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姓起源及其陈氏家族的历史播迁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陈姓起源及其陈氏家族的历史播迁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cfcb18b71fe910ef12df89b

率兵攻打齐君晏孺子荼,驱逐其相国高氏及其亲族高张、国夏等,扶立晏孺子的庶兄公子阳生,是为齐悼公。公子阳生与田乞原是好友,阳生即君位后,擢田乞为相,陈氏家族因此更得齐君宠信。齐悼公之后,是齐简公继位。田乞之子田常出任齐简公之相。田常(前456)即田成子或曰陈桓,他任相以后,复修父政,仍用大斗出贷、小斗收还的办法,以争取民心,因此完全控制了齐国政权。齐简公四年(前481),田常再一次发动政变,尽诛齐国卿族鲍、晏、阚止及公族之强者,又杀简公而拥立齐平公,自任相国。从此,田陈氏世代为相,齐国之政皆归田陈氏,齐君犹如愧儡。到田和(前384)任齐相以后,他主持发动了近三十年的对外战争,进一步显示了田陈氏家族统治齐国的力量,并提高了田陈氏家族在诸侯国中的地位。因此,这时再留一个姜姓的傀儡国君已无意义,于是在齐康公十四年(前391),田和将齐康公放逐到海上,自立为国君。几年之后,田陈政权得到周天子的正式承认,立为诸侯,列于周室,沿用齐国国号。田和为齐太公,历史上称之为“田氏代齐”。陈氏家族最终倾覆姜齐政权。齐太公之后,其子田剡即位,是为齐侯剡,在位九年,后被田午(前400~前357)发动宫廷政变所杀,田午自立为君,是为齐桓公。齐桓公下传齐威王因齐,再传齐宣王辟疆。宣王之后,有闵王田地、襄王法章相继在位。齐襄王传齐王建,齐王建于公元前221年遭秦军进攻,原本强盛的田齐政权在秦国大军的猛攻之下,却不堪一击,齐王建不战而降,被迁于共(今河南辉县),齐国灭亡。 田齐灭亡之后,田氏子孙纷纷改姓四迁。齐王建有三子,其中长子升、次子桓,先后改姓王氏,意为王室之后,成为北海、陈留两郡诸王姓之祖。其第三子田轸出逃至楚,复姓归宗,称为陈轸,为河南相,被项羽封为颍川侯,是为颍川陈氏之祖。从此颍川陈氏一门在中原地区生生不息,瓜瓞连绵,子孙甚旺,人才辈出,发展成为支系清晰、繁衍昌盛的显姓大族。

汉代刘矫后裔改姓陈氏之支,据《通志·氏族略》载:“广陵(位于今江苏扬州)之陈,实刘氏。鲁相无子,以外孙刘矫嗣。”遂有陈氏该支。鲜卑族侯莫陈之支,是指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鲜卑族侯莫陈部族内迁而改姓陈氏。据《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时期,鲜卑侯莫陈之部族随北魏孝文帝自山西大同南迁洛阳后,实行汉化政策,改复姓为汉字单姓,遂改为陈姓,此支形成陈氏大家族中的河南洛阳陈氏。

白永贵之支,据说是隋末唐初,原丘兹王后裔帛(白)永贵人仕内地,因姓氏罕见,怕被人歧视,遂改姓陈氏,史称陈永贵。从此其后裔便以陈为姓,此支形成陈氏大家族中的万年(今陕西西安市)陈氏。

