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资料第9册(2017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江苏省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资料第9册(2017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e84809aaf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74

22

9.3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9.3.1 节材措施

一、周转材料

1.图纸会审时,应审核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的相关内容,达到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 2.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 3.现场材料堆放有序。储存环境适宜,措施得当。保管制度健全,责任落实。

4.材料运输工具适宜,装卸方法得当,防止损坏和遗洒。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5.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 6.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

7.应就地取材,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

二、结构材料1.

控制。结构工程使用散装水泥。 2.推广使用高强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减少资源消耗。 推广

钢筋专业化加工和配送。3.4.

量下料。

23

9.3.2 节水措施

一、提高用水效率

1.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

2.施工现场喷洒路面、绿化浇灌不宜使用市政自来水。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应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严禁无措施浇水养护混凝土。

3.施工现场供水管网应根据用水量设计布置,管径合理、管路简捷,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管网和用水器具的漏损。

4.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必须设立循环用水装置。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生活用水采用节水系统和节水器具,提高节水器具配置比率。项目临时用水应使用节水型产品,安装计量装置,采取针对性的节水措施。

5.施工现场建立可再利用水的收集处理系统,使水资源得到梯级循环利用。 6.施工现场分别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确定用水定额指标,并分别计量管理。

7.大型工程的不同单项工程、不同标段、不同分包生活区,凡具备条件的应分别计量用水量。在签订不同标段分包或劳务合同时,将节水定额指标纳入合同条款,进行计量考核。 8.施工现场建立雨水、中水或可再利用水的搜集利用系统。 二、非传统水源利用

1.优先采用中水搅拌、中水养护,有条件的地区和工程应收集雨水养护。

2.处于基坑降水阶段的工地,宜优先采用地下水作为混凝土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冲洗用水和部分生活用水。 3. 自来水。

4.大型施工现场尤其是雨量充沛地区的大型施工现场建立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充分收集自然降水用于施工和生活中适宜的部位。

5.力争施工中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再利用量大于30%。 三、用水安全

在非传统水源和现场循环再利用水的使用过程中应制定有效的水质检测与卫生保障措施,确保避免对人体健康、工程质量以及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24

9.3.3 节能措施

一、节能措施

1.制订合理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利用率。

2.优先使用国家、行业推荐的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和机具如选用变频技术的节能施工设备等。

3.施工现场分别设定生产、生活、办公和施工设备的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核算、对比分析,并有预防与纠正措施。

4.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工作面以减少作业区域的机具数量相邻作业区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安排施工工艺时应优先考虑耗用电能的或其它能耗较少的施工工艺。避免设备额定功率远大于使用功率或超负荷使用设备的现象。

5.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 二、机械设备与机具

1.建立施工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开展用电、用油计量,完善设备档案,及时做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的状态。

2.选择功率与负载相匹配的施工机械设备,避免大功率施工机械设备低负载长时间运行。机电安装可采用节电型机械设备,如逆变式电焊机和能耗低、效率高的手持电动工具等以利节电。机械设备宜使用节能型油料添加剂,在可能的情况下,考虑回收利用,节约油量。 3.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降低各种设备的单位耗能。 三、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

1.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生产、生活及办公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使其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南方地区可根据需要在其外墙窗设遮阳设施。

2.临时设施宜采用节能材料,墙体、屋面使用隔热性能好的的材料,减少夏天空调、冬天取暖设备的使用时间及耗能量。

3.合理配置采暖、空调、风扇数量,规定使用时间,实行分段分时使用,节约用电。 四、施工用电及照明

1.临时用电优先选用节能电线和节能灯具,临电线路合理设计、布置,临电设备宜采用自动控制装置。采用声控、光控等节能照明灯具。

2.照明设计以满足最低照度为原则,照度不应超过最低照度的20%。

25

9.3.4 节地措施

一、临时用地指标

1.根据施工规模及现场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临时设施,如临时加工厂、现场作业棚及材料堆场、办公生活设施等的占地指标。临时设施的占地面积应按用地指标所需的最低面积设计。 2.要求平面布置合理、紧凑,在满足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及文明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废弃地和死角,临时设施占地面积有效利用率大于90%。 二、临时用地保护

1.应对深基坑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减少土方开挖和回填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

2.红线外临时占地应尽量使用荒地、废地,少占用农田和耕地。工程完工后,及时对红线外占地恢复原地形、地貌,使施工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3.利用和保护施工用地范围内原有绿色植被。对于施工周期较长的现场,可按建筑永久绿化的要求,安排场地新建绿化。 三、施工总平面布置

1.施工总平面布置应做到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为施工服务。 2.施工现场搅拌站、仓库、加工厂、作业棚、材料堆场等布置应尽量靠近已有交通线路或即将修建的正式或临时交通线路,缩短运输距离。

3. 面布置动态调整的多层轻钢活动板房、钢骨架水泥活动板房等标准化装配式结构。生活区与生产区应分开布置,并设置标准的分隔设施。

4.施工现场围墙可采用连续封闭的轻钢结构预制装配式活动围挡,减少建筑垃圾,保护土地。 5. 用土地。

6.临时设施布置应注意远近结合(本期工程与下期工程)努力减少和避免大量临时建筑拆迁和场地搬迁。

四、发展绿色施工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

1.施工方案应建立推广、限制、淘汰公布制度和管理办法。发展适合绿色施工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对落后的施工方案进行限制或淘汰,鼓励绿色施工技术的发展,推动绿色施工技术的创新。

2.大力发展现场监测技术、低噪音的施工技术、现场环境参数检测技术、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产品在墙体材料中的应用技术、新型模板及脚手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3.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如绿色施工的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建筑模型的工程量自动统计、绿色施工组织设计数据库建立与应用系统、数字化工地、基于电子商务的建筑工程材料、设备与物流管理系统等。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精密规划、设计、精心建造和优化集成,实现与提高绿色施工的各项指标。

五、绿色施工的应用示范工程

我国绿色施工尚处于起步阶段,应通过试点和示范工程,总结经验,引导绿色施工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