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复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农业气象学复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d9ceda71ed9ad51f11df269

气象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规律的一门学科

太阳常数:在地球大气上界,日平均距离上投影到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昼长:(可照时数)是日出到日落的时间 光照时间:可照时数+曙暮光时间

可照时数:是不受任何遮蔽时每天从日出到日落的总时数 日照时数:太阳直接辐射地面的时间 日照百分率:实照时数与可照时数的百分比

大气量:太阳光通过大气路径的长度与大气铅直厚度之比,没有单位 透明系数:透过一个大气量后的太阳辐射强度与透过前的太阳辐射强度之比 太阳直接辐射:单位时间内以平行光形式投射地表单位水平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 散射辐射:阳光被大气散射后,单位时间内以散射光形式到达地表单位水平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

太阳总辐射:太阳直接辐射强度和天空散射辐射的强度之和

太阳辐射总量:某时段内地面接受的太阳直接辐射和天空辐射的总和 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向下到达地面的这一部分辐射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地面辐射差额(地面净辐射、地面辐射平衡):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

光合有效辐射:能被植物吸收用于光合作用,形成有机化合物的太阳辐射波谱区 光饱和点:当光照度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光照度继续增大,光合效率不再增加时的光照度

光补偿点:植物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强度相等时的光照度

光照度:也称照度,单位面积上接受的光通量,单位是lx,勒克司 容积热容量:单位体积的物质,温度变化1°C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温度日较差:一日之内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之差

温度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温度和最冷月平均温度之差

积温:某一时期日平均气温总和

活动积温:某一生育期活动温度的总和,称为活动积温 有效积温:生物某一生育期有效温度的总和 干绝热变化:不与外界发生热量交换的状态变化过程

大气稳定度:在静力平衡状态的大气中,空气团受到外力的扰动后,大气层结有使其返回或远离原来位置的趋势或程度

水气压:空气中有水汽所产生的分压强称为水汽压

饱和水汽压:水汽含量恰好达到某一温度条件下的最大限度,这时的水汽压为饱和水汽压

相对湿度:传统上,把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用百分数来表示

饱和差:同温下的饱和水汽压和实际水汽压之差

露点温度: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和气压一定的条件下,通过降低温度而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降水量:是指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后未经蒸发、渗透和径流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水层(或固体融化后)厚度

蒸发量: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水分经蒸发而散布到空气中的量 低压:由一组闭合等高线构成的低值区域,高度值由中心向外递增 高压:由一组闭合等高线构成的高值区域,高度值由中心向外递减 气压梯度力:由于气压梯度力而作用于空气块上的力 地转偏向力:因地球自转使空气质点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的力

季风:盛行风向有明显的变化,且这两种风向的性质和它们所带来的天气现象都有明显差别的风

大气环流:是大范围的大气层内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各种气流运动的综合现象 地转风:指自由大气中空气作等速直线的水平运动

气团:是指气象要素水平分布比较均匀,垂直分布基本一致的大范围的空气团。 锋:两个性质不同气团之间的狭窄过渡带

冷锋:在锋面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的锋 静止锋:当冷暖势力相当时,锋面的移动十分缓慢或在原地来回摆动的锋 气旋:气旋是指在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比周围低、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涡旋

反气旋:是指在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比周围高、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涡旋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 寒潮:大规模的强冷空气

气候:一地某一时段内多年的大气统计状态

小气候:任何一个地区内,由于其下垫面性质的不同,从而在小范围内形成一种与大气候不同特点的气候

设施农业:是采用一定的人工设施和工程技术手段来改变自然环境,在环境可控的条件下进行的一种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因此又被称为可控农业 干旱:是一种长时期降水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水源枯竭,影响农作物和牲畜正常生长发育而减产的现象。

洪涝:是某一地区、某一时段内降水量、地表蓄水量、土壤含水量等比常年明显偏多而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

霜冻:在植物生长季内,由于土壤表面、植物表面及近地气层的温度降到0度以下,引起植物遭受冻害或者死亡的现象。

冻害:是指越冬作物、经济林果木以及人畜在越冬期间遇到较长时间的低温或剧烈降温(最低气温在 0 ℃以下,有时可达-20 ℃以下),引起体内结冰或躯干冻伤,丧失生理活力,继而造成整体死亡或部分伤亡的现象。 1.农业气象研究对象和方法?

(1)对象: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过程对农业气象条件的要求与反应;农业生产对象和农业技术措施对农业气象条件的反馈作用。

(2)方法:分期播种法;地理播种法;田间实验法; 植物人工气候室法;统计学方法;数理模拟方法;遥感法。

2.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层的依据,可分为哪几层? 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3.对流层的特点?

特点:(1)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2)空气具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

(3)大气中的云、雾、雨、雪等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 (4)对流层的各种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1. 昼夜长短变化和季节更替的根本原因

地球昼夜不停地进行着两个基本运动:一是绕自身轴的运动为自转,产生昼夜交替。 二是绕太阳的运动为公转,产生了四季轮换。 2.昼长随季节、纬度的变化规律?

北半球:①相同纬度,昼长随季节变化,冬短夏长,春秋介于二者之间。②夏半年昼长随纬度的升高而加长,在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冬半年昼长随纬度的升高而缩短,在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春秋分昼长不随纬度变化,全球均昼夜平分。

3.太阳高度角(h)的日变化、年变化和随纬度的变化

日变化:早晨,h最小,然后h慢慢增大,中午时h最大,然后h又慢慢减小,到傍晚时h又变到最小。

年变化:北半球在夏至日h最大,然后慢慢减小,冬至日h最小,然后又向夏至日慢慢增大。在南半球则相反。

随纬度变化:h在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极圈和北极圈内最小。

4.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强度的因素

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大气量、纬度、海拔、坡度、云 5.各光谱成分的农业意义

?紫外辐射:抑制作物生长,杀死病菌孢子。可增加果实含糖量,促进果实成熟。 ?可见光辐射:可见光能被细胞中的叶绿素吸收,进行光合作用。其中的蓝紫光作用下的光合产物,蛋白质较多,红橙光作用下的光合产物,碳水化合物较多 ?红外辐射:红外辐射对植物的光周期有作用 6.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式?

正午太阳高度角:h=90’—φ+б б=23.5sinN’ Ф为观测点纬度 7.什么是植物的光周期现象,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的定义与特点 ①光周期现象:植物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 ②长日照植物:短于其临界日照长度的日照才能开花的植物。 ③短日照植物:长于其临界日照长度的日照才能开花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