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城市范围发展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美国城市范围发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c4a4133f111f18583d05af2

第十讲、美国的都市边疆——美国西部城市化的进程

随着西进运动的不断扩展,美国在中西部出现了农业边疆,形成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小麦王国,在越过密西西比河流以后在大平原地区出现了畜牧业边疆,形成了牧羊帝国和牧牛帝国,上述的农业边疆和牧业边疆都是从东向西依次推进的。在美国远西部则兴起了矿业边疆,矿业边疆是从加利福尼亚开始反向向东部推进的,与整个美国西进运动的大趋势相反。在上述农业边疆、牧业边疆和矿业边疆的推进中,不断有移民定居下来,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城镇,于是城市边疆由此而产生。

按照边疆学派创始人杰克逊·特纳的观点,边疆就是荒蛮世界与文明的相交汇的边界线。那么城市边疆就是这条边界线上出现的小城镇。这批小城镇的出现初期总是带有野蛮和文明混杂的色彩,一般都比较简陋,而且带有不文明的因素。随着都市边疆的推进,又会不断出现新的半野蛮文明的小城镇。原来的那些边疆小镇就会逐渐发展成为文明程度较高、规模较大的城市。有些条件好的城镇甚至一跃成为城市。当然也有很多边疆城镇由于条件的变化而趋于衰落,甚至完全消失。西部的城市化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实现的。 一、 都市边疆的推进

1、美国西部早期出现的城市

美国西部城市的发展起步稍微晚于东部,因为在欧洲移民踏上北美大陆开始在东部开发和定居之时,西部还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土地,除了原住民印第安人之外,还没有所谓的“文明人”,城市更是空中楼阁。

不过,随着移民的不断西进,美国西部也出现了少量的城镇。早在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在通往太平洋广阔西部荒野之上,已稀稀落落地散布着少量城镇。西部第一个城市是位于新墨西哥的圣菲,1609年为西班牙传教士所建。1701年,法国探险家安东尼·卡迪拉克在圣克莱尔湖和伊利湖之间的狭长地带建立了另外一个城市底特律。此后法国殖民者也相继在五大湖区和密西西比河建立了一系列要塞或城镇,如1703年的卡斯卡斯基亚,1718年建立的新奥尔良,1754年建立的迪凯纳堡(后来为英国人占领该没你更为匹兹堡),1764年建立的圣路易,1772年的小石城。等等。与此同时,西班牙人也在16世纪末期开始在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等地区殖民,先后建立了普勒西迪奥(1776年改称圣弗朗西斯科,1847年归属美国)、洛衫矶(1779年定居,1781年建城)、萨克拉门托(1808年)等一系列城镇。

然而这些城市的建立其实与美国的西进运动毫无关系,因为他们都是法国或西班牙殖民者所建,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要塞,主要出于军事、贸易或者传教的需要。圣菲原来的意思就是“神圣的信念”。除了功能之外,这些早期的城镇发展都十分缓慢,底特律到1820年也只有1,422人,匹兹堡到1800年只有1,565人,圣路易到1840年只有16,460人,洛衫矶到1850年才有1,610人。 2、美国西部都市边疆的推进

美国西进运动就是一个由东向西绵延了一个多世纪的过程,因此西部城市化也就是所谓的都市边疆也是随着边疆的移动而逐步实现的。从时间顺序上看,都市边疆的推进基本上是先东后西,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是阿巴拉起亚山以西的俄亥俄河流域。那里最早出现较多的城镇,是移民西进的第一站。大概自从19世纪20年代,由于人口急剧增加而开始出现城市化的苗头。不久就出现了一批城市规模较大,经济比较发达能够影响周边地区的中心城市。匹兹堡虽然属于宾西

