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艺学 - 期末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制药工艺学 - 期末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c7ffc17d15abe23492f4dcb

将产生的“三废”变成我们能够利用的资源,能大大减少治污成本,还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四、改进生产设备并加强设备管理

采用能实现连续化生产的设备代替人工操作的间歇式设备 避免 “跑、冒、滴、漏”现象 5、废水的处理级数;

答:一级处理—主要是预处理,用物理方法或简单化学方法除去废水中的漂浮物、泥沙、油类或胶态物质,以及调整废水的pH值等。

二级处理—主要指生物处理,适用于处理各种有机污染的废水。生化法包括好氧法和厌氧法。经生物法处理后,废水中可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一般可去除90%左右,固体悬浮物可去除90%-95%。二级处理能大大改善水质,处理后的污水一般能达到排放的要求。

三级处理—又称深度处理,只是有特殊要求时才使用。包括过滤、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离子交换、电渗析等。

第七章 典型药物生产工艺原理 国内奥美拉唑合成的相关工艺:

答:奥美拉唑具有独特的胃酸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为抑制胃壁细胞膜H+, K+ -ATP酶系,阻止胃酸分泌,其作用与剂量呈依赖性。

奥美拉唑为苯并咪唑类,结构上分为苯并咪唑和取代吡啶两部分,亚磺酰基由硫醚氧化而成,可在最后一步反应中进行。根据连接苯并咪唑和取代吡啶两部分的甲硫基构建方式不同,有4种合成途径。 第八章 前处理工艺 1、中药净制定义,作用;

答:中药净制的作用:(1)使药材达到一定净度标准,保证用药剂量的准确。(2)便于进行切制和炮制。 第九章 提取工艺

1、中药有效成分的相关提取原理;

答:作为中药材的有效成分,大多数都存在细胞的原生质中。在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过程中,一个关键的 问题是如何将有效成分从细胞壁一侧的原生质中转移到另一侧的提取溶剂之中。 其提取原理分浸润、溶解、扩散3个过程。

2、提取分离的过程;答:浸润、溶解、扩散 3、溶剂浸出法;

答:即用一种适当的溶剂(一般为水或乙醇)从固体状中药中把可溶性的有效成分溶解出来。

通常亲脂性的中药成分易溶于亲脂性溶剂,难溶于亲水性溶剂。反之,亲水性成分则易溶于亲水性溶剂。 4、渗漉法;

答:渗漉法是往药材粗粉中连续不断添加浸取溶剂使其渗过药粉,下端出口连续流出浸出液的一种浸取方法。 渗漉法用的设备一般为圆柱形或圆锥形,水为溶剂多用圆锥形,而有机溶剂可选用圆柱形。 重渗漉法、加压渗漉法、逆流渗漉法

5、水提醇沉法;答:是以水浸出法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再以乙醇沉淀去除杂质的方法。 6、醇提水沉法; 答:先用乙醇提可减少黏液质、淀粉、蛋白质等杂质的浸出,故对这类杂质较多的药材较为适宜。 第十章 分离纯化工艺

1、吸附过程原理,及其分类;

答:吸附过程是指多孔固体吸附剂与流动相接触,流动相中一种或多种溶质向固体颗粒表面选择性传递,被吸附和积累于吸附剂微孔表面的过程。相应的逆向操作称解吸过程。

1.变温吸附-利用温度变化实现吸附和解吸附的再生循环操作。 2.变压吸附-利用压力变化完成循环操作。

3.变浓度吸附-液体混合物中某些组分在环境条件下选择性吸附,然后用少量强吸附性液体解吸再生。用于液体混合物的主体分离。

2、吸附等温线、吸附等压线、吸附等量线;

考试试卷第 9 页 共 12 页

答:吸附等温线:当温度保持一定时,吸附量与压力(浓度)的关系,可绘制吸附等温线。 吸附等压线:在吸附压力恒定时,吸附量随吸附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可得到吸附等压线。 吸附等量线:如保持吸附量恒定,以平衡压力对吸附温度作图,就可得到吸附等量线。

3、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工艺操作;答:预处理 上样 洗脱 再生 4、吸附过程的影响因素; 答:(1)树脂本身化学结构的影响 (2)溶剂的影响

(3)被吸附的化合物的结构的影响 (4)上样溶液的PH值 (5)洗脱液的选择 6、离心过程的分类;离心分离按过程可分为离心过滤、离心沉降和离心分离三种。 答:(1)离心过滤:适用于固相含量较多、颗粒较粗的悬浮液的分离。

(2)离心沉降:适用于固相含量较少、颗粒较细的悬浮液的分离。(3)离心分离:乳浊液的分离 7、膜分离技术(如微滤、超滤);

答:原理:膜分离过程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介质,当膜两侧存在某种推动力时,原料侧组分选择性地透过膜,以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

