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综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d77f809b52acfc789ebc9bf

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层;以人际交流为表象的道德伦理文化层。”既然文化旅游涉

及经营者和旅游者两个方面,开展文化旅游也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对于旅游者本身来说,文化旅游即是一种旅游的方法,因此应努力改变旅游者以往看山看水,“身临其境”为满足的旅游方法,而应提高旅游者对旅游景点的文化鉴赏能力。

第二种,将文化旅游确定为一项区域旅游规划类型和活动。湖北大学马勇等认为:“文化旅游以旅游文化为消费产品,旅游者用自己的审美情趣,通过艺术

11的审美和历史的回顾,得到全方位的精神上和文化上的享受的一种旅游活动。”

它包括历史文化旅游、建筑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旅游、园林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饮食文化旅游等。文化旅游的过程就是旅游者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进行深入体验的过程,它包含哲理性趣味功能、审美情趣激发功能、教育启示意义和民族与宗教情感功能三个方面。从地理文化差异性的角度看,中国的文化可分为燕赵文化、秦晋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两淮文化、吴越文化、皖赣文化、闽台文化、岭南文化、云贵文化、关东文化、草原文化、西域文化、青藏文化等16个典型地域文化旅游区。

第三种,将文化旅游从旅游类型上界定。湛江师范学院李巧玲认为:“旅游者为实现特殊的文化感受,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进行深入体验,从而得到全方位的精神和文化享受的一种旅游类型”。12 从时间维度上,可分为历史文化旅游、现代文化旅游;从内容形式上可分为古迹游览旅游、民俗体验旅游、艺术欣赏旅游、休闲娱乐旅游等。

第四种,将文化旅游确定为学术考察一类的文化活动。张晓萍认为:“就文化旅游来说,则是以参观或研究某种或某几种文化现象为主要目标所开展的一系列旅游活动。例如把文化科学考察、参观名胜古迹以及民俗民风的田野考察等等多层面的文化活动与旅游活动结合在一起,既达到文化研究的目的,又获得一定的旅游愉悦和享受”。13 作者认为在未来的旅游业中,学术考察团体,文化观光团体,民族采风和生态探险、考察等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活动,必将大幅度增长,应有计划的开展有关的文化旅游路线和项目。

第五种,从“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上将文化旅游界定为一种旅游产品。

杨时进、沈受君:《旅游学》,中国旅游出版社,1996年409-410。 马勇、舒伯阳:《区域旅游规划——理论·方法·案例》,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134页。 12

李巧玲:“文化旅游及其资源开发刍议”,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13

张晓萍:“文化旅游与云南”,《经济问题探索》。1998年第7期。

11

9

重庆工学院张陆等认为:“所谓文化旅游产品是指以地域和民族文化为基础,以知识、信仰、艺术、风俗、习惯、历史、传说、现代风貌等为内容,通过各种形式提供给旅游者消费的旅游产品。”14 通常情况下,它包括如下几种类型:(1)历史类旅游产品,包括各种古迹遗址和文物等;(2)近现代类旅游产品,包括各种地方代表性和标志性建筑、现代城市风貌;(3)民俗风情类旅游产品,包括饮食起居文化、服饰文化、民间传统文化、都市风情、特色城镇和典型民族村寨、各种节庆活动、名菜名食、地方特产、特殊医疗等;(4)游乐体育类旅游产品,包括各种游乐场所、主题公园、动植物园、著名体育运动场所等;(5)宗教类旅游产品,包括宗教圣地、各种宗教活动等;(6)艺术类旅游产品,各种表演艺术、造型艺术、建筑艺术等;(7)科学类旅游产品,包括各种博物馆、修学活动、工业旅游、农业旅游、军事旅游、科学考察旅游、探险旅游等;(8)附会文化旅游产品,包括在自然旅游资源上附会的各种神话传说、历史传说、文字雕塑、感知提炼、美学认识提炼等。

第六种,将文化旅游看作一条旅游线路。襄樊学院袁成认为:“从旅游者的消费方式和特征来看,文化旅游产品应该是一条完整的文化旅游线路。这条线路包含了旅游者文化旅游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要素——文化旅游吸引物的文化蕴含与主题、文化旅游的文化内含与风格、文化旅游服务与管理的文化指向、文化旅游产业的文化定位等等。核心因素是文化旅游吸引物和文化旅游服务”。15 根据旅游者的需求和消费指向,文化旅游产品可以分为5类:(1)适应精神放松的休闲型文化旅游产品。这类产品的功能是适应旅游者脱离原有“固定的”生活环境和“程式化”生活方式的需求(如北京的“胡同文化”旅游)。(2)满足旅游文化好奇心的奇异型文化旅游产品,这类文化旅游产品满足旅游者对新鲜事物、特殊人文景观的兴趣,选择一些具有特例性的文化题材——如奇风异俗、奇闻逸事奇人奇物等进行展示(如云南泸沽湖“女儿国”旅游目的地)。(3)满足旅游者求知、学习需求的修学文化旅游产品。修学文化旅游是以学习、研究某一项专题文化为目的的文化旅游类型,是希望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丰富阅历的重要方式。修学文化旅游的动机是出于文化求知,通过丰富和拓展知识层面,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社会的文化需求,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4)满足旅游者文化