实际上还有他姓改陈姓的事例。如唐朝末年浙江海宁陈氏,即是曹氏娶陈氏女,其后裔遂姓陈氏而为当地名门,到宋代有著名的参知政事陈文龙家族。浙江海宁还有高氏家族,元代入赘陈氏,遂改姓陈,至明代有著名的理学家陈确家族。明初有西域人得明太祖赐姓陈并定居中国,其后裔中著名者有安徽全椒籍、右都督、武平伯陈友家族。明代还有安南(今越南)黎氏子孙移居中国并改姓陈氏的,其中有著名的工部尚书陈澄家族。正因为陈氏家族多次的离析迁移,形成同族数源、一本数支的状况。又因其居住地和支派的不同,所以同其他中华姓氏一样,也形成了陈氏家族特有的郡望堂号。历史上形成的陈氏郡望,主要有颍川、江州、汝南、广陵、下邳、东海、京兆、河东、新安、冯翊、庐江、武当、广汉、会稽、洛阳、赵郡等几大郡望,最为族大支繁。如颍川郡,秦时置郡,此支陈氏,其开基始祖为陈轸。汝南郡,西汉置郡,此支主要为汉太傅、尚书令陈蕃后裔。广陵郡。置于西汉,此支陈氏出自汉武帝之子刘胥之后所改陈姓后裔。下邳郡,东汉置郡,此支主要为东汉太尉陈球后裔。河南郡,汉高帝置郡,此支陈氏出自匈奴族陈氏。武当郡,北魏置郡,此支陈氏出自陈寔之后。冯翊郡,汉武帝置郡,此支陈氏出自陈宣帝之子沅陵王陈叔兴之后。京兆郡,汉时置郡。此支陈氏出自唐代迁居京兆的陈寔后裔陈忠之后。堂号的命名,也有不同情形。或是以地名命名,即以郡望为堂号,或是以嘉言懿行命名,如德星、德聚、绳武、存诚等。陈氏家族著

5

名的堂号有“三恪堂”(恪是尊敬的意思,又是客人的意思。周武王灭纣后,曾把黄帝之后封于蓟,帝尧之后封于祝,帝舜之后封于陈,称为三恪)、三君堂、至德堂等。尤其是在陈氏家族的历史繁衍过程中,不仅拆分出陈姓一族的数脉分支,而且还衍生出许多分支姓氏,共同组成中华姓氏大家族。据《元和姓纂》等文献的记载,就有如下姓氏与陈氏家族有血缘关系:敬氏,陈厉公之子敬仲之后,以谥为姓。靖氏,为齐田氏之族,单靖公之后,以谥为姓。针(缄)氏,陈僖公之孙缄子,以所食邑为姓。宗氏,陈宣公有六世孙宗来氏,以名为姓。子宋氏,陈宣公之子公子楚,其后裔为子宋姓。司城氏,陈哀公之子胜之后裔为司城氏,以名为姓。子献氏,陈桓子之孙子献之后裔为子献氏,以名为姓。法氏,齐襄王法章之后裔为法氏,以名为姓。陆氏,齐宣王封少子通于平原陆乡,其后裔遂以封邑为姓。袁氏,陈胡公有后裔陈诸者,字伯爰,其子孙以字为姓,遂有爰、袁、榱诸姓。孙氏,陈完之六世孙公子书,为齐大夫,伐莒有功,被齐景公赐姓孙氏,食邑乐安(今山东惠民),为“乐安孙氏”之始祖。其齐国子孙中有著名军事家孙武、孙膑等。据考证,孙中山先生即“乐安孙氏”之后裔,原籍淮阳。胡氏,胡公满封陈,其子孙以谥为姓,胡公满因此也是天下胡姓所共奉的始祖。故近代民国肇建前,著名政治活动家胡汉民先生在南洋各地奔走革命时,为避免清朝政府的追缉,曾经一度改名为“陈同”,就是表示“胡姓与陈姓相同”的意思。田姓,齐国灭亡以后,田氏子孙迁徙各地。到秦朝末年,田齐后裔田儋、田市、田荣、田广、田横、田都等,便东山再起,次第自立为齐王。齐王建之弟田假及孙田安也自立为齐王,直至后来被汉高祖刘邦平定,但田氏子孙却繁衍下来,形成田氏家族的重要支脉。其他还有庆姓、袁姓、夏姓、原姓、仪姓、来姓、恩姓、孔姓、车姓、第姓、偃师等等。据统计,由陈氏之族衍生出的分支姓氏多达四十余个,其中如田、孙、陆、王等姓氏,与陈姓一样,迄今仍是中华姓氏中的大姓。

