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c4fed3767ec102de2bd8913

(1)其主要内容有:

1)土地改革。政府没收本国和外国人拥有的大地产,分配给农民。其任内共分配土地2000万公顷。同时设立国家农贷银行帮助农民,并鼓励和扶持农民组织合作农场。

2)国有化运动,包括三个内容:第一,服务行业和若干企业国有化,第二,外国公司所属的铁路国有化,第三,外国石油公司国有化。1937年把为外国垄断资本控制的铁路全部收归国有,1938年宣布把属于英、美、荷的17家石油公司收归国有,政府在10年内还清它们在墨西哥的资产。

3)鼓励工会的发展,修订全国劳工法,把分散的劳工组织合并成墨西哥劳工联合会。 4)教育改革。1934年12月开始在全国推行?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扩大和普及教育,并专设印第安人事务司,加强印第安人教育事业的发展。

5)巩固民主政体,打击军事寡头势力。1938年3月把执政的国民革命党改组为墨西哥革命党,容纳工会、农民和其他群众组织参加。 (2)意义:

1)卡德纳斯在30年代所进行的改革,是墨西哥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改革。由于它全面而深入地实行了1917年宪法,因而理应被认为是墨西哥护宪运动的最辉煌的阶段。就其改革的深度和民主性而言,为同时代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史上所仅有。

2)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促进了墨西哥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纺织、建筑、食品、家具等轻工业,有了迅速的发展。卡德纳斯实行的土地改革,使墨西哥的土地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土地改革以后,出现了以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为主的,小农经济与封建经济残余并存的农村经济结构。卡德纳斯作为反帝反封建比较坚决、经济实力相对强大的民族资产阶级激进派代表人物,通过把封建庄园改造为资本主义农场和把封建大地产转变为村社土地的方式,在农村实现了由半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变革。

3)卡德纳斯的改革是1910—1917年墨西哥革命后的一系列护宪运动的最高峰。从整个革命的进程来看,历时30年的发展经历了夺取政权和护宪运动两个阶段。护宪运动包括民主化、恢复经济和解决所有制三大内容。卡德纳斯的贡献就是依靠政权力量,自上而下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完成了护宪运动的任务。

4)卡德纳斯的民族民主思想及其实践,使他成为30年代拉丁美洲社会思潮的代表者之一。可以说,在庇隆以前,卡德纳斯是民众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3. 评价国际联盟。 国际联盟是一战的产物,是第一个立誓共同防御侵略、以非暴力方式解决争端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组织,反映20 世纪的世界已发展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的现实,是史无前例的国际政治的重要发展,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

(1)国际联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产物。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为国际联盟的建立提供了社会基础;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十四点和平原则?中,明确提出建立一个具有政治约束力的普遍性国际组织。

(2)它的性质是第一个政治性的世界组织。由于它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帝国主义强权政治存在的情况下,实际上沦为英法所操纵的、并时时为美国所支持的维护它们在战后建立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外交工具。它所规定的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实际上使国联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行动的可能性,因此无法制止战争的发生。由于凡尔赛条约的先天不足和国际联盟自身的根本缺陷,致使它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3)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具有两大任务:一是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行为;二是关心和处理国际范围的卫生、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首先,国联倡导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民主化和一体化趋势,并在客观上推动了这一趋势的发展。其次,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有所作为,但成效不大。国联的政治实践否定了它所标榜的基本宗旨,在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反而在客观上助长了侵略,最后也不可避免的遭遇失败,并没有阻止或延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最后,在促进和处理国际范围内的卫生、社会、经济和人道等问题方面,成效显著。

4. 评述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1)总的来说,苏联农业集体化是在国家工业化迅速高涨,商品粮相对短缺的情况下展开的,并用短短的几年时间完成的。应该说,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的大方向是正确的 ,即努力变革和完善农村社会生产关系,引导广大小生产者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这对于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推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农业集体化是实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次尝试,为后来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经验教训. 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闯出 了按社会主义原则改造小 农经 济的道路 , 同时也 为后来其 他 国家的社会 主义建设积 累了经 验教训。

