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c4fed3767ec102de2bd8913

9. 评价凯末尔革命的意义。 (1)结束了奥斯曼帝国6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和神权统治,建立了土耳其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民主共和国;

(2)使土耳其摆脱了民族危机,未发展民族经济文化和社会进步,创造了前提条件; (3)建立土耳其共和国,开创了建立民族国家体系――这一20世纪亚洲非洲民族民主运动发展的趋势的先声。

(4)建国后的以世俗化为特征的现代化改革具有深远意义。

10. 评价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的历史意义。 (1)它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维护了国家主权独立。 (2)反对了君主制,封建大庄园制和教权制。

(3)显示了强大的人民力量,鼓舞其它民族国家人民参与斗争。

(4)牵制了德意法西斯对其它国家德侵略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推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1. 评述慕尼黑协定的后果。 (1)大大加强了希特勒德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 (2)给德国提供了便捷的矿藏和发达的工业。

(3)极大地改善了德国的战略地位,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4)给英法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毁坏了法国的同盟体系,使法国的大陆地位遗落千丈;上万吨的炸药倾泻到伦敦和英国其它城市。

12. 论述苏联建立的?东方战线?的影响。 苏联从国防安全出发,迅即把波兰东部、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罗马尼亚的北布哥维纳以及芬兰南部部分土地臵于自己控制下,从而建立了一条从波罗的海至黑海的新防线,即?东方战线?。这使德国进攻时必须从更西面几百千米的战线上开始,这一做法是有战略意义的,为苏联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东方战线?扩大了苏联防御德国的空间和防线,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但问题在于这条防线是建立在西部弱小邻国的领土上,苏联为了自身的安全与防务,不惜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和主权,暴露了其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带来了严重后果。

?东方战线?实质上是苏联侵犯别国领土、主权,并伤害了他国的感情,这一点后来为德国所利用,把这些国家拉入反苏集团。而二战后,苏联又未把侵占的他国领土归还,有损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声誉

13. 论述莫斯科保卫战的伟大意义。 12月6日,苏军从莫斯科南面和北面展开大反攻。1942年初,苏军击溃了进攻莫斯科的德军,毙伤十六万八千人,把德军赶离莫斯科一百到二百五十公里,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在1941年德苏战场的整个冬季战役中,德军被击溃五十个师,陆军伤亡八十三万

多人。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的失败,标志着希特勒闪电战的彻底破产。这是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的第一次沉重打击,它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不仅增强了苏联人民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的信心,而且对全世界人民也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毛泽东这样评价斯大林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一战将停止法西斯的进攻,这一战是带着决定性的。这种决定性,是关系于整个世界战争的。希特勒走拿破仑道路,斯大林格勒一役,是他的灭亡的决定点。

14. 论述斯大林格勒会战的伟大意义。 1942年7月,德军为夺取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斯大林格勒,集中了以精锐第六集团军为主力的100多万兵力向这座城市发起进攻。9月中旬德军攻入市区,苏联军民与德军展开激烈巷战。11月,苏军开始反攻,将30多万德军重重包围。经过惨烈战斗,被围德军于次年2月宣布投降,长达半年之久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结束。在持续200天的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役过程中,法西斯共损失150万人,35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1.2万门大炮和迫击炮,3000架飞机。

这是纳粹德国发动战争以来所遭受的最大的失败。这一仗更坚定了苏联军民的胜利信心,还极大地鼓舞了正在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世界各族人民,巩固并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促使法西斯集团内部发生瓦解。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转折点。苏联有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

15. 论述《开罗宣言》和德黑兰会议的历史意义。 (1)《开罗宣言》宣言明确承认了中国收复师弟的神圣权利,是战后处理日本问题的重要法律依据。

(2)德黑兰会议:通过了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的宣言。会议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以尽快打败纳粹德国。会议是苏美英三国之间在重大问题上长期存在的基本矛盾和分歧得到初步解决,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而反法西斯联盟各国在经济政治军事上的团结和合作。对二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重大的作用和影响。

