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d9877a8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c8

1、D “让粉丝化身全民制作人决定选手去留”不是“操盘手借助注意力经济的效应”的表现,体现了“市场经济代替了艺术追求”。2、D “只是摆出问题”错。首段不仅提出问题, 2、还有流量明星对青少年产生的恶劣影响和娱乐圈虚假繁荣必将化为泡影的推断。 3、B A项“根本原因”错,这些青少年原本信仰缺失、精神涣散、内心空虚,病态娱乐圈只是把其推向极致;C项“合理选择”错,第二段结尾处提到了“传媒行业开始关注明星一举一动和偶像的私生活这种变化为流量明星登场提供了理由”,没强调是否合理;而前文提到的科学家、工程师等与现在的变化进行比较,一方面说明现在的娱乐圈是病态的,另一方面也就说明这种选择是不合理的。D项“不在审美潮流方面形成优势”错,第三段提到“流量明星当道,引领着一股以白、瘦、小V脸为美的强势审美潮流”。 4、B 因果关系不成立,其中第一次与先生交往是受人所托。

5、A B项“刘先生对旷世女神的偏爱”错,文中强调刘先生体会的深且透,比我写的还要鲜活。C项“景仰之情”错,要求考生紧紧抓住本语段提到的“思之让人悲哽”,此句为中心句。就因此才体现全文对刘先生的“景仰之情”。D项“专著涉及宋代文学的各个层次和方面”错,结合“注”看出刘先生对宋代文学研究的对象较多、方面较广,而非“各个层次”。

6、①待人温和,温文尔雅。“我”惶恐不安地请先生作序时,他温文尔雅,满口答应,并送我至楼下。②做事严谨。刘先生发现序言中还有三处需要改动的地方,“竟找到西联教室”“竟是标点(其中一处)”③鼓励后生,提携后学。“我”在写毕业论文 时,给刘先生写信,先生的鼓励之语,令“我”心里感到酸楚。④不计名利,专注学术。他为人低调,对名利如同浮云,只知道研究、教学和笔耕不辍。 ⑤超凡脱俗,清古洒脱。刘先生深谙宋词让人心醉、荡气回肠之美,做到了“闲处”。答出以上三点即可,如有其他,需言之成理。 7.A(“这”指代错误,原文是说在神农架见横于路边的枯枝,便顺手拾了,带进宾馆,同行者笑我是放牛娃习气。而在其他地方没有带进宾馆,没有被同行者嘲笑。(3分)

8.①深切的怀念之情。文中开篇便提及念今怀旧,为后面作者追忆小时候和姐们儿一起砍柴的事情做铺垫,为全文张本。

②感叹伤感之情。文中以柴为核心,回忆了小时候和柴有关的生活,透着作者对当时生活艰难的感叹和伤感。

③高兴欣喜之情。现代生活改变了烧柴取火的传统方式,解决了民生第一要务,抒发了作者在时代变迁中体悟到的欣喜。(每点2分)

9.①通过“扛着”“清早进”“擦黑出”“挑着”“晃晃悠悠”等细节描写以及“王”字型剪影的暗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担柴人担柴行走的样子,突出了人们为烧柴付出的辛劳。②通过“捧进”“一拉”“做出”“煨出\等动作描写,以及“悠悠”“缓缓”等叠词的运用,突出山外人最大程度使用烧柴的能力,体现了他们因珍惜柴而节约的特点。③通过“屁股撅着”“噗嗤噗嗤”“鼻涕直流”等细节描写,细致地刻画了上学的孩子烧柴做饭,不得不面对的窘状,让人心生感叹。(每点2分)

10.B。“立讲不便”即“站着讲书不方便”,句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少俟春和”即”稍待春天天气暖和”,句意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11.A。官吏升迁由吏部主管。

12.C。“却没有向皇帝上奏”说法错误。原文是说“奏书呈上没有答复”。

13.(1)处治他们又没有定罪的理由,释放他们(他们)又会继续制造谣言迷惑民众。(罪:处治。坐:定罪,判罪。纵:释放,放纵。惑:迷惑)

(2)有作乱的形迹,没有作乱的事实,这就叫作将乱。不可以因为有作乱的行迹就操之过急,也不可以因为没有作乱的形迹就放松警惕。(是:过。谓:叫作。以:因为。)

