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第五节 评价诗歌的思想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3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第五节 评价诗歌的思想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e748070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0a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7分)

题组一 对点练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青玉案 曹 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陡转,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月,总是离人泪。 【注】 谩:徒然、空自。

上片后四句写景,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试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该题要求分析景中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首先,抓住上片中的“忽”字把景象分成两个层次,分别根据景物特征不难得出“惊喜”“温暖”两层内涵来。再结合“凄凉只恐乡心起”可以得出“思乡”这一层内涵。

答案 先是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接着写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同时,眼前如画的烟村,也触发了词人一缕思乡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奉陪郑附马韦曲

杜 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 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②禁:消受。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①

【注】

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感情。解读诗歌的思想感情要抓住直接表现思想感情的词语和诗中的意象。联系诗中前三联表达了对韦曲的喜爱之情,再联系题干对“小乌巾”的解释,可知最后两句“何时”“小乌巾”传达出了归隐之意。

答案 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

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3.(2015·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秋夜纪怀 陆 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浮太清。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 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理解诗人情感可通过“知人论世”的方法,陆游一生都在想着报效国家,即使年老体病,即使在半夜无眠时,诗人都在想着自己年轻时的英勇,想着杀敌报国,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答案 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意思对即可)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临江仙 侯蒙

【注】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注】 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容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理解诗词内容是正确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关键,联系注释中的信息:遇人讥讽“大笑”,“后一举登第”,以及诗歌中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看我碧霄中”等,可以总结出诗人的人生态度:幽默、乐观、志向高远。注意回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来分析印证,而不能只是空洞地下结论。

答案 ①侯蒙幽默诙谐。(概括观点)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具体分析)②侯蒙乐观自信。(概括观点)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象成去“蟾宫”折桂。(具体分析)③侯蒙志向高远。(概括观点)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具体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寄李儋元锡

【注】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 李儋:字元锡,武威(今属甘肃)人,曾任殿中侍御史,是作者的朋友。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写的。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感叹别后时光易逝、境况萧索;②因感慨国家及个人的前途无法料想而忧愁,情绪低沉黯淡;③抒发一个清直官员有志而无奈的思想矛盾的苦闷;④感激友人的问候,亟盼他来访。

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望秦川

李 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注】 ①这是诗人晚年官场失意,离别长安途中写的诗。②五陵:长安城外汉代的五个皇帝的陵墓。

这首诗的前四句和后四句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有什么不同?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前四句描写的景物明净、壮丽,表达了诗人对京城生活的留恋、不舍。后四句描写的景物萧条、清冷,表达了诗人去官途中的怅惘。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思王逢原(其二)

王安石

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 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 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 陈迹可怜随手尽,欲欢无复似当时。

诗中表达了哪些丰富的情感?试作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对友人德才不为世人所知的遗憾,对友人豪放气质的赞赏,对两人往昔交游的怀念,对与友人阴阳两隔的悲伤。

题组二 综合练

8.(2016·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

八声甘州 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