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制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核心制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d3cd434ee06eff9aef807f8

(11)泪腺、眼睑肿瘤摘除术 (12)复发性胬肉切除术

(13)准分子激光近视眼治疗手术

(14)前房穿刺术 (15)眼内异物取出术

(16)眼球摘除+义眼植入术 丁类手术:

(1)单纯胬肉切除术 (2)眼睑内反矫正术 (3)眼球摘除术 (4)麦囊肿切开术 (5)霰粒肿刮除术

(6)泪囊摘除术、泪管断裂吻合术 (7)结膜瓣遮盖术

(8)角巩膜穿通伤缝合术

(9)眼睑、球结膜色素痣切除术 (10)眼睑外伤缝合术 (11)双垂睑手术 (12)眼袋成形术

(13)白内障冷冻摘除术

(14)角膜、球结膜异物剔除术 (15)泪道冲洗术

(16)睑结膜结石剔除术

(17)球结膜下、囊球后注射术(局部) 七、耳鼻喉科 甲类手术:

(1)喉切除术及发音重建术 (2)喉部分切除后喉重建术 (3)鼻成形术 (4)内耳手术

(5)颈淋巴结清扫术 (6)听骨键重建术 (7)外、中耳癌根治术 (8)咽旁间隙肿瘤切除术 乙类手术:

(1)上颌骨切除术

(2)气管、食管异物取出术 (3)外耳通狭窄闭锁整复术 (4)耳廓成形术

(5)鼻外径路筛窦手术 (6)鼾症手术

(7)鼻窦内窥镜手术

(8)腮裂瘘(囊肿)手术 (9)耳部血管瘤切除术 (10)鼻窦异物取出术 (11)鼻侧切开术 丙类手术:

(1)上颌窦癌根治术 (2)气管切开术

(3)扁桃体摘除(挤切)术 (4)腺样体刮除术

13

(5)鼻息肉切除术 (6)喉显微手术

(7)中、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8)鼻中隔手术

(9)鼓膜修补术

(10)颈外动脉结扎术 (11)鼻中隔穿孔修补术 (12)乳突根治术 (13)耳廓肿物切除术 (14)耳前瘘管切除术 丁类手术:

(1)上颌窦穿刺术 (2)鼓膜穿刺与切开术 (3)扁桃体脓肿切开引流术 (4)鼻甲封闭、激光、微波治疗 (5)咽后脓肿切开引流术 八、口腔颌面外科 甲类手术: 乙类手术:

(1)腮腺浅叶切除面神经解剖术 (2)腮腺全切术 (3)唇裂修补术 (4)腭裂修补术 (5)唇裂Ⅱ期修复术 丙类手术:

(1)颌骨良性病变切除术或刮治术 (2)腮裂囊肿切除术 (3)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 (4)颌下腺切除术 (5)舌下腺切除术

(6)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清创术(大) (7)各类颌骨骨折复位固定术 (8)上颌窦瘘修补术 (9)疑难阻生牙拔除术 (10)心电监护拔牙术 (11)一般美容整形手术 (12)牙种植术 丁类手术:

(1)普通牙拔除术 (2)阻生牙拔除术 (3)舌系带修整术 (4)牙再植术 (5)牙移植术 (6)牙槽嵴增高术 (7)牙槽骨修整术

(8)颌骨囊肿摘除术(1-3个牙位) (9)牙外伤结扎固定术

(10)颌骨单纯性骨折颌间固定术 (11)口内口外脓肿切开创流术

(12)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清创术

14

七、术前讨论制度

1、根据手术分级制度规定,二级以上手术均应开展手术术前讨论并书写术前讨论记录。

2、每周2、5为全科术前讨论时间。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主(副主)任医师主持,对将要进行的二级以上手术、有严重并发症的手术、疑难手术进行讨论。

3、除提交全科讨论的手术外,其他手术应在各病区或小组进行,由小组主治医师主持。 4、术前讨论前填写术前讨论单,由术者签字。

5、术前讨论时经治医师报告病案,包括一切检查资料,如化验、X光片、造影、CT、B超、心电图等。有重点的介绍病情,提出诊断与鉴别诊断、手术指征及术前准备情况,并提出自己或专业小组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然后由分管主治医师补充。

6、术前讨论的内容包括:诊断、手术适应症、术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意外以及防范处理预案、术前准备、麻醉与输血选择、术中改变术式的流程、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应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

