与教学无关的废话,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不得随便离开课堂,不得把寻呼机、手机带进课堂。

④ 上课应衣着整洁,举止端正,教态自然大方,教容朴素无华。

⑤ 妥善处理好课内发生的一切情况,正确处理违纪学生,不得把学生赶出课堂。 ⑥ 英语课用英语组织教学,其他学科用普通话。 6、抓住教学规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抓住课堂教学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每一节课的教学效率,重要的是:

① 抓住课堂教学核心,致力于\四基\教学。基本事实,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应用。集中地反映这门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不断扩大和加深知识,形成各种能力的基础。

② 抓住教学进程的中心,指导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指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按照一定章节和单元的知识体系进行系统概括,帮助学生理线串点,理清思路,把握规律,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立体知识网络,促进技能迁移,优化认识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