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题复习古诗词赏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c8b01c8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ba

木兰诗

北朝民歌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中考练兵】

1.我们使用的许多成语都出自古代名篇,例如 就出自《木兰诗》。

2.全诗写人叙事,有时“泼墨如水”,有时“惜墨如金”,请结合节选部分的诗句分析这一手法。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呜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泼墨如水: 惜墨如金: 3.下面对《木兰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表现了木兰购买战马和用具的忙碌,渲染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B.“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表现了木兰的女儿心思和军情紧迫,使故事更具传奇色彩。

C.“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三个对偶句简洁明快,写出了战事推进的迅猛与激烈,表现了女英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强悍的尚武精神。

D.全诗紧扣“木兰是女郎”来构思,写得繁简极具匠心,儿女隋与英雄气相得益彰。 【原创演练】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正确的一项( ) A.愿为市鞍马(市场) B.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是) ..

C.赏赐百干强(强大) D.出郭相扶将(外城)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诗中运用夸张修辞描写木兰紧急奔赴战场的句子是: (2)诗中概述战争持续时间长、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 (3)诗中描写边塞地区天气寒冷、环境恶劣的句子: (4)诗中写木兰不贪图荣华富贵,迫切希望尽快与家人团聚的句子是: 3.梳理全诗的叙事线索,在下面框格内填写恰当的词语。

① ② ③ 军旅生涯④ ⑤ ⑥赞颂木兰 4.根据全诗内容,说说木兰有哪些主要的性格特征。

5.根据你对本诗主旨的理解和感悟,在下面一段文言文最后添加议论性语句。(用现代文说出议论的主要意思即可)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嘻! 【参考答案】

《使至塞上》中考练兵:1.c 2.D 3.B 4.B 5.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6.征蓬归雁7.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孤寂的情感。 8.示例一:“直”“圆”两字精练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示例二:诗中的“直”字与“圆”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示例三:把孤烟放在广阔的大漠背景之下,渲染了边塞苍凉之美,“孤”字烘托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心情。原创演练:1.(1)sài(2)shǔ(3)hòu 2.五言律诗边塞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被排挤出朝廷后的孤寂、抑郁和激愤及其在受到边塞地区浩瀚雄浑景色的熏陶后所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意近即可)4.不设统一答案。示例:这两句诗用词十分精当,一个“直”字准确地写出了边塞沙漠荒凉孤独中透着的挺拔雄伟,而“圆”字则于苍茫壮阔中显现出柔和温暖的一面。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5.不设统一答案,回答切合原诗相关内容,围绕“诗中有画”的特点进行分析即可。示例略。

《黄鹤楼》中考练兵:1.此联描绘了作者晴目在黄鹤楼所观之景: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2.可从文章结构、表达技巧、文体特征等角度作答。示例:①本诗意境壮阔,采用黄鹤、汉阳树、鹦鹉洲、烟波等营造意境,抒发了作者愁而不怨的思乡之情。②本诗是一首典型的七言律诗,首联巧妙用典铺垫,颔联紧承物在人非、鹤去楼空,颈联书写眼前胜景,尾联展现游子渴望归乡的思乡之情。③诗的前四句由传说落笔,表现世事苍茫之慨,后四句笔锋一转,展现晴川草树,抒发出作者的思乡之情。3.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

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4.故乡愁5.该诗不仅写景独到,情感的抒发也别出心裁。前四句怀古,联系传说,是虚写,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情景交融,是实写,烘托思乡之情。 6.B(后四旬为实写之景)原创演练:1.黄鹤楼汉阳树鹦鹉洲2.曰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分析: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隋,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意近即可)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考练兵:1.B 2.c(不应批判。作者的最高理想是为朝廷完成北伐金人、收复失地的大业,是积极向上的,表达出强烈的爱国激情;“赢得生前身后名”有其思想认识方面的时代局限性,但这也是封建文人人生价值得以体现的一种形式。)3.c 4.c5.写这首词寄给挚友陈同甫,以共勉6一士志难酬的悲愤之情7.(1)战场(2)像……一样8.军营餐肉沙场点兵 9.这首词上片追忆了词人当年的军旅生活,下片描述了激烈的战斗场面。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遂的抑郁、愤慨之情。 10.“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有军营生活、战斗场面的激越雄壮;从情感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又有壮丽豪放的特点。所以是“赋壮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12.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将士们欢欣鼓舞,军中奏起战斗乐曲的场面,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容和将-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意对即可) 13.抒发了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意对即可)原创演练:1.军中用餐的场面:八百里分麾下炙;演奏军乐的场面:五十弦翻塞外声;检阅军队的场面:沙场秋点兵。 2.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侧面反衬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从而渲染作战现场的激烈程度。(要求能够自圆其)3.不是,词中运用了虚写。这从“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醉里”与“梦回”可以看出。 4.本词雄壮美与悲壮美兼而有之,但整体来看,雄壮只合“醉里”“梦回”有,现实却是词人被迫赋闲退隐、壮志难酬,因此整首词呈现出悲壮之美。“可怜白发生!”便是词人对理想与现实巨大反差的悲叹,也是他对自己报国无门、英雄迟暮的悲叹。

《木兰诗》 中考练兵:1.扑朔迷离2.泼墨如水:“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具体描写战前的紧张和忙碌或“旦辞爷娘去一…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具体写出紧张的战争氛围及木兰的思亲之情。 惜墨如金:“万里赴戎机……壮士十年归”,概括木兰从军多年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战斗生涯。,3.原创演练:1.D 2.(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4)可汗问所欲,木兰奄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3.从军缘由战前准备凯旋还乡亲人团聚4.勤劳、智慧、勇敢、坚强,不贪图功名利禄,爱国爱家爱和平。(意对即可)5.不设统一答案。示例:巾帼不让须眉,占已如此。男人能做到的事情女人同样能够做到,术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便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