从以上所述陈氏的由来与陈氏家族的发展,可以清晰地看到,陈氏与其他姓氏一样,实际上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的宗族共同体,并共同组成中华民族大家庭。

(三)族望昌显播迁天下

陈姓不仅为大姓,陈氏家族的分布尤其广博。迄今,陈氏族人在全国的分布,以南方居多,其中除台湾外,又以广东为最。据有关方面的数字统计,广东陈姓人口约占全省人口的百分之十以上。而广东、四川、福建、浙江、江苏、河南、湖北、湖南、山东九省的陈姓人口,又约占全国汉族陈姓人口的近百分之七十。真可谓族望昌显,播迁天下。自历史上以来,陈氏家族就有着一次次的大迁徙,伴随着这种不断的迁徙,陈氏族人遂遍布全国各地,生根发芽,蔟起繁茂,涌现出众多的名门名家。

据流传的陈氏族谱及有关文献典籍记载,自陈国发生内乱至亡国,陈氏家族就有几次向外迁徙,在各地形成为一些大的家族。田齐灭亡之后,再导致陈氏子孙的大播迁。如繁衍昌盛的以陈轸为始祖的颍川陈氏家族,就是如此形成的。

颍川陈氏家族,从战国末年起,便人丁兴旺,播迁甚广,并形成为现代陈氏家族的主支。陈轸生子陈婴,居秦东阳令史。陈婴生成安君陈余,陈余生陈规,陈规生陈恒,陈恒生陈愿,陈愿有四子,长子陈寔,字仲弓,东汉时人,居颍川,在颍川陈氏家族发展中是个很关键的人物。

从陈氏一世祖胡公满到陈寔,陈氏已世传到第四十四代(或四十八世)。陈寔在东汉桓帝时,任为太丘长,大将军掾属。因其有盛德,得与本郡苟淑、钟皓、韩诏俱为颍川四长。颍川陈氏跻身当地名门望族之列。

陈寔有六个儿子,亦皆负有名望。其长子陈纪、四子陈谌与陈寔被称之为“三君”。陈谌的玄孙陈准,于西晋官至太尉,封广陵郡公。陈准的孙子陈世达任长城令,晋永嘉之乱时,徙居长城下若里(今浙江湖州(长兴—)东7里),下传十世而有裔孙陈谈先、陈霸先、陈休先。陈谈先官梁东宫直阁将军、义兴昭烈公。陈休先任梁文德元帅。陈霸先在梁官至相

6

国、镇卫大将军,受封陈王,并于梁敬帝太平二年(557)十月,代梁称帝建立陈朝,称陈高祖武皇帝,都建康(今南京),使陈氏家族步入历史上又一辉煌时期。

陈朝传三世五帝,历三十三年,于陈后主祯明三年(589)为隋所灭。这一时期,除陈氏皇族聚居京城以外,因陈朝皇帝还封了许多陈姓王,使陈氏子孙播衍于长江与粤海之间的广阔地域,在江南地区形成许多陈氏豪门之家。