1

法尼亚境内,但是它在地理位置上属于阿巴拉起亚山以西、俄亥俄河上游,是移民西进的桥头堡。美国移民可以从东部的巴尔的摩和费城出发,经过福布斯和布拉多克两条马车道达到匹兹堡,然后再沿着俄亥俄河而下,到更为遥远的西部地区。到19世纪30年代,匹兹堡已经成为俄亥俄河上游最有影响的城市,其规模和经济实力均超过临近的城市惠林,并享有“西进大门”的美誉。匹兹堡当时的工业 部门齐全,而且工业发达,成为美国一座重要的工业城市。

匹兹堡以西的中心城市就是肯塔基的路易斯维尔和俄亥俄的辛辛那提。路易斯维尔是肯塔基境内的货物集散地,也是这个州的水陆交通枢纽,在1830年代脱颖而出,成为这个州的中心城市。同路易斯维尔相比,俄亥俄的辛辛那提发展更快、影响更大。这个城市在当时已经有发达的航运业、商业和工业。它的屠宰场尤为出名。这里有清洁整齐的街道和希腊、罗马式建筑。人口达到46,000人。到1830年,辛辛那提已经成为美国第七大城市,到1840年,更是上升为第六大城市。由于这个城市不仅经济发达,而且城市也十分美丽,因此有“西部皇后”之称。

上面提到的几个中心城市都是在铁路修筑之前建成的,但是重大的跳跃式发展还是在19世纪中期铁路通车之后。那时的匹兹堡和辛辛那提都已经成为西进道路上的铁路枢纽,路易斯维尔也成为铁路线上的城市。

在中西部的城市中,依靠铁路迅速发展起来的典型恐怕要数密歇根州的底特律和伊利诺伊的芝加哥了。底特律在铁路通车之前原本是一个小镇。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进入密歇根的东部大门。1840年,底特律人口已经达到9,000人,已经具有一个小城市的规模。不少商人和投机者都把它看作是一个具有重要发展潜力的城市。到19世纪中期,密歇根中央铁路和密歇根南方铁路先后完工。底特律是密歇根中央铁路的起点,另外还有一条短线与密歇根南方铁路相连。于是,底特律成为密歇根的铁路枢纽,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一跃成为这一地区的中心城市。

芝加哥位于芝加哥河流入密歇根湖的河口,是伊利诺伊州的水上门户。但它最初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其发展晚于其他中心城市。后来一批投机商看重它的有利地理位置,开始迅速发展起来。到1834年,芝加哥人口达到2,000人,城内已经出现了整齐宽阔的街道和各种公共设施。到1837年,城市人口已经增加到6,000人。到19世纪中期以后,美国出现了铁路修筑热潮。芝加哥很快成为一个铁路中心站,芝加哥到罗克艾兰、芝加哥到密尔沃基、芝加哥到柏林顿、芝加哥到富尔顿、芝加哥到圣路易的多条铁路先后完工。芝加哥由此成为东部到密西西比河之间的铁路转运中心,工商业都得到了飞速发展。到1860年中西部有四座城市的人口超过10万人。芝加哥就是其中之一。不过,占第一位的仍然是圣路易,。芝加哥是四个城市中最年轻、也最有发展潜力的中心城市。进入19世纪80年代,它的经济规模和人口都超过了圣路易而跃居西部城市之首。

圣路易本来是西部最大的城市。1764年,由新奥尔良的法国商人拉克里德建立的。它位于密西西比河西岸,离密苏里河口不远,是两大河流的航运枢纽和商业中心,也是通往大平原和洛基山的中转站。因此,早在1840年,它已经拥有12,000人,成为当时西部最大的城市。但是后来随着铁路建设的进行,依赖水路航运的圣路易最终拉在了芝加哥之后。

大平原地区和洛基山区的城市发展。 大西洋沿岸的圣地亚哥、洛杉矶、旧金山和西雅图也都是在大陆铁路修筑后才得到自己迅猛发展,成为影响巨大的中心城市。圣地亚哥位于加利福尼亚的最

