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上《记承天寺夜游》中考文言文复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语文八上《记承天寺夜游》中考文言文复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c86bf9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76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要说说这篇文章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特殊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记承天寺夜游 》中考模拟

1.记叙文一般具备六个要素,请你将《记承天寺夜游》一文的六要素写在下面横线上(如果有些要素在文中体现不明显,可以不写)。(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1分)

①念:________________ ②遂: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文章要“知人论世”,也就是说要了解作者及作者所处的背景。此文是苏轼在遭遇文字狱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做团练副使后写的。被贬黄州,近于流放。请你认真品读上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写景,写了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抒情,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记承天寺夜游》

(含2003-2019年《记承天寺夜游》中考真题21套)

一、2003年呼和浩特市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语段,完成24—27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①不以物喜: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5.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项是(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念无/与为乐者 D.相与步/于中庭 26.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 27.[甲]段中抒发作者政治抱负的一句是 。[乙]段末三句抒写作者的心情和感受,点睛之笔是“ ”二字,反映了他失意苦闷而自我排遣的心理活动。(2分)

参考答案:

24. ①介词,因为 ②只,不过

25.B

26. ①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②月色洒满庭院,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水藻、荇菜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27. 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闲人

二、2003年广东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4.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分)

译文: 5.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 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3分) 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2分)

)

参考答案:

3.(2)A

4.(3)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5.(3分)④(即“庭下……盖竹柏影也”) (1分) 概括:庭中月色(或:月色如水、月色空明)(2分,只要能扣紧“月”来概括即可给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6.(2分)旷达(答“豁达”也给2分;答 “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等给1分;答“闲适”、“热爱自然”不给分)

三、2006年河北省邯郸市(课改区)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一——,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4、选文的作者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 八大家”之列。(1分) 5、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6、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1分) 盖 竹 柏 影 也

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 ②相与步于中庭 步: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译文: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译文: 9、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①作者描绘的世界: ②作者的心境: 参考答案:

4、苏轼,唐宋。(答完全正确者得1分;否则,不得分)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6、盖/竹柏影也

7、①考虑,想到 ②散步(或漫步、走、行走)

8、①(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②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1

9、①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②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 旷达

四、2006年山西省(实验区)

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3-7题。(10分) [甲]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