到隋唐时期,分布各地的陈氏诸家族获得继续发展。如陈宜都王陈叔明的裔孙陈旺,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31年)徙居江西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成为江州义门陈氏开基之祖。陈旺家族以孝友治家,世代相传,历时三百三十年,到宋代已是一个前后十九代、有三千九百多口人、三百多处田庄而又同财共爨的庞大家族。陈旺兄长陈兼在江州做官置产,迁官别任,陈旺接受兄长产业。其陈兼后裔陈伯宣,有文才,世称海内文宗,朝庭屡征不应召,隐居在江西庐山。因唐末战乱,全家由庐山太平宫搬到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即今德安县车桥乡义门陈村,建立陈氏庄园,合族而居。陈家被唐、宋两朝五帝赐封“江州义门”,陈氏名扬天下。后被宋仁宗下诏分析义门陈氏,北宋嘉佑七年,把陈氏家族分迁全国十五个省,计三千余人。分析义门时,陈伯宣五世孙陈兢后裔迁居苏州阊门,经商为生,传七世。至元末,张士诚统治苏州十年,爱民如子,受到市民拥护,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围攻苏州十个月,苏州市民全力支援张士诚抵抗,后因故失败,张士诚被杀,苏州市民遭到朱元璋军队报复。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因造南京城墙缺乏资金,和江南首富沈万山达成交易,沈万山负责出资建造聚宝门(今中华门)至水西门的城墙,朱元璋将苏州阊门一带的老百姓迁到苏北开荒,所遗土地、财产归沈万山所有作为补偿。一则解决苏州市民怀念张士诚不服朱元璋统治的隐痛;二则解决苏北因连年战争,人口减少,土地荒芜无人生产的矛盾。兢公十二世孙兴一公随着市民迁移队伍,从苏州阊门登船,和戴姓表弟一同来到苏北兴化县昭阳,后迁到盐城县庙湾(阜宁旧名)殷家庄(现建湖县宝塔镇陈家桥村)娶了殷氏女为妻,经过六百多年艰苦创业,分为西门、东门、南门、中门、北门、中南门陈氏六个分支,后裔现有十多万人,历经抗倭,抗清、抗捻、抗日,反蒋多次战争的洗礼,成为盐阜地区陈、王、顾、戴、刘姓的首姓大族,产生了武进士陈为倚、中华民国众议员陈伯盟、省议员陈为轩、海军少将陈德鸿、江苏省副省长陈必亭、海军陆战队旅长陈昌锋等诸多名人。

在唐代,中原陈氏家族还有两次南迁福建,在陈氏家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一次是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唐朝廷派河南固始人、胡公满的六十八世孙陈政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蛮獠啸乱”,陈氏家族迁徙福建。在福建,陈政及其子陈元光先后领兵平叛,并于武则天垂拱二年(686)报请朝廷批准,设置漳州郡,陈政陈氏家族从此定居于福建,陈政父子被后人称为“开漳圣王”,其子孙便被称为陈氏“开漳圣王派”。

其中多有流徙定居于沿海闽、浙、两广等地的,也成为闽、粤、台及南洋诸岛陈氏最主要的分支。他们供奉陈元光为“开漳圣祖”,建庙祭祀。现在仅台湾地区便有陈圣王庙五十三所,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台湾同胞对陈元光父子的崇敬之情。

唐代陈氏家族再一次南迁福建,是颍川陈氏、陈寔后裔陈忠之支。

陈忠原居陕西长安,赐勋鄂国公。其子陈邕,唐中宗时进士,官拜太子太傅,位高爵显,名噪一时。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迁至福建,初居兴化,后迁漳州。其后子孙兴旺,在福建发展成为陈氏“太傅派”。“太傅派”陈氏子孙尊陈邕为“南院”始祖。陈邕裔孙陈洪进,到宋初曾任宰相,封南康郡王。他的两个儿子陈文福、陈文灏分别任泉州刺史,漳州刺史,为宋初的陈氏显族。宋元时期,陈氏子孙进一步播迁到粤东一带。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中原士族大批南迁,陈旺后裔陈魁率族人九十余移居福建宁化、上杭,至其曾孙陈二郎、陈三郎再迁至广东梅州,后散居大埔、兴宁、长乐、龙川等地。南宋时期,还有许多陈氏家族先由杭州迁南雄珠玑巷,再播迁广东各地。到元明清时期,陈氏家族又大批从江西迁入湖南,所以江西、湖南两地陈氏家族的关系很密切,迄今湖南人还尊称江西人为“江西老表”。由

7

福建、广东等地,陈氏家族再进一步入台。陈氏家族入台,约始于明末。如福建同安人陈永华曾于明末随郑成功人台湾,官东宁总制使。他在台湾建立屯田制度,设立学校,被尊为陈氏人台始祖。自清初以后,陈氏迁台人数日多,其中仅武荣诗山霞宅陈氏一支即有二千余口,成为台湾人口最多的首姓大族。因此在台湾,陈氏家族与另一大姓林氏家族,有“陈林半天下”之称。

