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及其启示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及其启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d0bf51ca300a6c30c229f61

2.2 《共产党宣言》正文的主要内容

首先刚才说了一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什么?科学态度,要把坚持和发展相统一,这是始终强调的一点。包括我们今天坚持和发展怎么样相衔接相统一?客观的情况是在变化的,而且今年来讲是在快速变化的,我们现在坚持基本原理,基本的立场方法要把握,但是对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必需要结合国情,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结合现实情况,所以随时随地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他最基本的一个观点,一个立场一个方法。

内容当中概括了六个方面:

一个就是唯物主义观贯穿全文的主要过程。《宣言》一开始对人类的社会发展史进行分析,在第一章。第一章强调,在阶级社会当中阶级斗争是人类发展的根本目的,但是贯穿整个人类发展始终的是基本矛盾,所以要处理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基本目的。我们原来读《宣言》的时候,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实际上讲的是后来的看法。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要消灭阶级。在分析人类发展史的时候,特别立足于当时的历史背景条件下。

如何认识资本主义?不是我们原来简单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为什么要灭亡?社会主义怎么样才能胜利?首先要客观评价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历史联系,分析它的革命性过程,资本主义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我们原来老讲社会主义是必然的,按照哲学的范畴来讲,有必然性有偶然性,资本主义就不应该出现的。实际不是这个概念,从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资本主义同样是社会生产力、社会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产物。马克思从第一章就开始分析这个问题,分析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的历史逻辑,对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贡献,或者按照马克思讲的话来说,它的革命性作用。所以我引了他的原话“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一切变革的产物”,资本主义有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所以用黑格尔的话来说“存在是合理的”,有它的合理性。

不仅仅讲这个合理性,而且还要讲资产阶级在历史上起到了非常革命的作用。马克思在《宣言》当中,用了相当长的篇幅,介绍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革命性作用。这个对我们今天来认识大生产,认识资本主义应该说很有帮助。西方学者为什么在这点上追求马克思,这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他对资本主义的客观评价,比后来的社会主义者要更加客观,更为科学。

资本主义革命性首先革的什么?是革封建主义,这是最基本的。最后对封建生产关系的

彻底否定,对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一种否定。这种批判不是一个干巴巴的,《宣言》当中第一章写道: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

系都破坏了。它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的虔诚、骑士的热忱、小市民的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激发,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

正是由于当时整个欧洲国家对封建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传统观念进行了彻底否定,所以为它后来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而后来的一些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恰恰由于对封建的这些生产关系、传统观念,这种社会关系否定的不够彻底,成为后来发展的种种制约障碍。所以对反封建是否彻底,成为后来步入现代社会,发展是否能够更顺畅,是否能够更快速的一个重要的要素。其实后来有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为什么在面对大工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当中,不是很顺畅?主要不是来源于外部,是来源于自己的内部,自己内部各种封建因素的制约。所以这些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反封建的任务是任重道远,虽然封建王朝没了,但很多的根深蒂固的这些理念,人们那种传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都反映出封建性的一种制约。

其次资本主义为什么有生命力?当然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这是它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在《宣言》当中讲到,资本主义在不到一百年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我举一个例子,马克思说了一个基本的东西,从1750年到1860年,一百年的工业化进程,其实在英国的工业化进程等于超过过去两千年;而1950年到1970年,二十年间,在主要发达国家,从它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总量来看,二十年超过过去两百年。

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美国1750年当时的GDP是2876亿美元,到了1970年10086亿,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万亿美元GDP的国家,但是到去年2006年生产力达到12万亿,经济重量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一。所以这里所开辟的这种生产力、科技发展的道路,跟封建制约因素少、小是不是有什么内在联系?因为历史很短。到美国波士顿,波士顿是英国人到北美建立的第一块殖民地,而且那个“五月花”号看到北美大陆,一个月到北美大陆得时候,靠边停下来了,大家坐那讨论,我们到了这个地方怎么办,用什么方式来治理这块新的大陆?签订了一个条约,按照法律和规则治理这片新的大陆的,而不是我们派一个人,造一个神。他采取了一个和英国本土完全不同的一种统治管理的方式,就是按照契约关系,但是这里面不能说没有问题,任何一种制度设计,

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关键是正面效益和负面效益的比例。所以马克思充分肯定了,在短短一百年创造出来的超过过去几千年的,这是一个所没有的。所以他认为创造了许多奇迹,而奇迹是封建社会无法比拟的。他说:创造的是完全不同于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迹。

