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材习题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工材习题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c5f5a4cc850ad02df804101

Fe冷至912℃转变为α-Fe时,体积反而增大? 5.画出面心立方晶体中的(100)、(110)、(111)晶面和[100]、[110]、[111]晶相,并计算

以上各晶面和晶向晶面密度和晶向密度。 6.间隙固溶体与间隙化合物的区别?

7.合金中的固溶体与金属间化合物在晶体结构和机械性能上有何区别? 8.何谓高聚物的老化?老化的原因及改进措施是什么?

9.室温下陶瓷的组成相有哪些?各种相对陶瓷的性能有何影响? 10.为什么陶瓷的实际强度比理论强度低的多?影响陶瓷强度的因素和提高强度的途径是什

么?

第三章 工程材料的材料化

一、名词解释

材料化过程;聚合反应;凝固;结晶;过冷度;、非自发形核;变质处理;组元;相;组织;相组成物;组织组成物;平衡相图;固溶体;间隙相;间隙化合物;无限固溶体;机械混合物;间隙固溶体;匀晶相图;共晶反应;共析反应;包晶反应;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共晶体;共析体;固相烧结;液相烧结。

二、填空题

1.工程材料材料化过程中关键步骤分别是:金属材料 ;高分子材料 ;陶

瓷材料 。

2.高分子材料的聚合反应分为 和 两种。

3.液态金属转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 。当固体为晶体时,该过程又称为 。 4.实际金属的结晶过程分为形核和长大两个基本过程,形核方式又分为 、 两种;

长大方式也分为 、 两种。

5.金属结晶后的晶粒愈细小, 和 愈高,而且 和

也愈好。细化晶粒可以采用 、 和 等方法。

6.合金是由 组成的具有

特性的物质;组成合金的基本相有 和 两种;合金的制取方法有 和 两种。

7.珠光体是通过 反应得到的由 和 组成的片层状组织,片间距愈小,其力学性能 。 8.Fe-碳平衡相图中下述特征线的含义:

(1)ECF线: ; (2)PSK线: ; (3)HJB线: ; (4)GS线: ; (5)ES线: ; 9.铸锭组织宏观上由三个典型晶区 、 、 组成。

10.Fe-碳平衡相图(C:0~6.69%)的基本组元由是 和 ;单相区有 、

、 、 ;两相区有 、 、 、 、 、 、 ;

4

三相区有 、 、 。

11.渗碳体的形式有 、 、 、 、 五种。

12.合金相图的类型有 、 、 、 、 。 13.根据Fe-C平衡相图可知,当含碳量 时为钢,当含碳量 时为白口铸

铁,钢根据其室温组织的不同分为 、 、 三类;白口铸铁根据其室温组织又可分为 、 、 三类。 14.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的室温组织分别为 、 、 。

亚共晶白口铸铁、共晶白口铸铁、过共晶白口铸铁的室温组织分别为: 、 、 。

15.A-B两元合金系中,室温时组元A有限溶于组元B中,但B不溶于A,则室温的基本

相是 和 。 16.奥氏体是指 ,其晶体结构是 。 17.对于亚共析钢随着含碳量的提高,钢的力学性能中 、 提高;而 、 相应降低。

18.碳含量分别为0.20%、0.45%、0.77%、1.2%时钢,自液态缓慢冷至室温时的组织分别是 、 、 、 。

19.根据聚合反应时是否有附属物的产生分为 和 两种;当单体相同时又可分为 、 和 、 。根据聚合反应的机理分为 、 两大类。

20.连锁聚合反应的基元反应分别是 、 、 、 等。 21.陶瓷材料的烧成过程根据温度的变化可分为 、 、 三个阶段,分别完成以下过程 、 、 。 22.陶瓷的烧成机理可归纳为 、 、 、 、 、 等过程。

23.固相烧结的加热温度 粉末的熔点,烧结驱动力是 , 传质机理包括 、 、 、 、 等。

三、选择题

1.金属结晶时,冷却速度愈快,其实际结晶温度将

(A)愈高(B)愈低(C)愈接近理论结晶温度(D)不变 2.为细化晶粒可采用:

(A)加入变质剂(B)提高冷却速度(C)降低冷却速度(D)快速浇注 3.能使单晶体产生塑性变形的应力是:

(A)压应力(B)切应力(C)复合应力(D)拉应力 4.孕育剂的细化晶粒的作用是

(A)强烈阻碍晶核长大,或改善组织形态

(B)与液态金属反应形成化合物,并以此作为非自发形核的核心,增加晶核数 (C)提高冷却速度,增加过冷度

(D)降低液态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提高过冷度 5.实际晶体的冷曲线是

5

(A) (B) (C) (D) 6.两元相图中的杠杆定律

(A)可计算液固两相的绝对质量 (B)可计算液固两相的相对质量 (C)不可计算液固两相的相对质量(D)仅可计算单相的相对质量 7.杠杆定律适用于

(A)两相区(B)单相区(C)三相区(D)多相区 8.消除匀晶偏析的方法有

(A)反复塑性变形(B)扩散退火(C)急冷处理(D)缓冷处理 9.共晶反应时温度会

(A)增加(B)降低(C)不变(D)不确定 10.包晶反应过程中

(A)三相共存(B)两相共存(C)仅有一相(D)不确定 11.共析反应是指

(A)一定温度和成分条件下,从一种液体中同时结晶出两种不同的晶体的反应 (B)一定温度和成分条件下,从一种固中同时析出两种不同的晶体的反应

(C)一定温度和成分条件下,从液固两相中同时结晶出两种不同的晶体的反应 (D)一定温度和成分条件下,从液固两相中同时结晶一种晶体的反应

12.共析钢在727℃奥氏体化后,再缓慢加热至温度为1148℃时,珠光体的含碳量将 (A)从0.77%上升到2.11%(B)保持0.77%不变(C)高于0.77%(D)低于0.77% 13.最适合于热加工成形的相区是

(A)单相的A区(B)双相的F+A区(C)双相的L+A区(D)双相的A+Fe3C 14.Fe3C的含碳量是

(A)100%(B)1%(C)6.69%(D)不定值,会随温度的改变而变化 15.室温下莱氏体的含碳量为:

(A)0.77% (B)4.3% (C)2.11% (D)取决于白口铸铁中的含碳量 16.碳钢的强度随其含碳量的增加

(A)增加(B)降低(C)先增后降(D)不变 17.珠光体是

(A)单相固溶体(B)金属化合物(C)机械混合物(D)非金属化合物 18.珠光体是下述()反应的产物。

(A)共晶反应(B)包晶反应(C)共析反应(D)匀晶反应 19.过共析钢在冷却过程中遇到ES线时,将发生的反应是:

(A)共析反应(B)共晶反应(C)次生相二次渗碳体的析出反应(D)匀晶反应 20.铁-碳平衡相图中的GS线是:

(A)冷却时从A中析出F的开始线(B)冷却时从A中析出Fe3C的开始线 (C)加热时从A中析出F的开始线(D)加热时从A中析出F的开始线 21.亚共析钢从单相的A向双相的F+A冷却转变时,A中的含碳量将 (A)增加(B)减小(C)不变(D)先降后增或先增后降 22.间隙相的性能特点是

(A)硬度高、熔点低 (B)硬度高、熔点高(C)硬度低、熔点高(D)硬度低、熔点低 23.在发生共晶反应时,三相平衡,三相的成分

6

(A)均相同(B)确定(C)不确定(D)以反应进行的程度来定 24.共析成分的合金在共析反应刚结束时,其组成相为 (A)γ (B)(α+β) (C)γ+(α+β) (D)γ+α+β 25.铁素体是

(A)碳在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B)碳在γ-Fe中形成的置换固溶体 (C)碳在α-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D)碳在α-Fe中形成的置换固溶体 26.T12A属于

(A)合金钢(B)普通碳素结构钢(C)工具钢(D)高级优质碳素结构钢 27.Q235A属于

(A)合金钢(B)普通碳素结构钢(C)工具钢(D)高级优质碳素结构钢 28.45号钢室温平衡组织是

(A)F+P+Fe3CⅢ (B)F+P (C)P (D)P+Fe3CⅡ 29.T10钢室温平衡组织中P的含碳量是

(A)1.0% (B)>0.77% (C)0.77% (D)<0.77%

30.含碳量为0.77%的共析钢,在缓慢加热至727℃以上时,组织由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此时奥氏体的含碳量将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先降后增 31.奥氏体的结构与以下()的结构相同。

(A)γ-Fe(B)α-Fe(C)δ-Fe(D)铁素体 32.Fe3CⅡ、Fe3CⅢ、Fe3CⅠ、共晶Fe3C、共析Fe3C具有

(A)同一种相(B)不同种相(C)同一种组织(D)形貌相同的不同种组织 33.不属于共晶反应相图式的是 L L L γ

α β α CpDq AmBn AmBn AmBn (A) (B) (C) (D)

34.可作为合金组元的物质是

(A)不稳定金属化合物(B)置换固溶体(C)稳定金属化合物(D)间隙固溶体

β 四、问答题

1.什么是过冷度?为什么金属结晶时一定要有过冷度?过冷度的大小对室温组织有何影响?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有何关系? 2.变质处理细化晶粒的依据是什么? 3.判断下列看法是否正确:

(1)金属均具有同素异构特性;

(2)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要经历形核和长大的结晶过程; (3)固态金属在发生同素异构转变的同时,体积也将发生变化; (4)固态金属在发生同素异构转变的同时,晶格常数保持不变;

(5)固态金属在发生同素异构转变的同时,晶粒大小和形状保持不变。 4.如果其它条件相同,比较在下列铸造条件下晶粒的大小: (1)金属模浇注和砂模浇注; (2)变质处理和不变质处理;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