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要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教育学》复习要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c3aee10700abb68a882fb20

2.《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核心精神是维护青少年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3.青少年儿童主要享有哪些合法权利?我国学生的权利主要是由哪些文件确定的? 【1】享有的合法权利:(1)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2)人身权。包括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等。

【2】我国是《儿童权利公约》的缔约国之一。我国学生的权利在《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中都作了详细规定。

4.简述教师职业的性质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化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职业三个阶段:非专业化兼职教师到非专业化专职教师到专业化专职教师。

【2】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的职业,教师是教育者。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教师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①搞好教学工作;②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③全面关心学生的健康。

5.教师的一般角色有哪些?教师在新课程条件下有哪些角色?

【1】教师的一般角色:①传道者②授业、解惑者③榜样;④管理者;⑤朋友。

【2】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①学生学习的促进者。②教育教学的研究者。③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6.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2)创造性;(3)长期性;(4)示范性 7.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它主要体现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是:

【1】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①依法执教,严谨治教;②爱岗敬业,廉洁从教。

【2】热爱学生。要求:①全面关心学生;②尊重和信任学生;③严格要求学生;④理解宽容学生;⑤解放和放飞学生。

【3】具有团结的协作精神。①善于与同事合作;②善于与家长和社会合作。 【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①加强修炼;②言行一致。 8.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9.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有哪些?

专业理想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专业能力的提高、专业自我的形成。 10.作为教师个人,你觉得为实现专业化应做哪些主观努力?

(1)善于学习。通过学习了解教育教学的要求,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明确教师自身的角色和定位。

(2)恒于研究。通过科研,我们可以发现规律,根据规律进行工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

(3)勤于反思。通过反思,总结经验、坚定信念,同时也可以发现问题、完善自己。不仅要反思自己的言语、行动,而且要反思自己的经验和思想。

(4)勇于实践。首先要有实践的意识和勇气,及时捕捉机会,将自己新颖的想法转化为实践的行动;其次要讲实践的方法,对新想法进行可行性论证,确定行动方案,然后进行实践。 12.试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1】教学上的授受关系。①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②学生主体性的实现,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③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

- 17 -

自主发展。

【2】人格上的平等关系。①学生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②真正民主的师生关系,是—种朋友式的友好与帮助的关系。

【3】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①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人”关系。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和智力上.而且体现在思想和人格上。

13.试分析教师中心论与儿童中心论。

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是师生关系两种对立的观点。

(1)教师中心论。以赫尔巴特和凯洛夫代表。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宰作用,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

(2)儿童中心论。以杜威和卢梭代表。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的成长,所以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整个教育过程都要围绕着儿童转。

这两种观点都有偏颇。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既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4.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

(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

(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4)心理相容。心理相容指的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在教学中表现为师生之间关系密切、感情融洽、平等合作的和谐人际关系。

15.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教师品德修养、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2)树立正确学生观。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3)发挥教育民主。平等对待学生,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4)正确处理师生矛盾。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或必要的等待、解释等。

(5)与学生心理互换,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理解学生,帮助学生。 (6)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7)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16.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1】教师方面。(1)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师生关系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偏爱优生、忽视中等生、厌恶“差生”,就会使学生与教师产生不同的距离。

(2)教师领导方式。民主型领导方式下的师生关系比较融洽,最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教师的智慧。学识渊博是学生亲近教师的重要因素之一。

(4)教师的人格因素。教师的性格、气质、兴趣等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性格开朗、气质优雅、兴趣广泛的教师最受学生欢迎。

【2】学生方面。学生受师生关系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学生与教师关系好就喜欢上这位教师的课,主动亲近教师;否则,就会主动疏远教师。

【3】环境方面。影响师生关系的环境主要是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都影响师生关系。

18.为什么说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工作,对于教师来说独立创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来不得半点马虎和

- 18 -

轻视。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撰定教案时,需要创造性的劳动。

时间的变迁科技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要求教师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各种变化教师需要设计出新的教育,教学方案,确定新的教育,教学目标在教育改革中更新教育教学内容光焕发,教学方法方面,教师也要付出了创造性的劳动。随着科技进步的影响,教师要随时观察科技发展动态,了解新知识的信息,掌握新的教学手段,需要教师加强学习,努力创造,教师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采用用不同的方式,因材施教,使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创新这些都属于教师的创造性的劳动。

19.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一说法是否合理?试用所学的教育学理论加以分析。

(1)这种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说明教师不但要精通所教的学科知识,还要有较宽厚的文化基础知识。(2)但这种说法也有不足,因为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快,教师必须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做到常教常新,仅有一桶水是不够的。

20.如何建立教师的威信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基本条件。教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当时时处处加强道德修养,争取从人格上赢得学生尊重。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这是教师获得威信所必需的心理品质。教师要想有效地传授知识,就必须勤奋刻苦,好学多思,拥有渊博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以及精湛的教学技巧,能够给学生以深刻启迪并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深人思考。这样的教师教学效果才好,威信才高。

(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许多研究表明,教师仪表大方,衣着整洁朴素,会引起学生的好感。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教师应重视与学生的第一次见面,力争在第一堂课从各方面给学生留下好印象,从而奠定“心理定势”,形成初步威信。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教师应当扮演朋友和知己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鼓励者、促进者,使学生觉得教师是真诚的、可信赖的。

第七章 课程

一、选择题

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学校教育的基础是(课程)。 2.课程论研究的是(教什么)的问题。

3.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 4.学科课程的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以(文化知识)为基础。

5.经验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6.综合课程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融合课程、广域课程和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以(问题)为中心。 7.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学科课程)。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骑士七技”都是学科课程。

8.学校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9.活动课程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10.课程的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首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种课程类型属于(活动课程)。 11.1912年,怀特海率先提出了综合课的主张。

12.就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现状而言,必修课程一般包括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13.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是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14.“隐性课程”一词是由杰克逊在1968年出版的《班级生活》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15.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和学生)。 16.课程目标的依据有三个方面:对学生的研究、(对学科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 17.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8.目前在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三部分组成。

19.课程计划具体规定了教学科目的设置(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程开设顺序)、课时分配(教学时数)、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 19 -

20.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教学计划一教学大纲一教科书)。 21.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属于(课程实施)。 22.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开设哪些科目)。

23.课程标准的结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术语解释。

24.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教材的主体部分是(教科书和讲义)。

25.课程结构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2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 27.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28.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

29.根据课程的制定者不同,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主体是(教师)。 30.课程结构的编制是指:课程设计。

31.学科课程标准的构成要素有本文部分和(说明部分)。

32.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33.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泰勒)。

35.布鲁纳认为,无论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36.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CSE评价模式。 37.美国学者斯克里文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属于课程评价的(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38.CIPP评价模式包括四个步骤: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 39.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40.知识与技能目标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相当于传统的(双基教学)。 41.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计划的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课程理论

知识中心主义课程论

代表人物

基本观点

斯宾塞 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掌握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技能为目标。 赫尔巴特 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布鲁纳 布拉梅尔德 杜威 奈勒 布鲁纳

核心:课程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特点:主张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社会中去。以社会问题为核心。 (1)经验论。(2)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论。(3)主动作业论。(4)课程组织的心理顺序论

布鲁纳提出以知识结构为中心的课程理论,也称结构主义课程论。 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中心。

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学生中心课程理论(活动课程理论) 结构课程理论

二、名词解释

1.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2.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3.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

4.课程计划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5.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

6.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

7.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

-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