16. 论述波茨坦会议的历史意义。 波茨坦会议是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国波茨坦举行的战时最后一次会议,这次狐疑的召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会议确定了苏美英法四国共同管制德国政治经济,处理战后德国问题,解决德国的军国主义。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在会议期间,中美英三国发表了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声明,同时要求日本归还自甲午战争后侵略中国的所有领土。会议还决定一致作战,直到日本无条件投降。苏联在欧战结束三个月以内参加对日作战。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加快了二战胜利的步伐。

17. 论述发表《联合国家宣言》的伟大意义。 1942年参加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国家签署的宣言。德意日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不断扩大侵略,促进了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中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向德、意、日宣战,正式加入反法西斯战争,国际反法西斯力量进一步壮大。在美国倡议下, 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该宣言。签字国赞同《大西洋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在宣言中宣布:①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同与之处于战争状态的轴心国及其仆从国家作战;②相互合作,不与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和和约。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团结了一切反法西斯力量组成统一战线,使各国人民的斗争相互支持和配合,结束各国各自为战的局面,

鼓舞了世界各地人民战胜法西斯的信心和勇气,是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重要的条件。反法西斯力量在全世界范围内取得优势,从此法西斯势力受到重大扼制和打击,并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同时也为战后联合国组织的建立奠定初步基础。

18. 论述《洛桑条约》的内容和意义。 (1)主要内容:

1)土耳其保全它的主要领土,收回士麦那地区和东色雷斯; 2)土耳其放弃对埃及、突尼斯、摩洛哥、利比亚等地的领土要求;

3)对世界大战及协约国武装干涉土耳其所造成的损失和损害,双方互相放弃在金钱上的要求;

4)取消在小亚细亚的法、意势力范围和欧洲国家在土耳其的领事裁判权等。

(2)意义:《洛桑条约》的签订使土耳其摆脱《色佛尔条约》的奴役枷锁、获得在本土范围内的独立。表明土耳其人民经过斗争,终于维护了国家独立。

19. 论述柯立芝总统执政时美国政府的执政特点。 柯立芝执政时,共和党四分五裂,国家呈现无政府状态,联邦政府信誉扫地。柯立芝抓住国人渴求安定的心理特点,稳扎稳打,改变上述状态,取得一定成效,从而赢得了1924年的大选,获得连任。在经济上,柯立芝恪守这样一个信条:无为而治的政府才是好政府,因此他反对政府对经济事务的干预,反对救济下层劳动人民,同样也反对干预商业事务的任何措施。他提出的著名口号是?美国的事情就是商业。?他还以其特有的简练的文笔写道:?事物正在顺利进行,好办法就是不管它。?。在他的总统的职务期间,美国体验了?经济狂长?的一个期间,所谓的咆哮的二十年代(Roaring Twenties)。然而在?柯立芝繁荣?的背后,日益显示出不安定因素,特别是股票市场的虚假繁荣表明一场新的危机不可避免。可是直到1929年时,柯立芝还在预言:?没有任何灾祸到来的迹象。?而历史事实却是,同年秋天资本主义世界空前的大萧条首先在美国爆发。

在外交事务中,柯立芝继续追随老罗斯福的?大棒政策?来处理拉美问题。

20. 评述英法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政策。 (1)面对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英法采取了姑息纵容的靖绥政策。英法控制的国联但迫于世界舆论,承认意大利为入侵国,虽宣布对它实施经济制裁,但是却没有把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列入禁运范围。英国掌握的苏伊士运河还照旧供意军使用。 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1)首先,英法在其实力日益衰退的情况下,为维护霸权地位所采取的策略。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严重损失,战后经济恢复非常缓慢。法国的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同时法国的政局也不稳定,内阁更替频繁,使得对外政策难以保持坚定性和连续性。