2)农业集体化促进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推动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苏联在这个时期内根本改变了样子,抛弃了落后的中世纪面貌它由农业囤变成了工业国,它由个体小农业的 国家变成 了大规模机械化集体化的国家,它由愚昧无知、不识字,发展为有文化的国家变成人人认字的有文化的国家。

3)农业集体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民生活处境,有利于改善农民生活。

4)农业集体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初步缓解了粮食征购危机。农业集体化大大提高了粮食生产的商品率,确保了粮食征购量大幅增加, 保证了工业化用粮需要, 基本上解决了粮食危机问题。

(2)纵观整个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违反自愿原则、强迫命令、集体化进程过急过快等失误。同时,还反映出在集体化问题上指导思想和理论认识上的局限性和不成熟,以及对社会主义农业经济中的某些规律认识不足等问题。具体来说,全盘农业集体化的经验教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忽视了变革和完善生产关系需要以生产力的一定水平为条件:尽管发展农业集体化的方向是对的,但全盘集体化仅用短短的三、四年时间就基本完成,且在集体化进程中,还急于提高集体农庄的公有化程度,这不仅违背了生产关系变革不能过急和不能脱离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而且脱离了农民的实际思想觉悟和水平。

2)采取强制手段大力推进农业集体化,违背了改造农民必须坚持自愿的原则:农业集体

化使广大劳苦群众走上共同富裕生活的道路,是符合全体劳动农民切身利益的。但是,在集体化进程中,绝不可以采取强制或剥夺的办法,只能是坚持自愿原则。因此,试图用某种快速的方法,用行政命令等手段强迫小农改造是完全错误的。这不仅阻碍了集体化运动的发展,而且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带来严重的危害。

3)农业集体化形式过于单一,忽视了不同地区发展情况和需要的多样性:因此,在当时生产力水平并不是很高且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急于追求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完全排除了非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存在的必要性及其有益的作用,显然有点操之过急。要求不同地区处于不同经济状况的农民一律接受这种形式,并采取许多行政命令手段来推进这一进程,这本身就包含浓厚的主观主义色彩。这既违背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要求,忽视了不同地区发展情况和需要的多样性,又阻碍广大劳动群众探索更好的组织形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5. 评价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是第一个定型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同时,他也是苏联特殊历史条件的产物,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内部文化落后的条件下形成的。它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斯大林正是通过它把苏联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斯大林模式总的看来功大于过,成绩是第一位的。该模式前期积极多于消极,后期消极方面已阻碍生产力发展,也很难适应科技革命。

斯大林模式最主要的历史功绩在于它使社会主义第一次从理论变为现实,并且敢于和强大的资本主义世界相抗衡,是社会主义历史上的第二个重大飞跃。该模式在苏联历史上曾起了巨大作用,主要是:它保证了30年代苏联的政局稳定,保证了30年代高速发展重工业,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社会主义经济的物质基础,保证了反对德国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斯大林模式基本上适合苏联国情,而且取得了伟大成就,建成了社会主义,是取得胜利的、成功的一种模式、一条道路,它?不失为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之一?。?苏联模式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之初的非常时期,对于客观环境险恶复杂的过渡时期,以及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应该说是一种非常成功的模式。? 关于苏联模式的弊端和消极作用。它?局部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是有严重弊病的。?这主要归因为一个?权?字,即一党揽权、个人专权、层层集权、干部特权和对外霸权。具体表现在三点:1)政治上缺乏社会主义民主,有严重的官僚主义和严重的家长制,权力过于集中,民主太少,领导干部易于脱离群众;2)经济上各部门发展比例关系严重失调,忽视了与人民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工业部门的发展。3)地方上统得太死,不利于发挥地方、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经济效益差;不可避免地造成管理机构庞大和滋生官僚主义,从而难以防止国家机构的官僚化。4)对外关系上推行大党主义、大国沙文主义。上述弊端的存在,给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后果:1)它压制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它束缚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3)它不能适应当代迅速发展的世界科技革命。从长远上看,它阻碍了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学术文化的繁荣,最终引发危机。