陈氏家族在少数民族中亦有广泛分布。如宋代党项族所建的西夏国有陈姓;金时女真人完颜氏家族,汉姓为陈;明清时期云南临安府落恐甸长官司哈尼族副长官为陈姓;世居沈阳、辽阳的清代满洲人有陈姓;清代高丽人有陈姓;清代满旗姓陈佳氏,后改为陈氏;清代云南丽江府石鼓藏族土把总、中甸厅土守备,均为陈姓;拉祜族瓷氏,汉姓为陈;云南芒人度旺氏,汉姓为陈;佤族斯木古氏,汉姓为陈;鄂伦春族卡格吉尔氏,汉姓为陈;台湾土著在台湾光复后奉命废除日本姓,改汉族陈姓。其他朝鲜族、哈尼族、布依族、土家族、蒙古族、傈僳族、保安族、东乡族、京族、黎族、壮族、侗族、苗族、瑶族、彝族、回族、土族、白族、羌族等民族中均有陈姓家族,并形成许多名门名家。

陈氏家族移居海外的历史也较早,其中以陈氏迁入越南的历史最为久远。如宋代迁居安南(今越南)的陈氏家族成员,有的已成为安南王朝的重臣。后来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陈雯(即陈日雯),于1228年创建越南陈朝,共传八世十三王,历时一百七十五年,促进了陈氏家族的发展。

迄今陈姓仍为越南十大姓氏之首。

陈氏移居日本,大约始于战国,齐太公之后。在明初,是明太祖朱元璋派出的陈氏水手,其中有的就在琉球群岛等地落户定居,形成当地的陈氏家族。

明清以后,闽粤等沿海地区的陈氏成员,有的出海谋生,遂移居海外。如福建永春人陈臣留,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到马来西亚经商,后又率领亲族百余人迁至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定居,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

另有一些人分别迁至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和美、英、法、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分布相当广泛,正所谓“陈氏七千万,始祖皆胡公”。 但“陈氏遍天下,淮阳是老家”。近年来,在陈姓发源地河南淮阳,先后成立了“陈氏研究会”、“陈氏联谊会”、“中国陈氏宗亲淮阳总会”等陈氏宗亲组织,又先后多次派员和组团到各省、港澳台地区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进行联谊,受到当地及海外陈姓宗亲的热烈欢迎,并收集到了大批族谱及其陈氏文化资料。而海内外陈姓陈氏宗亲会、陈氏子孙更是怀着慎终追远、寻根谒祖的心情,纷至沓来,拜谒始祖,捐资修复陈胡公陵园等,鲜明地反映出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以及民族认同感,闪耀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辉。

(四)名家高门焕乎大族

陈氏家族自陈胡公之后,在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家繁族盛,人才辈出,涌现出了大批的杰出人物并形成众多的名家高门。其中既有南面而王、称孤道寡的王室皇族;也有出将入相、为国重镇的官宦家族;再有文章传世、绘事扬名的文学世家;还有忠义凛然、肝胆照人的将门之族等等,列举如下:秦汉时期,秦末有英名传世的田齐家族,西汉有一代名臣陈平家族,又有谋略兼具的名将陈汤家族,东汉则有太尉陈球家族,有名倾朝野的太丘长陈寔家族,有以文章闻名的陈元家族,有祝阿侯陈俊家族,有法律学家陈宠家族,有文学家陈琳家族等等。另外秦末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陈国后裔陈氏家族的陈胜,则揭竿而起、领导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魏晋南北朝时期,晋有大将军陈骞家族,有史学家陈寿家族,十六国时期前赵有陈安家族,南梁有左卫将军陈庆之家族,北魏有征南将军、

许昌公陈琬家族,有瀛洲刺史陈肃家族,有泾州陈瞻家族,更有显赫辉煌的陈朝陈霸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