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高考生物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6)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09高考生物易错题解题方法大全(6)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e0367f5ba0d4a7302763aeb

交流资料、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的原(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

C.群落的原(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 D.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

【错题分析】错选的原因可能是对演替的概念认识不深刻,不能正确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查演替的定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群落的演替。在一个从来没有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叫初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叫次生演替。所以A、B、C三项都是正确的。光照是影响植物演替的条件之一。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是D

【变式练习】下列选项中一般能发生次生演替的是

A.美国火山喷发后的火山灰 B.火灾后的澳大利亚林区

C.青藏高原的裸露岩地 D.核弹爆炸后的土地

【范例12】“人与自然”节目中报道,湖北省麋鹿自然保护区将一只雄鹿和七只雌鹿散放到保护区中,经过一段时间以来的追踪和观察,这些麋鹿已经适应了野生生活。根据以上材料请分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若无意外灾害,这些麋鹿将发展成为一个自然种群 B.可以预见,该麋鹿种群发展过程中种群密度将增大

C.种群发展过程中要受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D.该种群数量将会按“J”型曲线一直发展下去

【错题分析】错选的原因可能是对种群的定义和特征的认识不深刻,错选A的同学可能是认为种群个体数量比较少,不能形成种群,或者数目会受到天敌影响而不会增加,所以也有选错B的。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种群的定义和特征等知识,难度较小。由材料可知该麋鹿种群比较小放入野生环境中,由于天敌很少,竞争者也不多所以该种群数量会增加,变成一个自然种群。但是无论如何都会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以不会呈“J”型曲线。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是D

【变式练习】巴西龟是从国外进口的物种,因其小巧可爱,许多家庭当宠物饲养,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小宠物竟是最危险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其生长速度快、高繁殖、易存活,对饵料有强的占有率以及有强的占据生存空间的能力,一旦放生到野外,因基本没有天敌且数量众多,会大量掠夺其他生物的生存资源,会使同类物种的生存受到毁灭性打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巴西龟”小巧可爱对环境无影响

B.野外存在许多“巴西龟”的天敌,所以不用担心

C.“巴西龟”的引进会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 D.“巴西龟”种群数量呈现持续“S”型增长,将会无限增大

【范例13】下图是人体内组织细胞和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交流资料、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1)人的体液是指图中标号____________,而内环境不包括其中的标号______部分。

(2)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是如何从组织细胞到达毛细血管的?(用图中的标号表示)_______________。

(3)组织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系统才能到达各种组织细胞;

而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终产物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系统才能排出体外。

【错题分析】许多同学可能判断不出内环境各部分的名称,突破点在C为红细胞,也可能会把E误认为是组织细胞。二氧化碳的排除需要经过细胞内液组织液到达血管血浆,有的同学可能误认为要从呼吸系统进入毛细血管。

【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组成成分及图像识别,A组织液,B淋巴,C红细胞,D血浆,E细胞内液。二氧化碳的排除需要经过细胞内液组织液到达血管血浆。消化系统吸收相关营养物质,循环系统负责运输,泌尿系统负责排泄,分工明确,各个系统密切合作维持内环境稳态。 【正确答案】(1)ABDE E (2) E→A→D (3)消化 循环 (4)循环 呼吸 泌尿 【变式练习】下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物质的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据图分析回答:

(1)a~d中,写出内环境成分的名称_____________。 (2)某人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

(3)a~d中,代谢废物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

(4)在正常情况下,免疫细胞主要分布在图中a~d中的______________。 (5)发生过敏反应时,________的通透性增强。

【范例14】回答有关免疫问题。

交流资料、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1)抗原的化学成分多为 。当 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与抗原结合时,该细胞被活化、分化出的 细胞,制造大量的抗体分泌到血液中。

(2)将一只A品系大鼠的皮肤小片移植到另一只不同品系大

鼠的背部,10天后因 反应而脱落,这是 细胞所起的作用。

(3)右图表示将抗原注射兔体内后抗体产生量的变化。当注入抗原X,抗体产生量的变化是曲线A。若第8天,同时注射抗原Y和X,图中表示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 ;表示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 ,

其特点是 ,这是因为初次免疫反应时产生的 细胞的作用。若第8天不注射抗原X,则以后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变化的是曲线 。 【错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免疫,抗原的本质,细胞免疫,部分同学不能准确区分二次免疫的和一次免疫反应。对应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B,部分同学可能选择曲线D,误认为是患病程度。

【解题指导】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特异性免疫的有关内容及根据图表获得相应信息的能力。(1)抗原的化学成分多为蛋白质或糖蛋白,能够分泌抗体的细胞由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的。