1415

张陆、寇跃灵:“论文化旅游产品及其开发”,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年1期。 袁成:“论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对策”,《经济师》,2004年第5期。

10

憧憬和追求的理想型文化旅游产品。旅游者的异地文化憧憬基于远距离的审美联想情感,这种距离不仅是地理上的也是文化上的。(5)满足发现自我潜能、挑战“文化极限的发展型文化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品的消费者通过文化旅游考察、体验与自己居住地不同的生活文化、增加新的阅历,形成新的思路,实现自己的精神价值。

第七种,将文化旅游确定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热点和首要选择。南京大学刘玉等认为:“文化旅游,作为一种知识含量很高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形式,必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追求高品位、高层次旅游方式人们的首要选择。从旅游动机、旅游活动内容角度出发,旅游可分为观光型、度假型和特种型。而特种旅游又包括文化型旅游、娱乐型旅游、探险旅游与寻根探组旅游等旅游方式。其中文化旅游是集文化、经济、科技教育、旅游于一体的大旅游。从时间维度上讲,可分为历史文化旅游和现代文化旅游;从形态表现上,则涵盖了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园林文化、艺术文化旅游等。”16

第八种,西方学者从民族民俗文化角度界定的文化旅游。其代表人物是西方学者史密斯(Smith,1977),他将其理解为狭义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层次,即“文化旅游系指人类记忆中的一种在消失的生活方式的‘图景’或‘地方特色’,是这种生活方式的残余。它体现在‘老式的’房子,自己纺织的布匹、马或者牛拉的车或犁,手工而不是机制的工艺品。旅游地的活动包括,在简陋的乡下旅馆中进餐,民俗表演、化妆参加的酒节,或者让人们回忆起粗犷的美国西部生活的骑牛比赛。”17 国内现在搞的一些主题公园内的人造民俗村的民俗表演和在一些少数民族的边远村寨搞的民俗旅游就属于这类文化旅游产品。北京大学的吴必虎等曾对中国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进行了综述性的研究。18 通过搜集自1985年以来民族学、民俗学与博物馆学、地理学、社会科学、经济学与管理学刊物及学报等六大类30余种学术报刊、76篇论文的检索、统计,发现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主要分为供给、需求和旅游影响等三个方向,其中供给方面的研究最为集中,可进一步划分为资源开发、产品(路线)设计、旅游商品等三个方面内容。在经历了数十年的探索并尝试了民族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和民族(民俗)文化村等形式

1617

刘玉、杨达源:“知识经济时代的文化旅游”,《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0年第4期。 Smith, Valence L. 1977“Zntrodnction”.In: V. L .Smith ed. Hosts and Guessts ,The Anthropology of Towrism,1~14 18

吴必虎、余青:“中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综述”,《民族研究》,2000年第4期。

11

之后,人们发现了民族生态博物馆是一种可持续的旅游模式。

第九种,文化旅游是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作为旅游对象的旅游方式。湖北经济学院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院的王远坤先生认为:在此种情形下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相互交融的,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载体,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的内核。精神文化还包括文化艺术等诸多文艺形式。文化旅游并不是一种大众旅游形式,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是特定的,以其旅游动机和目的的特定性而与大众化旅游相区分。大众旅游时多层面的、多形态的聚合,旅游和旅游目的地、旅游动机、旅游目的均是普泛的。从旅游资源来说,文化旅游的资源一般包括历史文化遗迹资源、文化艺术资源、宗教资源、民俗风情资源、博物馆资源。从发展文化旅游的目的而言,是以社会效益为核心,以经济效益为动力的。经济效益不是文化旅游的最终目的。19

第十种,文化旅游的定义是:“旅游者为异地(异质)文化所吸引,通过观光、参与、学习等方式,体验并感悟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内涵,最求高层次的精神享受的高品位旅游产品。”对这一定南京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沙蕾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把握的:(1)从市场学角度说,文化旅游既是一种产品,从旅游者角度来说,也是一种体验,旅游者消费文化旅游产品的同时得到了一种经历和体验。(2)文化旅游的吸引物是异质文化的特色、个性,文化旅游起源于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不同。(3)文化旅游是最有效的文化交流和传播的中介系统,它使得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地的文化碰撞、沟通、融化。(4)文化旅游者追求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对不同文化的具体载体和表达方式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并从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丰富阅历,消除日常生活中重复文化机械性带来的枯燥乏味,淡化文化焦虑。20

众多对文化旅游及其产品和类型的界定和解释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推理和归纳出来的。以“文化旅游”方式来强调旅游活动和行为中的文化内涵、文化取向和目的,是学术层面一种新的研究趋势和实践操作层面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从总体上来说,文化旅游是指旅游者作为旅游主体,借助旅游中介和旅游目的地等外部条件,通过对信仰、精神、知识、艺术、语言、风俗、习惯、历史、传说和自然遗产、人文遗产等旅游客体的某一类或几类旅游资源的观察、鉴赏、体验和

1920

王远坤:“关于文化旅游发展的几点思考”,中国旅游报,2007年7月11日第15版。 沙蕾:“南京文化旅游资源分析及产品开发研究”,2004年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硕士论文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