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及简答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c4fed3767ec102de2bd8913

相继成立,形成强大的法西斯势力。其中力量最强、影响最大的是?军部法西斯势力?。20年代军队中一批中下级军官订立盟约,制定纲领,结成横向的联系,最重要的组织有一夕会、樱会等。

(3)政党内阁时期的结束: 进入30年代,在国内外矛盾激化的形势下,日本法西斯势力猖獗发展。当时的日本,农村破产,城市工人失业,中小企业生产萎缩。法西斯分子纠集不满分子和野心家,在军部支持下,阴谋策动政变,制造恐怖暴乱。

1931年,樱会分子策谋于3月、10月分别发动了两次军事政变。但均因时机不成熟而中止。1932年5月15日以?士官学校学生?为主体的陆海军法西斯分子袭击首相官邸、内大臣官邸、警视厅、日本银行等,首相犬养毅被杀。

?五〃一五?事件后,组成了海军大将?斋藤实?为首相的?举国一致?内阁。这届内阁是处理血盟团和?五〃一五?事件所造成的混乱局面,避免发生极端变化,保持统治阶级一致的内阁。总的来说,军部的政治发言权比以前大大加强,此后单独的政党内阁再未出现。日本的政党内阁时期(1924—1932)总共维持了不到十年,便告结束了。

(4)法西斯统治的确立: 1932年11月,法西斯分子指责京都大学教授?泷川幸辰?的《刑法讲义》有危险的?赤化?思想,泷川被迫辞职,其所著《刑法讲义》被内务省禁止发行。1935年2月,菊池武夫中将在?贵族院全体会议?上指责东京帝国大学名誉教授?美浓部达吉?的?天皇机关说?是?慢性谋反、明显的叛逆?,右翼团体纷纷起而呼应。3月23日,众议院通过决议,要求政府?明征国体?,即明确日本的国体是天皇制。8月,日本政府发出了?明征国体?的声明。上述两起事件标志着思想领域的法西斯化。

(5)在法西斯化的过程中,陆军中的法西斯分子分成两派。一派主张继续搞政变,由天皇依靠军队直接进行统治,称作?皇道派?,另一派主张运用军部现有地位,联络官僚、财阀,掌握内阁实权,以加速对外侵略,为此就必须?统制?(约束)军队的行动,称作?统制派?。 1936年2月26日清晨,皇道派的青年军官发动了叛乱,陆军首脑因考虑到如果容许擅自使用部队,破坏天皇制军队的基本秩序,便会威胁到天皇制秩序本身,于是决定镇压叛乱,29日叛军投降。

(6)二〃二六事件后,以?统制派?为核心的军部法西斯势力确立了统治地位。

23. 分析反法西斯联盟与联合国建立之间的关系。 联合国不是战前国际联盟的继续,它孕育于反法西斯战争年代,是在反法西斯联盟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崭新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1941年8月英美两国联合发表《大西洋宪章》,提出尊重各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后,1942年初,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法西斯,中、美、英、苏等26国的代表齐聚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意日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约或和约。)至此,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参加《宣言》的国家虽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在以后的战斗中也发生过一些利害冲突,但反法西斯的根本利益把它们团结起来。这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为了一个共同的大目标,是可以而且能够合作共事的,为联合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决定,凡在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上签字的国家或1945年3月1日前向法西斯宣战的国家均为创始会员国,1945年3月5日美、苏、英、中四国