(2)进行器官移植后,由于不同机体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不同的组织相容性抗原,会发生排异反应,属于细胞免疫,是由T细胞引起的作用。

(3)抗原注射到兔体内后,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当同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后,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并分泌大量的抗体,即第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快,产生抗体多,因此同时注射抗原Y和X,对抗原X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B,对抗原Y的抗体产生量是曲线C。若不注射抗原X,则抗体水平会基本保持不变或有所降低。 【正确答案】(1)蛋白质或糖蛋白 B淋巴 浆(效应B) (2)排异(排斥) T淋巴 (3)C B 第二次免疫应答反应快而强(或反应快,产生的抗体多) 记忆B D 【变式练习】据报道,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证实,引发墨西哥和美国猪流感病例的病毒都是A/H1N1型,是一种新型变异病毒,八个基因片段来自不同分支的流感病毒,其中HA、NP和NS基因为古典型北美系猪流感病毒,NA和M基因来自欧亚系猪流感病毒,PB2和PA来自禽H1N1病毒,而PB1基因来自季节性H3N2病毒。但是,具体的序列信息现在还没有公布,还无法判断其跨越人体免疫系统的能力。有专家认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引发人类疫情已有十余年,至今各国所有分离到的病毒均为禽源,未发现禽流感病毒与人流感病毒重组或重配证据。而此次人感染猪流感病毒疫情一经发现即已发生了病毒基因重配。(基因重配是具分段基因组病毒之间核酸片段交换,基因组各片段在子代病毒中随机分配。)但H1N1禽流感与H5N1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这种重配与H5N1的流行关系不大,似乎不应为此过于担心,以免分散研究的重点。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回答:

(1)请分析基因重配后的猪流感病毒与H5N1禽流感病毒的本质区别是 。某人感染猪流感病毒后,医生检查发现该人于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但这并不能保证他将来不会再感染。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防治猪流感病毒,科研人员正在努力研制疫苗,研制疫苗的作用理论依据是 ,感染病毒后要通过 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清除体内病毒。

交流资料、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范例15】(08海南).为了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请用所给的实

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取2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该品种大豆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

(1)实验步骤:

①将上述大豆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分别置于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

②用喷壶分别将 和 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

③将两组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的 (2)预测实验结果: 。 (3)该实验原理是: 。

【错题分析】在取材分组时,可能会违背单一变量原则,首先要确定自变量是赤霉素的有无,因变量是植株高度。这样在设计实验时对照组试验组就能准确分开了。实验结果预测要和实验目的一致,不需要讨论。

【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查实验设计,第一步取材分组中已经确认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因此第二步对照实验设计中喷洒赤霉素和蒸馏水时要注意分清,对照组是是空白对照,实验组就是给予实验条件的组。第三步结果预测,该实验是一个验证实验,所以预测结果是一定的,不需要讨论,要与实验目的一致。注意自变量的确定,“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的实验中自变量就是“赤霉素量的变化”。由于赤霉素有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的作用,所以A组(对照组)植株的平均高度小于B组(实验组)植株平均高度。 【正确答案】 (1)② 蒸馏水 赤霉素溶液 ③高度

(2)A组(对照组)植株的平均高度小于B组(实验组)植株平均高度

(3)赤霉素有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的作用,用赤霉素处理植株后,可以显著增加植株的高度,据此可以验证该大豆品种的矮化特征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

【变式练习】某生物兴趣研究小组为验证赤霉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请根据题目提供材料补充完整这一实验方案。

A、材料用具:萝卜种子,试管、移液管、培养皿、蒸馏水、滤纸、赤霉素溶液 B、步骤:

①取 支试管,分成 组编号 。

②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5mL 溶液。 ③ ④取与试管数对应的培养皿编号,每个培养皿内事先都垫上滤纸,将处理过的种子分别放入对应的培养皿中,均匀摆放。盖上培养皿盖,放于暗处培养。 ⑤分别统计各组培养皿中种子的发芽情况,计算出发芽率。

【参考答案】

交流资料、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1—12 CDDDA DBDDD BC

13 (1)b组织液c淋巴d血浆(2)组织水肿 (3)a (4) b c (5)A毛细血管壁

14(1)RNA上的碱基序列排列顺序不同;猪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而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

特异性;因此新的变异后的猪流感病毒仍可能使此人再度感染

(2)抗原物质可以通过体液免疫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5 ① 2 2 A B (甲和乙)

② 蒸馏水和赤霉素 然后在2支试管中各放入数目相等粒萝卜种子。 ③ 过一段时间后,取出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