6. 简述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基本内容。 阿拉伯民族主义是指阿拉伯地区争取民族解放、维护民族独立的思潮和运动,起源于叙利亚、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的阿拉伯民族文化复兴运动。其基本思想是,阿拉伯人组成一个单一的国家,这个民族国家包括从大西洋一直延伸到印度洋整个地区的共同语言和文化的政治实体;伊斯兰教是阿拉伯民族特性的一部分;赞美阿拉伯历史传统和穆斯林传统的全盘阿拉伯化,是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必然结果。就阿拉伯民族主义所包含的内容来说 ,我们以为 ,

从狭义上说 ,它可称之为泛阿拉伯主义 。从广义上说 ,称它是一种政治、社会思潮更合适因为它不仅包含了人们常说的那种要求阿拉伯民族统一的目标 ,而且还包括了阿拉伯民族要求振兴 、自强和改造阿拉伯社会的综合性的愿望。阿拉伯民族主义作为一种综合的政治思潮。其内容大体如下:

(1)阿拉伯人是一个单一的民族 ,民族的构成有它的几种要素。在这方面 ,阿拉伯民族主义作家借鉴欧洲近代民族理论 ,探讨了阿拉伯民族的形成要素 ,有的赞赏地理环境 、历史的因素有的推崇血缘、习俗以及伊斯兰教的因素,有的强调语言、共同的历史使命和利益。 (2)民族的目标是建立统一的国家或建成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的统一体。既然阿拉伯人是一个民族,那就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这是老一代民族主义者所追求的目标。在他们眼里 ,这个阿拉伯的国家包括整个阿拉伯半岛,北起陶鲁斯山 ,南临印度洋,东濒波斯湾、西迄红海。而新一代的青年民族主义组织追求的是?解放阿拉伯的祖国 ,统一它的各个地区 ,建立比现在更完整、协调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

(3)增强民族内聚力的纽带——?阿萨比亚 ?精神和献身精神。针对阿拉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个人主义、部落意识、社团利益,青年人中的涣散、无政府状态,民族主义作家极力倡导?阿萨比亚 ?精神和献身精神。 ?阿萨比亚 ?在伊斯兰教中原指?一神教论 ?,表示穆斯林对真主笃信不二的信仰和感情,在现代阿拉伯语中,有 ?精神?、?团结心?的含义。民族主义作家要求人们对民族就像对待宗教那样的信仰和有感情,有的把它引伸成爱国主义来提倡 ,以增强民族的团结。

(4)改造阿拉伯民族。民族文化的道德价值观 ——?自由?、?公正 ?、?合作 ?、?人的价值? 、 ?人道主义 ?。对民族主义作家来说 ,如果说统一 、团结是政治上的目标的话,那么,恢复阿拉伯人传统的道德价值观则是新的阿拉伯社会的准则。 (5)伊斯兰社会主义观:改变贫富不均社会不公正。

7. 论述甘地主义的内容和特点。 (1)内容:

1)哲学思想:宗教与政治相结合的真理观; 2)政治思想:印度自治;

3)经济思想:经济自主 、经济正义; 4)社会思想:平等 、团结的和谐社会观。

(2)特点:哲学思想强调宗教道德理论与实践,体现了南亚宗教文化的处世行事和入世内容;政治思想体现了无政府主义的国家观;甘地主义反映了印度资阶的利益与要求,反映了印度资阶的软弱性和两重性。

8. 论述凯末尔主义的内容和特点。 (1)内容:共和主义;民族主义;平民主义;国家主义;世俗主义;改革主义

(2)特点:比啊现了对帝国主义的反对,对民族独一的坚持,以及建立和巩固一体化的土耳其民族国家的思想;表现力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神权主义坚持共和制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坚持发展民族经济世俗化和现代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