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P学本课堂”学习模式解读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QGP学本课堂”学习模式解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c42e84f31126edb6f1a10c2

让每位学习者绽放生命色彩 ——“QGP学本课堂”学习模式解读

□ 樊聪丛

内乡菊潭学校始建于2011年9月,是一所集小学、初中为一体的全寄宿九年一贯制城区学校。几年来,学校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改革、特长教育、食宿管理、校园建设等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3年,学校中招考试成绩列南阳市400多所同类初中学校前10名,2014年为全市同类学校第二名。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内涵丰富、特色突出的区域性知名学校,受到市县教育局领导高度评价和内乡县广大百姓的广泛认可。

自建校以来,学校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并以此为龙头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从2012年秋季开始,学校加入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韩立福教授主持的“有效教学的行动策略研究”项目。近两年来,在韩教授及其专家团队的指导下,经过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学校创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QGP学本课堂”学习模式,现解读如下。

模式释义

字母表述释义:“Q”指“问题”,英文单词Question首写字母;“G”指“团队”,英文单词Group首写字母;“P”指“个性”,英文单词Personality首写字母。

模式解读

1.学习理念在创建模式过程中,我校倡导的学习理念是“让每位学习者绽放生命色彩”,这里的学习者是指教师、学生和其他参与者。

在这一学习理念中,蕴含着三个关键词组:“问题导学”“团队建构”“个性绽放”。

何谓“问题导学”?就是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以团队学习为平台的课堂学习形式。在这种学习过程中,通过规范教学程序和不同学习工具,让学生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为其个性绽放奠定基础。

“团队建构”是指通过团队学习机制,让学生在这一机制中,合作、探究建构知识。同时,通过团队建构,还能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表达、丰富情感,从而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学习目标。

如何绽放学生个性?就是给学生搭建多元展示平台,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

中充满自信,在自信中张扬个性,阳光学习,快乐学习,最大限度地解放自己,使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并实现个性发展。

2.多元课型本模式共有8种课型:

(1)问题发现评价课操作流程是:A.创设情境,呈现目标;B.自主学习,结构预习;C.预习评价,合作讨论;D.小组展评,合作探究;E.归纳共性,生成问题。

(2)问题生成评价课操作流程是:A.创设情境,呈现目标;B.预习评价,小组展评;C.讨论探究,生成问题;D.梳理优化,解决问题;E重点问题,二次提炼。

(3)问题解决评价课操作流程是:A.创设情境,问题呈现;B.自主学习,合作讨论;C.展示交流,规范评价;D.问题训练,合作指导;E.归纳概括,提升意义。

(4)问题拓展训练课操作流程是:A.创设情境,回归问题;B.小组拓展,归纳展示;C.拓展训练,合作评价;D.共性问题,规范指导;E.意义提升,体验成功。

(5)问题综合解决课操作流程是:A.创设情境,呈现目标;B.预习评价,生成问题;C合作探究,展示交流;D.问题训练,组间展评;E.归纳概括,提升意义。

(6)单元回归评价课操作流程是:A.创设情境,回归建构;B.生成重点,讨论解决;C.展示交流,规范评价;D.拓展训练,小组展评;E.总结归纳,提升意义。

(7)能力测试评价课操作流程是:A.创设情境,呈现结果;B.生成重点,讨论解决;C.展示交流,规范评价;D.针对训练,组间展评;E.总结归纳,提升意义。

(8)情感发展体验课操作流程是:A.创设情境,呈现目标;B.小组讨论,合作探究;C.多元展示,评价分享;D.二次讨论,反思总结;E.畅谈感悟,意义提升。

3.行动要素本模式包括九大行动要素:

(1)结构预习。结构预习是指课前在教师指引下,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自主学习文本的学习活动。

(2)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操作办法是:根据教师要求,学生迅速地、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自主学习情境中;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科长(小组内每一个学科的负责人)、小组长对后进生要及时提醒、暗示和帮助;教师应在小组间巡回检查,一些学生需要帮助时要低声指导;课前、课中、课后的自主学习,教师都要严格督导学生按照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3)小组讨论。根据问题解决评价单内容,学科长明确讨论分工,将问题落实到每位成员;按照问题解决顺序,顺次展开讨论;教师主动参与小组讨论巡回指导,并关注学生讨论状态和问题解决质量;讨论结束后做好班级展讲和展写组内分工,准

备班级多元展讲。

(4)展讲对话。依据“学习金字塔”理论,通过结构化展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达到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效果。