7、各级医师充分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8、科主任最后指导、完善制定出治疗方案。首次讨论难以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者应进行多次讨论。 9、各级医师必须遵守、落实科主任制定的诊疗方案。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病历中。

10、术前谈话和签署《手术同意书》依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进行。病人或家属同意手术,并在手术通知单上签字后,再填写手术通知单。

11、术前1天由各病区经治医师填写手术通知单并送交手术室统一安排手术。手术通知单由专业组主治医师或科主任签署。

八、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为了规范死亡病例的讨论,及时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特制定我院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如下:

1、病人死亡后,必须在死亡后一周内进行死亡病例讨论.做 尸体解剖者,以尸检结果为准,确定死亡原因。

2、参加死亡病例讨论的人员由科室负责人根据情况决定。 3、死亡病例讨论程序:

(1)讨论前经治医师必须完成死亡记录。

(2)讨论时经治医师汇报病情摘要、治疗经过、死亡原因。 (3)讨论内容应包括:

①诊断;②治疗;③死亡原因;④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4、死亡讨论记录:

(1)各科建立专用死亡讨论记录本,在进行死亡病例讨论时,指定人员在死亡讨论记录本上按要求进行记录。 (2)死亡讨论记录本应指定专人保管,未经主管院长或医务科同意,科室外任何人员不得查阅或摘录。 (3)经治医师根据讨论发言内容进行综合整理,记录在“死亡病例讨论记录”上,经科主任或主持人审阅签字后,附在病历上。

九、会诊制度

1、遇疑难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

2、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应邀医师一般要在两天内完成,并写会诊记录。如需专科会诊的轻病员,可持会诊单到专科检查。一般患者科间会诊24小时完成。

3、急诊会诊:被邀请的人员,必须随请随到。时间小于10分钟。

4、科内会诊: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5、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一般由申请主任主持,医务科要有人参加。

6、院外会诊:本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不允许个人私自联系。应邀医院应指派科主任或主治医师前往会诊。会诊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必要时,携带病历,陪同病员到院外会诊。也可将病历资料,寄发有关单位,进行书面会诊。

7、院外、院内的集体会诊:经治医师要详细介绍病史,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和记录。会诊中,要详细检查,发扬技术民主,明确提出会诊意见。主持人要进行小结,认真组织实施。

8、医院外出会诊,须经双方医院医务科同意,执行卫生部《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 十、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是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医院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具备严肃认真的态度,思想集中,业务熟练,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无论直接或间接用于病人的各种治疗、检查物品及其生活用

15

品,(如药物、敷料、器械、压缩气体,及治疗、急救和监护设备等),必须具备品名正规,标记清楚,有国家正式批准文号、出厂标记、日期、保存期限,物品外观表现符合安全要求。凡字迹不清楚、不全面、标记不明确以及有疑问的,应禁止使用。在使用过程中病人如有不适等反应,必须立即停用,再次进行查对工作,包括应用的一切物品,直至找出原因。所用物品不得丢弃,应按要求妥善保管备查。 1、临床科室

(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对床号、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输血前,需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时须注意观察,保证安全。 2、手术室

(1)接病员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术前用药。 (2)手术前,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

(3)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 3、药房

(1)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

(2)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并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 4、血库

(1)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

(2)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姓名、血型、交叉配合试验结果、血袋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并在相应记录上签字。 5、检验科

(1)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

(2)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 (3)检验时,查对试剂、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 (4)检验后,查对目的、结果。 (5)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6、病理科

(1)收集标本时,查对单位、姓名、性别、联号、标本、固定液 (2)制片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切片数量和质量。 (3)诊断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临床诊断、病理诊断。 (4)发报告时,查对单位。

7、放射线科

(1)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年龄、片号、部位、目的。

(2)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条件、时间、角度、剂量。 (3)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8、理疗科及针灸室

(1)各种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种类、剂量、时间、皮肤。 (2)低频治疗时,并查对极性、电流量、次数。

(3)高频治疗时,并检查体表、体内有无金属异常。

(4)针刺治疗前,检查针的数量和质量,取针时,检查针数和有无断针。

9、供应室

(1)准备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度。 (2)发器械包时,查对名称、消毒日期。

(3)收器械包时,查对数量、质量、清洁处理情况。

10、特殊检查室 (心电图、脑电图、超声波、基础代谢等) (1)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查目的。 (2)诊断时,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