另外革命性作用加快了社会的发展进程和社会变革。资本主义这种发展,有它的内在冲动,很主要的是外在动力,大生产就是推动。随着内在外在的共同作用,讲一个问题,社会变革的进程加大,这也是革命性作用。面对大生产这种新的社会关系,新的社会变革,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的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改革变革成为社会发展的集中应有力 ,这是现代社会的一

个重要标志。农业社会是以不变应万变,这是它的很重要的一个特征,而大生产社会下是以不断的变革,改革调整来获取新的发展空间,获取新的发展动力,“变”是它的一个根本特点。所以生产的不断变革,最近社会的不停动荡永远都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由此揭示了未来社会或者说大工业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一切固定的僵化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父辈遵从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去看今天的社会变革。所以很多国外的学者在研究马克思的时候说:马克思对这个社会发展变革趋势的揭示,实际上在今天,人们仍然对今天社会的发展变化描绘一个初衷。今天仍然适用,仍然对我们有启发。不是我们不理解,是世界变化太快了。只有在变化当中才能求生存。所以还真搞不清楚未来十年什么样,未来五年的变化到现在都很难预料,这就叫不断的变革。

同时这种大生产的发展变化逐步行成全球统一的市场,而且这种市场把世界各个民族都裹挟进来了。所以马克思讲:这种世界交往的发展,决定了一个国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决定这个国家在世界民族之林的位置。我为什么给你们出一个题,最早出这个题的时候,可能有些同志还不太理解,是一种批判,是用批判的眼光,怎么能采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呢?面对这种世界市场的形成,面对这种大生产的发展,而今天的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这时候马克思讲“一切民族不想灭亡的话就要融入世界潮流”。那你不进来怎么办?马克思在《论印度革命》的时候说,如果不进来怎么办,被迫的只有用被杀害者的头颅做成的酒杯才能够喝下甜美的酒浆。也就是说最后要付出沉痛的代价以后才能走进工业化的进程。酒浆是指现代化工业化,要付出代价,用被杀害者头颅做成的酒杯。这里面揭示的一个趋势是落后民族不能离开世界发展进程,不能够背离世界发展趋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很多西方

学者研究,马克思是最早对现代化的未来前景做出阐述的学者之一。今天先进国家的发展是为落后国家发展揭示一个雏景,就是不可能在工业化上有别的路,不经历工业化,直接超越到一个更新的社会形态,是不可能的。你只有在工业化大生产的道路上,尽可能吸收全部的基础上,你才能把你的社会推向一个更高的程度,这才是基本观点。

另外还讲了一个问题,就是今天我们大家都在讲全球化。全球化的实质是什么?在发达国家或在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的实质是什么?我在十年之前读博士的时候,做的博士论文就是全球化的问题,当时翻了很多这块马克思讲的一些话,实际上是资本主义推动全球化,客观的积极作用不能否定,但主观的目的是什么?所以现在研究全球化的学者,包括西方很多学者都认为,马克思在一百五十多年之前,把资本主义主导下的全球化的实质已经做了比较深刻地揭示:“资产阶级是按照自己的面貌被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实际上参与全球化也好,推进大生产也好,我们抛开意识形态,是国家需要,国家利益,这是一个根本。这是一百五十多年前作出的判断,今天西方的很多学者都是很赞同的。

但同时也提出来,在当时情况下随着大工业的出现,随着现代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出现了三大差别,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工农差别、劳动差别、城乡差别、少数工业化先进国家和大多数落后国家差别。但是现在看来,当时差别是生产力不发达的产物,但同时也有大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今天大家去看,所有发达国家,我们实事求是的讲三大差别几乎是没有了。三大差别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但有可能还是现代化进程发展不足,而且是我们的生产社会不发达。我们原来老是归结一种制度层面的问题,化身为意识形态角度的一种方式,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实际上现在更多要考虑的是,从社会发展的规律,从历史发展进程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仅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看问题,我们就要做很多我们力所不及的事,本来你做不到,但是你必须要做,还要努力去做,最后做的就是非驴非马,就是要怎么样一步一步切合实际的去做。

我们所说的以人为本,还没有上升到完整人格意义上的人,现在过多的强调以人为本可能还很早。城乡对立三大差别的消灭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是能不能采取一些快捷的方式,就是更为理想的方式,可能可以,这可以探索。

随着经济的变革,最终实现政治、法律上的变革,最后建立统一的民族,统一的法律,甚至上层建筑。新的变革导致社会上层建筑方方面面没有新的发展,但是经济的发展不是单一的。《宣言》当中讲了很多:物质生产如此,精神文化的生产同样如此,要随着整个世界的发展,要跟世界各个民族的文化要交流,要融合。既要体现自身特色,又要符合世界需求。那时候有些人讲马克思的观点有偏颇,他就强调生产力。这里面是一个方面,但是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