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测)(含解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之概括与翻译(测)(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d4973f0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8d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安丙密以曦反谋告咸,咸即遣人告松,松不之察。

②咸曰:“敌至而虑,无及矣。”未几,金人犯上津,赖以固。

【答案】(1)安丙暗中把吴曦投金弃宋的谋反计划告诉陈咸,陈咸马上就派人告诉程松,程

松却不去核查这个情况。(2)陈咸说:“敌人来了再去考虑,可能就来不及了。”不久,金人(果然)侵犯上津,金州靠提前的准备来固守不失。

【解析】理解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而对文章的理解取决于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第(1)

小题关键词有“密”“察”两处。“密”意是暗中,暗地里;“察”意为了解。关键虚词有“以”和“即”。“以”的宾语是“曦反谋”,动词是“告”,可知“以”为介词“把”;“即”意为“就”,“马上”。重点句式“松不之察”,为宾语前置句,即“不察之”,指“曦反谋”一事。第(2)句关键实词有“无及”“未几”“犯”“赖”;关键虚词有“而”“以”;重点句式“赖以固”。 参考译文:

陈咸字逢儒,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中进士。(初)调内江县(属四川)尉,当时县吏受贿,不能公平收取民赋,陈咸把这种情况上报部使,让他授权地方官吏听取百姓反映陈述弊端,部使官员委托陈咸平均民赋。后改南充(属四川)知县,转运司征召陈咸主管文书。那年大旱,朝廷税司部门免除百姓两种税赋,转运使安节认为这样会影响朝廷的漕运收入,陈咸禀告安节说:“如果这项措施是对下户平民有好处的,违备它是不应该的。”安节听从了陈咸的建议。蜀地每年强行征收绢钱,致百姓怨声载道,陈咸禀告安节,应该核定收入,节约开支,并奏请上司每年减免20余万缗。陈咸还大修学宫,政绩卓著,改任普州(今四川)知州。开禧元年(1205年)边关发生战事,四川宣抚使程松视其才华出众,授陈咸主管机宜文字,他向程松写书信建议程松拿出金帛,招募为国效死的将士,网罗人才,考查土地和户籍(材料)以疏理财用之源,根据险要的地势情况来决定攻守的策略。程松复信深表接受,

25

实际上没有采用。副使吴曦瞧不起程松,调动将兵,不告诉正使。陈咸对此深感忧虑,又劝程松收纳义士作为战情紧急的备用,要据守险要扼口,建立关隘战堡,来防备意外的变故,程松仍然没有采纳。陈咸后来迁任利路转运判官。吴曦叛宋投金,关外四州(阶、成、和、凤)相继被割给金国,民情大惊。陈咸留下大安地区的军队来督促军粮,发布文告给大军地区的太守杨震仲让他赈济流民,防备奸盗,百姓才稍稍安定。安丙暗中把吴曦造反的阴谋告诉陈咸,陈咸立即派人告诉程松,却不去深入了解(侦察、核查)这个情况。吴曦觉得陈咸是蜀地名士,就想欲先胁迫他让他来影响其他将兵(投降金人)。他向陈咸用公文征召请他来议事,陈咸(觉察到其中的阴谋)没有前往,于是就去了利州。安丙不久又上奏朝廷让陈咸总理蜀地赋税财政,陈咸接受了这个建议。当时国家动乱之后,国库出现赤字。陈咸到武兴,与安丙商讨(现实中)赋税政策的利弊,把军事和行政财政合为一体,请安丙上奏朝廷。(陈咸)又查核诸司财政盈余,移支常平广惠粮仓的米粮。减弱兵二万多,精心规划,所以用于发展军队的新增支出的资金,全不从百姓收取。陈咸日夜精心理财,调度有方,不到两年,钱粮布帛充盈富足。嘉陵江流量突然减小,有人说这是金人在上游截流造成,陈咸并不为所动,在当地疏通河道引导流向,从宜昌到鱼梁,确保粮草运输无阻。金州地势险要,陈咸增拨金州粮草来充实战斗力,人们都说:“金州地势那么险要,金人根本不可能有进攻的可能,那给金州增加粮食有什么必要呢?”陈咸说:“敌人来了再去考虑,可能就来不及了。”不久,金人(果然)侵犯上津,金州靠提前的准备来固守不失。(后来)被朝廷征召为司农少卿。去世后,安丙上报他的功劳,赐谥“勤节”。

9、【2018届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19分)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仁杰儿童时,门人有被害者,县吏就诘之,众皆接对,唯仁杰坚坐读书。吏责之,仁杰曰:“黄卷之中,圣贤备在,犹不能接对,何暇偶俗吏,而见责耶! ”后以明经举,授汴州判佐。仁杰孝友绝人,在并州,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充使绝域。仁杰谓曰:“太夫人有危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而行。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岂独无愧耶?”由是相待如初。仁杰,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高宗令即诛之,仁杰又奏罪不当死。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左右瞩仁杰令出,仁杰曰:“臣闻逆龙鳞,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臣今幸逢免、舜,不惧比干之诛。昔汉文时有盗高庙玉环,张释之廷诤,罪止弃市。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今陛下不纳臣言,瞑目之后,羞见释之于地下。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賜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古人云:‘假使盗长陵一杯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

26

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初,中宗在房陵,而吉顼、李昭德皆有匡复谠言,则天无复辟意。唯仁杰每从容奏对,无不以子母恩情为言,则天亦渐省悟,竟召还中宗,复为储贰。既已,奏曰:“太子还宫,人无知者,物议安审是非?”则天以为然,乃复置中宗于龙门,具礼迎归,人情感悦。

(《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选文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 B.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 C.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 D.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 【答案】C

【解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的能力。通读全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B.昭陵,是中国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合葬陵墓,被誉为“天下名陵”。

C.逆龙鳞,传说龙喉下有逆鱗径尺,有触之必怒而杀人。后多指反抗辩驳同僚等。 D.象魏,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髙建筑,亦叫“阙”或“观”,为悬示教令的地方。 【答案】C

【解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

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C项,龙是皇帝的象征,所以“逆龙鳞”一般是指反抗违背或者辩驳皇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狄仁杰还是孩童之时,面对世俗官吏的干扰,只是专心读书,在书中与圣贤神游,

27

读书很有定力,表现出了过人之处。

B.狄仁杰崇孝重友。狄仁杰曾上报长史蔺仁基,请求代替同僚郑崇质出差。当时狄仁

杰和州司马李孝廉关系不和睦,看到狄仁杰之举,他感到羞愧,于是和好如初。 C.狄仁杰认为,大将军权善才只是砍伐了昭陵的一棵柏树就被皇帝下召诛杀,会让皇

帝背负无道昏君的千古骂名,力劝皇帝改变主意。

D.狄仁杰与朝中许多官员一样,以匡复李唐社稷为己任。他从母子之间的情感出发,

逐步打动了武则天,最终使武则天改变了主意,召回中宗,立为储君。

【答案】B

【解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

纳内容要点,概括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

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 ②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答案】(1)况且,贤明的君主能够用道理来使他改变,忠诚的大臣却不能被威权所恐吓。 (2)法律既然没有准则,那老百姓该(怎么办呢?)把手脚安放到何处呢?

【解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

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且”:“况且”;“可以”:“可以用”;“夺”:“改变”;“惧”:“被恐吓”。第二句关键点:“既”:“既然”;“无常”:“没有准则”;“何所措”:“安放到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