(5)问题生成。本模式倡导的“三步生成法”,既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6)情感提升。在“QGP学本课堂”中,结构预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展讲对话、问题生成等机制的创建和实施,对学生学习情感提升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7)思维训练。这里的思维训练是指高级思维训练,它的最常用方法是“联想创编法”。这是指在课堂学习问题训练环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开启多元思维,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假设,小组自行命题,并由小组自主探究获得结果的一种思维训练方法。

(8)智慧导学。经验证明,课堂教学是充满智慧的工作,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课堂教学将是动态发展的。这里的导学,既不同于传统课堂中教师的讲授,也不是“先学后教”中教师的“教学”,它是指教师对学生自主合作中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的指导性学习。

(9)多元评价。根据结构化预习情况,评价问题发现情况;根据结构化预习情况,评价问题生成情况;根据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展讲对话情况,评价问题解决情况;根据归纳展示、拓展训练情况,评价问题拓展情况;根据编写知识归纳结构图情况,评价回归拓展情况。

4.学习工具(1)学习工具构成A.学习方案:方案由三部分组成:“表”的部分,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关键问题、教学方法、教学准备等;“本”的部分,主要指课堂学习过程设计,包括程序、时间、创设情境、教师导学行为、期望的学生学习行为等;“附”的部分,指学习工具单和参考文献。

B.学习工具单:典型的工具单是指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解决评价单、问题拓展评价单,另外,还有问题训练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两个辅助工具单。

(2)学习工具开发A.建立并研究“全班学生学习背景分析表”,使教师熟悉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个性特点。

B.教师个体开发:走进文本并反复阅读;明确问题分类;对所列问题提炼和优化并列出问题清单;根据问题层次,将要解决的问题按规定要求设计到相应工具单上;根据课程标准,生成学习目标并提炼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按学习工具单各自的格式和项目进行内容设计;参阅教辅并吸收整合学生问题,提炼完善;创建个人备课文件夹。

C.备课组集体开发。召开备课组教师会议,统一认识,并通过充分讨论制定开发标准;根据教材内容共同研究每人分工并在要求时间内完成开发任务;根据学习工具单,指导学生结构化预习并吸收学生生成的问题;备课组通过组本教研形式认真把关,优化完善;创建备课组文件夹。

(3)学习工具使用A.对一课时即可完成的学习内容,上问题综合解决课,课前下发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解决评价单,当堂下发问题训练评价单。

B.对需两课时才能完成的学习内容,上问题发现评价课和问题解决评价课两种课型。上问题发现评价课时,当堂向学生发放问题导读评价单;上问题解决评价课时,课前下发问题解决评价单,当堂下发问题训练评价单。

工作要求

1.学生行动要求(1)课前,借助工具书或其他辅助材料进行文本阅读并独立做好预习评价;学科长和小组长认真检查每位成员预习情况,并组织多元评价。

(2)课中和课后,当完成课堂讨论任务后应积极参与班级展讲;当教师部署问题训练任务后,要及时投入到训练中,确保单位时间内独立完成问题训练;当训练结束后,根据要求进行组内多元评价并养成相互帮助的好习惯,提高团队学习效果。

2.教师行动要求教师应和学生一同走进文本并进行结构化备课;学生结构化预习前,根据学科特点进行指导,让学生学会结构化预习;学生展讲对话时,限定时间在3分钟以内,以免造成无效展讲;对重点疑难内容进行启发、引申、拓展、追问或讲解,并对知识进行深化和提升,不回避教师课堂讲授;当学习一个单元进行复习时,不仅把本单元复习一次,而且要涵盖前面单元内容,确保单元学习质量。

3.年级组行动要求(1)根据学期教学任务,结合学校规定,研究拟定“学科课时计划表”,确保统一进度;备课组长每周不定期抽查学生预习情况并对预习情况进行展评,好的表扬差的批评。

(2)组织课前组本教研,研究课型、流程及过程设计并根据各班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学习方案质量;明确各班本周学业成绩努力目标,为学生学习增添动力。

4.学校行动要求(1)制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各项政策,激励教师勇于探索,鞭策教师不断进取,引导教师学习新理念、掌握新方法。

(2)及时召开相关会议,帮助教师更新观念、坚定信心,理解并熟练掌握“QGP学本课堂”学习模式各种操作技能。

(3)适时组织校级示范课、观摩课、竞赛课、公开课等教学平台,鼓励教师对不同课型,都能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4)按照规定要求,及时组织“三研两会”,激发师生探索热情,增强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动力。

模式优势1.每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又是师生课堂学习的终点,更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尺,其地位十分重要。

2.确保学生高度参与课堂学习。本模式提供一系列结构化了的课型和学习工具,确保学生高效率参与课堂学习。

3.能培养真善美新型领军人才。本教学模式把学生提高到应有的地位,关注人性、关注发展、关注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却成了培养真善美新型领军人才的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