参考译文:楼钥字大防,明州鄞县人。隆兴元年,(楼钥)参加礼部考试,有关部门认为他的文章文辞奇伟瑰丽,想要把他列为众多士人中的第一名。由于他的策论中偶然触犯旧讳,知贡举洪遵奏明皇帝,得到旨令将其置于末等的第一名。(楼钥)送诗文感谢各位考官,考官胡铨称赞他说:“真是翰林的人才。”任用为教官,调任温州教授,拜官救令所删定官,编修《淳熙法》。议者想把太学释奠礼降为中等祭祀,楼钥说:\皇帝亲临,见到先圣就行叩拜之礼,见到武成就恭敬地拱手行礼,这些礼节是不同的,能够对等吗?”楼钥改任宗正寺主簿,离京任温州知州。下属乐清县境内传言方腊的祸乱将再次发生,县令逮捕了几个散布谣言的人,押送至州府。楼钥说:“处治他们又没有定罪的理由,释放他们(他们)又会继续制造谣言迷惑民众。”(楼钥)将为首的人编为奴隶,又将那些党徒驱逐出境,民间的流言于是平息。政事堂发文书询问缘由,楼钥回答说:“苏洵曾说:\有作乱的形迹,没有作乱的事实,这就叫作将乱。不可以因为有作乱的行迹就操之过急,也不可以因为没有作乱的形迹就放松警惕。”丞相周必大心里很欣赏他。升任给事中。朱熹因为议论时事得罪了韩侂胄,被削去职名放到外地做官。楼钥上书说:“朱熹是饱学大儒,皇上怜悯他年老,现在正值隆冬季节,站着讲书不方便,不如给他宫观之职,仍让他修史,稍待春天天气暖和,再让他回到讲学之处。”奏书呈上没有答复。赵汝愚对人说:“楼公是当今的人才,只是担心(他)遇事较少刚正明决罢了。”等到(他)看到楼钥坚决坚持自己的看法,赞叹说:“这件事情大大超出我的预料。”宁宗继承帝位,韩侂胄作为知阁门事参与听事传达命令,很有窃弄权力的苗头,彭龟年极力攻击他。韩侂胄官升一级,给予在京宫观之职,彭龟年被任为待制,离开京城去外郡。楼钥与林大中上奏,请求留下彭龟年任经筵官,或者让韩侂胄出外主管宫祠。彭龟年最后还是离京。不久(楼钥)为婺州知州,调任宁国府,罢免又被削去职名。(楼钥)两次上书告老,得到了准许。韩侂胄被杀后,宁宗下诏起用楼钥为翰林学士,升礼部尚书兼翰林侍讲。当时楼钥已年过七十,精力充沛,反应灵敏,超过常人,诏敕的提要刚传下,(楼钥)立即献上草稿,院吏都惊诧不已。在两府任职五年,多次上疏请求离职。嘉定六年逝世,终年七十七岁,追赠少师,授予“宣献”的谥号。

14.B(“抒发了诗人内心浓浓的悲伤”错误。诗歌表现的是与友人重逢的喜悦和诗人内心高洁的情操。)

15.①故地重游的伤感之情。诗人故地重游,叹息不能再见到友人,内心伤感。 ②和友人重逢的喜悦之情。诗人没想到在故地重逢友人,内心感到喜悦。

③光阴易逝的慨叹之情。诗人想到转眼间分别已经十年,感叹时光易逝,因而内心喜悦的同时又有悲伤之感。 (每点2分,意思接近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6.(1)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3)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17.C。①天资聪颖:上天赐予的聪明灵慧的资质,形容一个人某方面的天赋极佳,聪明而且具有慧根。天赋异禀:形容一个人有异于别人的奇特的天赋或特长。两词都可选用。②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不厌其烦:不嫌烦琐与麻烦,形容耐心。此处是指踏实的人很有耐心,应选用“不厌其烦”。③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问心无愧:反躬自问,没有什么可惭愧的或对不起人的地方。此处指“他们”自以为事情做得合理,应选用“心安理得”。④不露声色: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不着痕迹:指事情做得天衣无缝,没有破绽,不易被人察觉。根据下文“巧妙地敷衍了过去”可知,应选用“不着痕迹”。