(一)超滤过程(UF):在静压差为推动力的作用下,原料液中溶剂和小溶质粒子从高压的料液侧透过膜到低压侧。

(二)微滤过程(MF):以静压差为推动力,利用膜的“筛分”作用进行分离的膜过程。 9、超临界流体定义,特性;

答:超临界流体(SF或SCF)是指超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状态下的高密度流体。 超临界流体具有气体和液体的双重特性。 第十一、十二章 浓缩工艺、干燥工艺 1、浓缩过程原理;

答:浓缩是将溶液通过加热使其沸腾,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其中的水分或其他具有挥发性的溶剂部分达到汽化状态并被不断移除,而溶质是其中不挥发性的部分,在此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状态,从而达到了提高溶液浓度的目的,浓缩过程的实质就是浓缩溶液(或回收溶剂)的传热操作过程。 2、浓缩过程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

答: 1)、浓缩过程中应不断地向溶液供给热能使溶液沸腾 2)、要不断地排除浓缩过程中所产生的溶剂蒸汽。 3、浓缩过程的特点;

答: 1、浓缩液的沸点升高 2、浓缩液理化性质的改变3、浓缩过程中的结垢现象 4、能量的循环使用 4、薄膜浓缩工艺;

答: 薄膜浓缩是利用液体形成薄膜而蒸发,具有极大的表面,热的传播快而均匀,能较好地避免药物的过热现象,总的受热时间也有所缩短,所以膜式蒸发器适用于蒸发处理热敏性物料。 升膜式蒸发器 降膜式蒸发器 刮板式薄膜蒸发器 离心薄膜蒸发器 5、单效浓缩、多效浓缩;

答:多效浓缩:在多效蒸发的过程中,将前一次的二次蒸汽作为一效的加热蒸汽,理论上讲仅第一效蒸发器需要消耗蒸汽,而且二次蒸汽可以无限地利用下去。实际上二次蒸汽的利用次数总是有限度的。 常见的多效浓缩的操作流程根据加热蒸汽与料液的流向不同,一般可分为顺流、逆流、平流3种形式。 单效浓缩和多效浓缩:根据溶液蒸发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次蒸汽能否作为另一蒸发器的加热蒸汽进行循环使用作为区分标准

6、按照热能传递给湿物料的干燥方式的分类。

答:1)对流干燥:干燥过程中必须有载热体存在。干燥介质通常为热空气,温度易于调节,但热能利用程度较差。2)传导干燥:载热体通常为加热蒸汽,热能利用程度较高。

3)辐射干燥: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由辐射器发射至湿物料表面并被其吸收而转变为热能,使水分加热汽化而达到干燥的目的。

4)介电加热干燥:是将需干燥的物料置于高频电场内,由高频电场的交变作用使物料的分子频繁地发生取向运动,获得热量而达到干燥的目的

考试试卷第 10 页 共 12 页

计算题

例:甲氧苄氨嘧啶生产中由没食子酸经甲基化反应制备三甲氧苯甲酸工序,测得投料没食子酸25.0kg,未反应的没食子酸2.0kg,生成三甲氧苯甲酸24.0kg,求转化率X、选择性S 和收率ψ。

OHHOOHOMeOMe+COOH3(CH3)2SO4NaOH2MeO+COOH3CH3OSO2OH188212 188212?100%?93.1%??25.0?2.024.0?

25.0?2.0X??100%?89.2%.024.0S??100%?83.1!225.0?188例:乙苯用混酸硝化,原料(工业用)乙苯的纯度为95%,混酸中(HNO3 32% H2SO4 56%、H2O 12%),HNO3过剩率(HNO3过剩量与理论消耗量之比)为0.052,乙苯的转化率99%,转化为对、邻、间位分别为52%、43%和4%,若年产300吨对硝基乙苯,年工作日300天,试以一天为基准作硝化反应的物料衡算。

C2H5(52%)NO2C2H5+HNO395?H54%NO2H2SO4, H2OC2H5NO243%+H2O解:(1)每天应生产的对硝基乙苯的量为:

300× 1000/300=1000kg

(2)每天需投料乙苯:

3)每天副产邻、间位硝基乙苯:

考试试卷第 11 页 共 12 页

4)每天需投料的混酸:

y?63.02?1351(1?0.052)?2636.4kg106.17?0.32

(5)反应消耗乙苯:1351×0.99=1337.5kg 剩余乙苯:1351-1337.5=13.5kg (6)反应消耗HNO3: 1351?63.02y1??0.99?793.9kg 106.17剩余HNO3:843.7-793.9=49.8kg (7)反应生成的H2O:

最后将物料衡算列成表格:

y2?1351?18.02?0.99?227kg106.17

考试试卷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