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c8b01c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ba

古诗词赏析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中考练兵】

1.下面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单车”写独自奉命出使,一个“单”字可见作者心情的孤寂。

B.“征蓬”本指随风远飞的蓬草,这里是诗人借以自喻。

C.“归雁”一词,点明了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表现心情之迫切。 D.“燕然”为用典,不是实指燕然山,而是代指前线,暗示前方取得了胜利。 2.对诗歌表达的情感描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杀敌报国无门的感慨 B.对朝廷不关心戍边士卒的抱怨

C.羁旅中思乡怀亲的愁绪 D.苍凉落寞而又不失豁达的心境 3.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前线情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直”“圆”两字精练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4.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首尾叙事,中间写景,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

B.颔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出汉塞入胡天时激动、自豪的情感。 C.这首诗中最值得称颂的是颈联,它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 D.这首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 5.诗中表明作者轻车简从奉命出使边塞的句子是:

6.诗人睹物生情,把自己比作“ ”和“ ”,流露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幽微难言的情感。.

7.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8.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原创演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使至塞上( ) (2)属国( ) (3)萧关逢候骑( ) ... 2.就体裁而言,这是一首 ;而相对于有名的“山水田园诗”来说,本诗则为典型的“ ”。其中传神地描写塞外风光奇特壮美、气势雄浑特点的诗句是: , 。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任选一个角度,说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表达效果。

5.千百年来,王维的诗一直以其“诗中有画”受到历史文人推崇。从本诗中选择合适的例子,具体说明王维诗的这一特点。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中考练兵】

1.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4.诗中的“乡关”是指 ,最能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一个字是 。

5.李白用肇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6.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原创演练】

1.这首诗是吊吉怀乡之佳作。诗人即景而生隋,诗兴大作,.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细读此诗,指出诗中描绘的风景有哪几处。

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以“夕阳西下”写出了旅人的乡思之愁,而崔颢在《黄鹤楼》中也有两句诗与此意境相似,请写出并作简要分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词题为“壮词”,“壮”在它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壮阔的战斗生活,道出了英雄渴望杀敌报国的一片壮心。

B.“八百里”出自《世说新语》,用典贴切,描绘了秋天沙场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烘托出一幅肃杀、庄严的战争画面。

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与之前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由雄壮变得悲壮,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悲愤跃然纸上。

D.全词虚实结合,首尾写实,“梦回吹角连营”一句即写梦境,激情直泻,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常规写法,凸显艺术上的独创。

2.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词风豪放壮美,故将其称为“壮词”十分妥帖。 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不再有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功:立业。

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D.“可怜白发生”,表明作者年纪已大,恐怕没机会实现抗敌救国的理想了,体现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可冷”二字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 3.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将现实与梦境融为一体,富有浪漫色彩。

B.词最后一句已变雄壮为悲壮,从而完成了失意英雄的心灵塑造。 C.词上下两片共十句,前九句每句咏一事,节奏紧凑,形象、鲜明、生动。 D.词中“夭下事”是指收复北方的国家大事。

4.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 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当的锐气。 , 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 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 5.这首词题目的意思是 。 6. “可冷白发生”表达的作者情感是 7.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沙场秋点兵 沙场: (2)马作的卢飞快 作:

8.词人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引出对昔目军旅生活的回忆,接着依次描绘了 、演奏军乐、 和战马奔腾、霹雳弦惊的战争场景。

9.这首词上、下片各描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10.辛弃疾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请分析这“壮”表现在哪些方面。 11.从词中的哪两个典型细节,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念念不忘报国?

12.赏析句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1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原创演练】

1.读上阕,结合有关词句分角度简要概括军旅场面。

2.赏析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词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3.词中表现的金戈铁马的战斗生涯是作者对当时现实生活的反映吗?从文中找出依据并简要分析。

4.辛弃疾的词多呈现豪放之美。从美学范畴来看,壮美有雄壮美与悲壮美之分,请你从作者的思想感情人手来界定本词的审美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