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基站外电引接(市电接入)施工方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通讯基站外电引接(市电接入)施工方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c4cb765bceb19e8b9f6ba7b

7) 中压绝缘线接头必须进行屏蔽处理。 3.7.5 绝缘线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线夹、接续管的型号与导线规格相匹配;

2) 压缩连接接头的电阻不应大于等长导线的电阻的1.2倍,机械连接接头的电阻不应大于等长导线的电阻的2.5倍,档距内压缩接头的机械强度不应小于导体计算拉断力的90%;

3) 导线接头应紧密、牢靠、造型美观,不应有重叠、弯曲、裂纹及凹凸现象。 3.7.6 承力接头的连接和绝缘处理:

1) 承力接头的连接采用钳压法、液压法施工,在接头处安装辐射交联热收缩管护套或预扩张冷缩绝缘套管(统称绝缘护套),其绝缘处理示意图如下。

承力接头钳压连接绝缘处理见图3承力接头钳压连接绝缘处理示意图

1—绝缘粘带;2—钳压管;3—内层绝缘护套;4—外层绝缘护套; 5—导线;6—绝缘层倒角;7—热熔胶;8—绝缘层 3.7.7 钳压法施工:

1) 将钳压管的喇叭口锯掉并处理平滑。

2)剥去接头处的绝缘层、半导体层,剥离长度比钳压接续管长60~80mm。线芯端头用绑线扎紧,锯齐导线。

3)将接续管、线芯清洗并涂导电膏。

4)按表10规定的压口数和图6压接顺序压接,压接后按钳压标准矫直钳压接续管。

5) 将需进行绝缘处理的部位清洗干净,在钳压管两端口至绝缘层倒角间用绝缘自粘带缠绕成均匀弧形,然后进行绝缘处理。

导线钳压口尺寸和压口数

注:压接后尺寸的允许误差铜钳压管为±0.5mm,铝钳压管为±1.0mm。 导线钳压方法见图6。

导线钳压示意图

注:压接观上数字、2、3、?表示压接顺序

6) 钢芯铝绞线接头处的绝缘层、半导体层的剥离长度,当钢芯对接时,其一根绝缘线比铝接续管的1/2长20~30mm,另一根绝缘线比钢接续管的1/2和铝接续管的长度之和长40~60mm;当钢芯搭接时,其一根绝缘线比钢接续管和铝接续管长度之和的1/2长20~30mm,另一根绝缘线比钢接续管和铝接续管的长度之和长40~60mm。

7) 将接续管、线芯清洗并涂导电膏。 3.8引入、引上、引下管线保护

1)架空线引入进机房的,采用铠装电缆架空7/2.2钢吊线式敷设,每30厘米挂钩,并做滴水湾。

2)引上杆铠装电缆采用长度至少2.5米,直径4-5厘米镀锌钢管保护,引上缆、引上钢管用抱箍均匀分三处固定。

3)杆上引下线用铠装电缆,连接应牢固,铜铝对接用线夹, 铠装电缆要用电缆抱箍均匀分三处固定,引下线到油切箱孔要有皮圈保护,电缆穿入油切箱内不得有导线和电缆外露。如无油切箱,用至少2.5米,直径4-5厘米镀锌钢管保护入地,进入机房。

4)凡是有空隙的管口、孔口均用防火泥封堵、充实。 3.9电缆地埋要求

3.9.1挖电缆沟时要注意地下是否有动力电缆、水管、通讯光缆等,要有一定安全距离,如发生挖破、损伤的应立即上报相关管理员,且做好现场处理或相应的准备工作。

3.9.2挖电缆沟时沟底要平整,沟深度按规定要求不得少于0.7米,农田挖沟不得少于1米。沟深不够0.6米可采用混凝土包封,上包封厚至少8厘米,侧包封厚至少各5厘米,底部可不采取包封,但需用软土,细砂垫底。

3.9.3过路时应用钢管保护,深度离地面1米。 3.9.4钢管两端接口应密封,接口平整、光滑、可靠。

3.9.5进机房或进设备前,下杆处建议做窨井,放余缆5-10米,盘圈直径1.5米。

3.9.6地埋长度>15米,正常地行应走直线( 不够时应绕行)。

3.9.7电缆桩设置合理、深度一致、外观整齐、方向正确。起点、终点、转弯、弯角处应设桩,中间根据需要设置。

3.10架空电缆要求

3.10.1架空钢吊线应使用7/2.2钢绞线。

3.10.2架空电缆应使用护套颜色为黑色的三相四线制阻燃电缆。

3.10.3架空电缆转角处、起点处、终端处应进行固定,建议放余缆5-10米,挂钩密度每米不少于3只,与光缆同杆架设时电缆必须在上,间距不小于80厘米。

3.10.4跨越公路等特殊地方时,不做角杆,并应加红白警示保护标志。 3.10.5杆路引下线用铠装电缆,用抱箍均匀分三处固定。 3.10.6杆路架设参照《通信杆线施工标准》。 3.11接地要求

3.11.1配电箱、柜、电缆、钢抱应做接地。 3.11.2接地线径>35平方毫米。

3.11.3接地线应用钢管保护,接地桩在地面处应尽量用水泥封盖。 3.11.4接地桩采用50X5角杆,深度>1.5米。如深度不够须用二根地桩。 电阻值须≤10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