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精选:初三物理《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教学设计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教案精选:初三物理《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教学设计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d2e731e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ca

1、通过对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的电器设备的观察,知道电与磁有密切的联系。 2、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3、通过探究实验,知道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条形磁铁。

4、会用右手螺旋定则确定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或螺线管上的电流方向。

5、在认识通电螺线管特性的基础上了解电磁铁的构造。 重点、难点

重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及其应用。

难点:会用右手螺旋定则确定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或螺线管上的电流方向。 教具

一根硬直导线,干电池2-4节,小磁针、铁屑、螺线管、开关、导线若干。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提问:1、什么是磁性?磁极?磁化? 2、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什么? 3、磁场的基本性质及方向是怎么规定的? 4、磁感线反映了磁场的哪些信息?

引入:带电体和磁体有一些相似的性质,这些相似是一种巧合呢?还是它们之间存在着某些联系呢?科学家们基于这种想法,一次又一次地寻找电与磁的联系。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终于用实验证实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这一重大发现轰动了科学界,使电磁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投放学案,展示疑点

学案中“自主学习”部分,以填空的形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看课本,浅显易懂,先让学生自学,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有选择的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1、奥斯特实验:

(1)指导实验进行的方法、步骤,要求把磁针放在导线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观察通电、断电时,小磁针N极的指向有什么变化。

(2)改变电流方向再观察小磁针N极的指向有什么变化?

讲述:奥斯实验的物理意义在于,揭示了电现象与磁现象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有密切联系的,这一发现激发了各国科学家探索电磁本质的热情,有力推动了电磁学的深入研究。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1)将一根粗导线绕在圆棒上,定型后取下来,我们把导线弯成这样的螺线管,给它通电,它周围也会有磁场存在吗?

(2)演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a.观察通电螺线管外部铁屑分布的情况。 b.观察通电螺线管两端对小磁针的作用。 c.改变电流方向,检验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 d.对比条形磁铁周围磁感线的分布情况,得到什么启示?

3、定培定则(又叫右手螺旋定则): 仔细观察课本17-11图后思考、回答: (1)安培定则作用是什么? (2)安培定则的内容是什么? (3)利用安培定则的判断方法如何? 讲述: 判断方法:

a.标出螺线管上电流的环绕方向。

b.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电流的方向。 c.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通电螺线管的北极。 4、电磁铁:

你知道什么是电磁铁吗?电磁铁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

讲述:

(1)可以通过电流的通断,来控制其磁性的有无。 (2)可以通过改变电流的方向,来改变其磁极的极性。 (3)可以通过改变电流的大小或匝数的多少来控制其磁性的强弱。

三、合作共建,解决疑难 1、怎样理解奥斯特实验?

(1)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通过实验首先发现电流具有效应,即通电导体和磁体一样,周围存在着磁场,而且电流的磁场与通电导线中的电流方向有关。

(2)奥斯特实验的物理意义在于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有密切联系的。这一重大发现激发了各国科学家探索电磁本质的热情,有力的推动了电磁学的深入研究。

2、怎样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或电流方向? 运用右手螺旋定则判定时注意:

(1)要用右手,手用错则判断的结果恰好相反。 (2)要把四个手指并拢且弯曲成环状,弯曲的手指尖所指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可以把书或本子卷成纸状,在纸筒上画出导线的绕法和电流的方向,要用右手握住筒练习。 (3)大拇指要挺起,大拇指尖所指的那端是螺线管的N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