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份试卷汇总)2018-2019学年云南省丽江市中考第四次大联考化学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8份试卷汇总)2018-2019学年云南省丽江市中考第四次大联考化学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d013c8815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7b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A是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图B是钾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钾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9.10

C.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四周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B.钾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钾元素和钾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提供的信息可知,钾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9.10,正确; B、钾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正确; C、钾元素核外电子层数是4,在元素周期表中应该排在第四周期,正确;

D、钾元素和钾离子的电子层数不相同,钾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是4,钾离子核外电子层数是3,错误。故选D。

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除去N2中的少量O2

B.将气体通过装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除去CO中的少量CO2 C.将固体粉末加水溶解、过滤,除去CaO中的CaCO3 D.用点燃的方法鉴别涤纶线与羊毛线 【答案】C 【解析】

A、铜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不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的原则,正确;B、C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能除去杂质且不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的原则,正确; 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将固体粉末加水溶解、过滤,除去的是CaO,不能除去碳酸钙,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D、羊毛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线燃烧产生特殊的气味,可以鉴别,正确。故选C。

点睛:除杂质时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一杯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中倒出一半,余下的溶液质量分数为5%

B.某饱和溶液降温后析出晶体,此时它就变成不饱和溶液

C.向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少量该物质,恒温下放置一定时间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浓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

A项,溶液具有均一性,在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相同,不会因为溶液倒出一半,而使溶液的质量分数减少,错误;

B项,溶液中有晶体析出说明该温度下得到的是饱和溶液,错误;

C项,溶液处于饱和状态,温度不变,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会改变,错误; D项,稀溶液、浓溶液与溶液是否饱和没有必然的联系,正确。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氮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氮气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故A正确;

B、加碘盐中有含碘物质和氯化钠等物质,是混合物,故B错误; C、食醋中含有醋酸、水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故C错误; D、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两种物质,是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 5.下列有关元素、微粒以及物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C60 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结构不同、但性质相同; B.Cl与Cl﹣的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不同,可以相互转化; C.电解水可以制取氢气、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元素、氧元素; D.O2-、OH-、Na+、Mg2+的电子数相同,但性质不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

A、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故错误;

B.加碘盐

C.食醋

D.石灰水

B、Cl与Cl﹣的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不同,可以相互转化,正确; C、电解水可以制取氢气、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元素、氧元素,正确; D、O2-、OH-、Na+、Mg2+的电子数相同,但性质不同,正确。 故选:A。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闻气体气味 B.过滤 C.称量氢氧

化钠 D.量取液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闻气体气味要用手轻轻扇,让少量气体飘进鼻孔,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故不符合题意;

B、过滤时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滤纸应低于漏斗边缘,漏斗下端尖嘴部分紧贴烧杯内壁,故不符合题意;

C、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应左物右码,具有腐蚀性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里,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不符合题意;

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遵循最小量程一次量取的原则,量取8mL液体应选用10mL的量筒,故符合题意; 故选:D。

7.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 )

A.火药使用 B. 粮食酿酒

C. 转轮排字 D. 铁的冶炼

【答案】C

【解析】A、火药爆炸时产生了二氧化碳等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错误;B、粮食酿酒过程中生成的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错误;C、转轮排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正确;D、铁的冶炼过程中生成铁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错误。故选C。 点睛: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8.下列图像与对应选项关系合理的是

A.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B.用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固体加热分解来制取氧气

C.向一定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D.向一定质量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加入铁粉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氢氧化钠的pH大于7,加水稀释其pH变小,但溶液始终显碱性,不会小于7,故A错误; B、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不能增加生成物的量,用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固体加热分解来制取氧气,加入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但是最终生成氧气的量相等,故B错误;

C、盐酸溶液的pH小于7,氢氧化钠溶液的pH大于7,所以向一定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时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pH不断变小,直至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再滴加稀盐酸,呈酸性,pH小于7,反应过程与图像表示的不一致,故C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