发出了《召开联合国家国际组织会议邀请书》。4月25日联合国成立大会在旧金山歌剧院隆重召开,会议进行了两个多月,分别通过了《联合国宪章》、《国际法院规定》,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24. 分析不列斯特和约的意义。 三年的帝国主义世界大战使俄国人民陷于饥寒交迫的困境,他们痛恨战争,迫切要求和平。苏维埃政府内部经过激烈讨论,于1918年3月3日与德奥集团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今布列斯特)签订和和约。依约,苏俄丧失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芬兰和白俄罗斯一部分共计约占100万平方公里领土;向德交付60亿马克赔款。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认为,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必须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迅速同各交战国缔结和约。与德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对苏俄来说是一个非常苛刻的掠夺性条约,但合约的签订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创造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这样可以把尽力全部投入到国内,虽然是以损失自己的利益为代价的。但列宁的这一做法显然是以本国的大局为重,以免在国内局势还不完全稳定的状况下还两线作战,保住了新生政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赢得了民心,毕竟人民是厌战的,同时,利用这揣息的机会,恢复国民经济。1918年11月,德国战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苏俄政府11月11日宣布废除《不列斯特和约》,命令红军收复德军占领的土地 。

世界现代史论述题

1. 论述二十世纪初欧洲占世界优势地位的具体表现。 (1)欧洲的政治优势:欧洲列强瓜分世界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开始了夺取殖民地

的高潮,英、俄、法德四大国,它们在1876 年的殖民地领土面积为4040 万平方公里,人口27380 万;到1914 年,殖民地领土面积增为6440 万平方公里,人口增为49450 万。总之,到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欧洲已称霸全球,是世界政治的中心。日本直到1905 年战胜沙俄后,才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在此以前仍被欧洲看作东方的一个落后国家。1892 年,欧洲诸大国把它们驻华盛顿外交代表的级别从公使升至大使,终于承认美国是一等国家,但直到1919 年凡尔赛会议举行时,美国才在世界性的国际会议上占有重要地位。

(2)欧洲的经济优势20 世纪初,欧洲是世界的银行家。英、法、德是向国外投资的三主要国家,20 世纪初,伦敦仍然是世界金融中心。?伦敦城?的金融机构拥有世界范围的联系英镑起着共同的贸易货币的作用。欧洲不仅是世界的银行家,而且是世界的工业工场。1870 年,欧洲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64.7%,而美国仅占23.3%。到1913 年时,虽然美国的比重已达到35.8%,但该年欧洲工业的产量仍占世界总产量的 47.7%。同样,欧洲在煤钢产量上也居世界首位。在国际贸易方面,欧洲也占有优势。1913 年,英、法、德三国的制成品占世界出口的60%。

(3)欧洲的军事优势 在军事上,俄、法、德、英是世界上的头等军事大国。1900年,俄国的陆海军人数为116 万,法国为 71 万,德国为52 万,英国为62 万。到1914 年,俄、法、德、英的陆海军人数分别为135 万、91 万、89万和53 万 。而新兴的日本和美国,它们在1900 年的陆海军人数分别为23.4万和9.6 万人,1914 年增至30.6 万人和16.4 万人。欧洲列强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不仅瓜分了世界,占有了广大的殖民地,而且在许多国家划分了势力范围,操纵着它们的内政。沙俄将军德拉哥米洛夫傲慢地说:?远东的事务是在欧洲决定的。?

2. 为什么说?俄国是帝国主义一切矛盾的焦点?? 20 世纪初,俄国大体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入帝国主义时期。但是,俄国帝国主义是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没有完成的情况下产生的。它具有明显的军事封建性。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是在沙皇政权的庇护和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它需要国家的定货特别是军事定货来攫取高额利润。它依靠警察的棍棒和政府的监狱来维持企业的内部秩序。它还要借助沙皇军队来维持对少数民族的掠夺和开拓国外的殖民地。俄国的最新资本主义同君主专制制度,同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份地占有制共存,它被资本主义前的关系的层层密网缠绕着。

俄国作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不属于领先部分,但占据着特殊重要地位。它是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焦点。在俄国,不仅有垄断资本的无情剥削,而且有专制制度和封建地主的残酷压迫。沙俄是个侵略成性的国家。它向中国、波斯(伊朗)、土耳其和巴尔干国家输出资本,掠夺资源,镇压当地民族解放运动。为了扩大殖民势力范围,同日、德等国的矛盾日趋尖锐,积极筹划战争。