18.D。“在于”与“因素”搭配不当,排除A、C两项。“智商”为先天因素,“努力”和“踏实”为后天因素,应当先天在前,后天在后,排除B项。

19.A。“这一刻你真的停在一个东西上,就会意识到自己有多渺小”是对前一句的解释,与前句联系更紧密,排除B、D两项。根据逻辑顺序,“用最快的速度纵观大概”应该在前,“把注意力投向这个东西之外”应该在后,排除C项。

20.一位别号“狂热节俭家”的“吝啬专家”达希·珍在他自费出版已达6年之久的《完全守财奴月报》中向读者提供了包括如何自制营养可口又便宜的浓汤,配上面包,当作一餐在内的无数省钱致富的生活小秘诀。

21.示例:①就在于夫差经常征战又经常胜利②为什么国会灭亡了呢③经常胜利则主将骄傲(每处2分)

22.从探究成功原因的角度:《成功在于尝试》《成功,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成功,需要前期的充分铺垫》《成功需要耐心》

从对工作的态度角度:《事业处处有,敬业最可贵》《敬业是一种值得褒扬的品质》《只有敬业,才能将工作做好》

从其他角度:《幸福就在对工作的创造性完成中》《幸福就在我们身边》《让幸福之花处处开放》 名言警句

◇无论何事,只要对它有无限的热情,你就能取得成功一一施瓦布 ◇可以说成功要靠三件事才能赢得:努力、势力、再努力一一哈代 ◇我成功是因为我有决心,从不踌躇一一拿破仓 ◇有所成就是人生唯一的真正的乐趣一一爱迪生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一一爱因斯坦 ◇成功的秘诀,在永不改变既定的目的一一卢梭

成功在于尝试

英国的小男孩梅森患有自闭症,不想不愿也无法忍受别人给其理发。梅森的父母找了许多理发,可没有人愿意尝试一次。就在梅森的父母为此苦恼的时候,威廉姆斯决定试一试。结果,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威廉姆斯成功了。这说明一个真理:成功在于尝试。 美国32岁女子杰西卡·考克斯出生时就没有双臂。在我们一般人看来,杰西卡的一生该是很悲惨的了。可事实是,杰西卡用双脚去尝试着在键盘上打字,成功了;尝试着弹钢琴,成功了。这该是很不简单了。更奇的是,她还学会了用双脚驾车,用双脚开飞机,这也缘于她的敢于尝试。她说:“我用了3年学习驾驶飞机,飞行过3种不同飞机,飞行时间超过80小时,现在我是一名合格的飞行员。”尝试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反复试验。反复试验,意味着我们需要具有足够的耐心,意味着我们需要不断总结一次次失败的教训。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尝试中最后取得成功。英国的威廉姆斯是这样,美国的杰西卡也是这样。在我们中国,这样的例子也不少。

我们都知道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这部史学巨著,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之后的历史呢?就是算到清朝结束,也还有900多年呢。按说,凭一个人的力量用《资治通鉴》的体例去写这900多年的历史,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但有一个人,敢于尝试,硬是穷十年之功,七易其稿,用文言文完成了400余万字的《资治通鉴续纪》,他就是浙江省诸暨市的吴海京。想一想,如果吴海京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前怕狼,后怕虎,不敢尝试,那么,还会有《资治通鉴续纪》这部鸿篇巨制吗?不会的。如果那样,我国自战国至清末2000年的历史也就难以贯通。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了提取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的青蒿素,她和她的团队试验了191次。也就是说,尝试了191次。191次,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团队成员钟玉容肺部发现肿块,切除了部分气管和肺叶;意味着科学家崔淑莲甚至因此很早就去世了;意味着屠呦呦也曾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这些都没有让他们放弃尝试。也正因为这样,屠呦呦们才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无数事实说明,成功在于尝试,尝试需要耐心,需要恒心。我们处在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时代要求我们要敢于大胆尝试。尝试可能失败,但不尝试一定不会成功。反复尝试,肯定能够成功。既然如此,请让我们解放思想,放开手脚,在一切可能的领域去尝试,从而让我们的国家社会发展得更快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