2)其次,绥靖政策的推行是和当时两种社会制度共存这一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的。英法等西方国家为阻止苏联的影响,把德国当作反布尔什维主义的屏障。当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进而撕毁凡尔赛和约对外扩张时,英法竭力把这股祸水引向东方。

3)第三,绥靖政策的推行,同当时西方普遍流行的社会思潮也有很大关系。第一次世界

大战的残酷景象给欧美各国留下惨痛的记忆,因此,战后和平主义思想、厌战畏战情绪相当盛行,在法国尤其严重。英法等国的统治者既受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制约,又是这一思潮的推行者,绥靖政策只是他们推行这一思潮的产物。

在英、法、美的绥靖政策纵容下,德、意、日三国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这就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迅速增长起来。

(2)结果:1)使意大利向德国靠拢;2).助长了德国的侵略野心;3)摧毁了集体安全体系,使欧洲的一些小国不能不到国联以外去寻找出路。

21. 分析纳粹运动迅猛发展的原因。 (1)政治:?米勒政府?垮台后,随后上台的?布吕宁政府?依靠总统颁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紧急法令?,才能维持统治的。?总统内阁?体制在德国的建立,严重削弱了议会权力,为纳粹党的攫取政权扫清了道路。

(2)经济: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为纳粹运动的迅猛发展难得的机会。广大中下人民饱受失业和破产之苦,对现政权极端不满,强烈要求改变现状;纳粹党趁机发动强大的宣传运动,攻击历届魏玛政府的腐败无能,

自身宣传:根据不同听众和选民各个阶级的心理状况,纳粹党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巧妙宣传。在争取城乡小资产阶级和青年的工作方面,比其他政党都要成功,相当一部分产业工人也被争取过来。

(3)军队:1930年9月选举后一星期,乌尔姆卫戍部队的三名军官因在军队里宣传纳粹理论以叛国罪在最高法院受审。希特勒出庭作证,乘机宣传纳粹党绝对没有取代陆军的意思,不仅如此,纳粹党执政以后,国防军还要大大扩充,强加在德意志民族身上的凡尔赛和约必被摆脱。青年军官同情纳粹运动的人开始增多起来,高级军官们也比较放心了,国防军逐渐向纳粹靠拢。

对于大资本家,纳粹党领导人也竭尽争取之能事:1931年下半年,希特勒走遍全国,同重要的企业界人士私下会谈,争取大资产阶级的支持。 (1932年1月27日,希特勒应邀出席在杜塞尔多夫秘密举行的有300名垄断资本家参加的会议。他发表了长篇演说,攻击言论?实际上将摧毁一个民族的真正价值?。认为既然在经济生活中树立了个人权威,那么在政治领域中同样应树立个人权威。他鼓吹种族优秀论,诬蔑布尔什维主义的世界观如不被阻止,势将把整个世界?化为废墟?。他大军疾呼扩军的必要性,说德国军队由?10万人或20万人还是30万人?组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德国是否拥有800万后备军?。当希特勒结束讲演时,资本家们起立向他狂热欢呼。)

22. 分析日本帝国主义的法西斯化过程。 (1)《日本改造法案大纲》:1919年8月,北一辉(1883—1937)写了一本小册子,初名《国家改造案原理大纲》,后改名《日本改造法案大纲》,它后来被日本法西斯分子奉为经典。北一辉狂热鼓吹天皇制,反对一切民主主义,对劳动人民实行军事统治。他要求动用?天皇大权?来改造日本国家,三年间停止实行宪法,解散议院,建立?国家改造内阁?,由天皇直接依靠军队和退伍军人进行统治。显然,北一辉的理论是敌视人民群众、敌视马克思主义、敌视无产阶级革命的反动理论。

(2)法西斯势力的形成: 北一辉的理论是明治以来日本右翼军国主义思想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它立即与民间右翼势力结合,并迅速获得军部的支持。各种公开的和秘密的法西斯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