另一方面,俄国对外国资本有某种依赖性,备受西方帝国主义的剥削和制约。俄国内部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无产阶级同沙皇专制制度和垄断资本的矛盾,农民大众同贵族地主和资产阶级富农的矛盾,国内少数民族同沙皇政府的矛盾,俄国人民同西方帝国主义的矛盾,沙俄帝国主义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沙俄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的矛盾。所有这些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各种矛盾中的丑恶因相互勾结,狼狈为奸。

结果,俄国虽不是劳资矛盾表现得最充分的国家,却是世界上各种矛盾最集中最尖锐的地方。它也是各种压迫——封建专制的、资本主义的、殖民地的、军事的——表现得最野蛮最残酷的地方。

3. 评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战争。尽管塞尔维亚是为了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而战,它所从事的战争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性质,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1)从战争的起因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各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大战爆发前,英国在世界贸易中仍占首位,伦敦仍是世界金融的中心,但英国作为?世界工场?的地位已经丧失。对于德国经济的强烈竞争和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英德矛盾遂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形成帝国主义列强在激烈的竞争中,都在寻找同盟者,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并压倒对方,于是在欧洲便逐步形成了对立的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军备竞赛帝国主义列强在建立军事同盟的同时,加紧了扩军备战的活动。各国的军备开支都十分庞大。四、巴尔干问题两大军事集团已经形成,军备竞赛又异常激烈,这种剑拔弩张的形势出现以后,一具体的争端便有可能导致一场大战。巴尔干是欧洲的火药桶,第一次世界大战便从这里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巴尔干问题成了各种势力斗争的焦点。 (2)战争过程中,各帝国主义国家提出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的要求,露骨地显示了这次战争的侵略性质。如德国要求夺取英国、法国、比利时、葡萄牙等国的殖民地,把势力扩张到南美,同时扩大其在巴尔干的势力。英国的目的是为了打败德国,保持世界霸权地位,夺取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日本是为了抢占德国在中国和太平洋的势力范围和殖民地等等。 (3)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处臵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于新崛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日益激化所形成的。由于德国这些新兴国家的崛起,与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殖民地和资源等问题上的矛盾的激化,虽然日本、美国这些国家加入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协约国一方,但实质上是想通过战争重新划分实力范围,美国战后控制了拉丁美洲,日本战后控制了德国在中国的利益。

所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实质就是新老帝国主义之间利益的重新划分。

4. 评述美国的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 大棒政策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提出和实行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外交政策。他曾在一次演说中援引了一句非洲谚语:?手持大棒口如蜜,走遍天涯不着急?来说明他任内的外交政策,后发展成所谓?大棒加胡萝卜政策?。20世纪初,美国凭借其大为增强的军事经济力量,积极推行向外扩张计划,加强了对拉丁美洲,特别是加勒比海地区的侵略。罗斯福根据马汉的制海权理论,主张以武力为后盾,迫使拉丁美洲国家?循规蹈矩?,听命于美国。在大棒政策的指导下,美国凭借武力,多次公开干涉拉丁美洲国家的内政。1903年,罗斯福参与策划并出动海军支持巴拿马政变。1904年,美国又出动军舰,迫使多米尼加共和国将一切关税交给美国管理。美国推行大棒政策的地区,并不限于拉丁美洲。罗斯福一再出动武装力量,肆意干涉他国的作法,激起拉丁美洲各国的强烈反对,也引起本国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

金元外交指美国从W.H.塔夫脱总统执政时期(1909~1913)开始执行的鼓励和支持银行家扩大海外投资,以实现向外扩张的外交政策。T.罗斯福总统推行的大棒政策遭到世界各国,特别是拉丁美洲人民的反对,故塔夫脱和国务卿P.C.诺克斯鼓吹积极的经济扩张政策。塔夫脱提出?用金元代替枪弹?,诺克斯则提出?每个外交官都是推销员?的口号。他们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