2

南端,与墨西哥接壤。它面临太平洋,是美国的天然良港。1769年,一个名叫圣地亚哥的西班牙探险家在此登陆,建立了第一个传教士站。随后,圣地亚哥不断稳步发展。到1822年,墨西哥独立后,它成为墨西哥加利福尼亚的首府。美国在夺取加利福尼亚后于1850年宣布在圣地亚哥建市。随着美国横贯大陆铁路的修筑,移民开始源源不断的涌入,工商业也得到很好的发展,成为美国西部的重要城市之一。到20世纪以后,随着美国公路网的建成的完善,圣地亚哥迅速成为美国的特大城市之一,现在它的人口已经超过100万人,在美国大城市中排行第六。

沿着圣地亚哥向北,很快就可以到达洛杉矶。洛杉矶建立于1769年,也是由西班牙传教士所建。起初,洛杉矶发展很缓慢,不过是当地的一个农业小镇。美墨战争后,洛杉矶并入美国版图。淘金热首先在旧金山涌现。洛杉矶并不在主矿区,但也从中得到了好处,它成为各个矿区食物、日用品的供应地,商业贸易发展十分迅速。1876年南太平洋铁路通达洛杉矶,使得这个城市与亚利桑那、新墨西哥等广大腹地连接起来。后来圣菲铁路也通过洛杉矶。这样,洛杉矶与美国整个铁路网连接起来,成为美国西海岸的重要门户之一。到19世纪上半期,洛杉矶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已经超过了旧金山而居于西部港口之首。这一时期,洛杉矶的教育和文化事业虽然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与其他大城市比并不突出。到20世纪上半期,洛杉矶电影事业异军突起,好莱坞影城就成为全世界的影视中心。电影业不仅成为洛杉矶的经济支柱之一,而且带动了当地文化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使得洛杉矶一跃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文化中心城市。

位于加利福尼亚北部的重要港口是旧金山。1769年西班牙探险队才发现了这一地方,1776年西班牙人胡安才在这里建立要塞和定居点。在美墨战争之前,旧金山不过是一个有200户居民的小镇。在美墨战争中,美国控制了加利福尼亚后改名为圣弗朗西丝科,即旧金山。1848年的淘金热改变了旧金山。淘金热的出现,吸引大量移民涌向旧金山,到1850年,它已经有3.5万人,在当时已经具有了大城市的规模。同年,旧金山由一个小镇改建市。众多的采矿者带来了众多的商机。供应食品、工具、日用品的商店在一夜之间冒了出来。旧金山出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第一条大铁路通车后,旧金山成为西海岸的第一个交通枢纽,并发展为远洋贸易中心。大量的工业品、木材、农产品从这里运往亚洲国家,再从那些国家进口丝绸、茶叶等货物。仅1880年一年就有1292艘外国船只停靠旧金山港口。同时,旧金山也是美国西部重要的金融中心,这里有加州银行、太平洋股票交易所和美国铸币厂。另外,旧金山还拥有发达的工业。这里有制糖厂、冶炼厂和机械厂,屠宰和肉类加工业也很发达。联合钢铁公司是这里最大的企业,具有建造大型舰只的实力。19世纪末期,旧金山在美国大城市中排行第9。

西海岸最北部的中心城市是华盛顿的西雅图。西雅图原本是一个印第安人部落的营地。1851年来自伊利诺伊的移民在这里建立了据点,为了答谢曾经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的印第安人酋长,就用酋长的名字命名定居地。西雅图建立之初长期以农业为主,渔业和林业为辅,发展比较缓慢,在太平洋沿岸的四大城市中,它是发展最缓慢的一个。

19世纪80和90年代的两件大事才推动西雅图迅速发展起来。第一件大事是北太平洋铁路于1883年延伸到这里。西雅图可以通过北太平洋铁路这一强大的运输通道同蒙大拿、达科他、明尼苏达等广阔的腹地联系起来,成为这一广阔腹地各种货物的集散地,同时也可以利用海上航运同东方各国开展贸易。西雅图很快成为西海岸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很快从3,000人

3

增加到4万多人。第二件大事是19世纪末期阿拉斯加出现的淘金热。西雅图是前往阿拉斯加的必经之路。大批淘金者经过这里,随即带来了不少商机。推动西雅图经济迅速发展。不过,西雅图并不是依靠淘金热兴起的城市,在淘金热席卷西雅图之前,它的经济已经实现了多元化,不但有农业、林业、渔业和商业,而且还有相当强大的制造业。 3、西部城市之间的竞争

从中西部的匹兹堡到远西部太平洋沿岸的旧金山,所有这些城市都是各个地区的经济中心、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不但和本地区的其他城市有着密切联系,而且同其他地区甚至东部大城市都有往来。它们不但能够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商业和其他产业起到主导和调节作用,而且还能够提供所需的工农业产品和生活用品。

在密西西比河以西地区,特别是大平原地区和洛基山区,中心城市的密度很小。彼此之间的相隔遥远,利益冲突不大,几乎没有出现过中心城市之间的激烈竞争。例如,洛基山区的丹佛和太平洋沿岸的旧金山就没有争夺过势力范围。他们在各自地区的主导地位至少在19世纪以内没有受到严重挑战。这里每个中心城市所影响的地区都十分宽广,在他们影响范围内的小城镇数量也十分有限,发展的空间很大。因此,中心城市和小城市、小城市之间没有出现过激烈竞争,

中西部地区就不同了,那里的城市数量多、发展早、密度大。它们不仅为销售周边地区的农产品和提供所需物资服务,而且同外界市场联系紧密。1838年建立的堪萨斯城就以密苏里河流域为腹地,面向东部城市。腹地的大小、市场份额的多少直接影响这类城市的发展。辛辛那提、圣路易、芝加哥也都是拥有广阔腹地又同东部有密切联系的城市。这些城市的共同特点就是发展迅速、实力雄厚、勇于开拓。因此,这些城市之间为了争夺腹地,争夺市场的竞争在19世纪后半期已经变得十分激烈。圣路易和芝加哥之间的竞争最为典型。

一直到19世纪70年代,圣路易都是美国西部最大的城市。当地政府官员和居民都颇为自豪。不相信哪一座西部城市能够从他们手中夺取这个位置。1880年,美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人口统计资料显示,芝加哥的人口超过圣路易15万。圣路易人感到十分震惊。《圣路易快讯》大声疾呼:“关于圣路易只有37.5万居民的报道使得每个人都大为吃惊。耻辱和欺骗的叫声顿时响了起来。”圣路易人决定把失去的位置夺回来,决心同芝加哥人较量到底。

1893年,芝加哥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圣路易也不甘落后,于1904年举办了同样的国际博览会。但是除了使城市面貌有了较大改变之外,并未能取得实际效果。圣路易同芝加哥的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原因在于,圣路易的城市领导层长期以来满足于水路运输中心的地位,没有及时大力发展铁路运输,因而同东部发达地区的联系远远落后于芝加哥。而芝加哥作为美国东西方铁路运输的枢纽脱颖而出。1853-1857年间,已有10条干线铁路和11条支线通过芝加哥,使它能够控制大份额货运、客运和广阔的市场,因此在同圣路易的较量中占尽了上风。尽管这两个城市在竞争中难免有负面影响,但总的来看,对两个城市的发展还是有利的。圣路易虽然处于下风,但也改善了城市的基本交通设施和市容,发展了工业和贸易,后来也成为铁路四通八达的中心城市。

除了上面提到的中心城市之外,我们决不能忽视那些规模和影响范围较小的城市。这些城市人口虽然不到10万,单数量远远超过中心城市,其影响也是很大的。中西部的孟菲斯、密尔沃基、斯普林非尔德、远西部的波特兰、斯波坎、里沃赛德等城市。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