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量学整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心理测量学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e99933d0912a21615792904

心理测量学

第一章 心理测量概论 一 心理测量及其应用的普遍性 1 心理的可测性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孟子就说过:“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孟子·梁惠王上》)孟子的这句话明确地指出了人的心理是可测的。1918年,现代心理测量学的创始人之一、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提出: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数量。另一位美国测量学家威廉·麦柯尔(William A.McCall)进一步指出:凡是有其数量的事物都可以测量。

?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的外显行为客观存在,可以感觉、知觉,进而可以测量。 ?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可以通过测量人的外显行为而推测人的心理。

2心理测量的间接性

心理测量是一种间接测量。间接测量必须找准中介媒质。物理测量也有间接测量:测气温,其中介媒质:水银 ,而心理测量的中介媒质:人的外显行为,外显行为种类众多而且复杂多变,心理测量的间接测量难度更大。 3心理测量的定义

? 广义测量定义:测量是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具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 心理测量定义: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测验对人的心理品质进行定量描述的活动。 4心理测量的工具及其特性

? 测验的本质:任何测量工具都是有参照点和测量单位的数字系统。在心理测量学中也把它叫做量表。 ? 量表的两要素:参照点、测量单位

? 心理测量量表两要素的特点:参照点是人为的;测量的单位要经过统计处理才能有统一意义,有恒定价值 5心理测量误差存在的普遍性

任何测量都是有误差的,误差的区别只在于误差的性质、误差的大小、误差的来源和误差控制度的难度上。在一定意义上说,研究心理测量的主要任务也是最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就是研究如何控制测量的误差。 (一)测量误差的类型

? 随机误差:所得值与实际值之间大小和方向都会随机变化的差异值。 ? 系统误差:所得值与实际值之间的那种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差异值。 ? 特点: 误差与实际测量值共居一体、混淆难分。

? 任务:将它们分离出来,评估它们的大小,研究控制办法。 (二)测量误差形成的原因 (1)心理品质的特殊性

? 内隐、抽象,不稳定,波动起伏,造成对目标认识不清晰,导致误差 ? 受测者未掌握正确作答技能,致使作答不能代表真实水平。 ? 受测者故意掩饰。致使评价出现误差。 (2)使用质量不高的测量工具

? 人的外显行为与人的心理品质只具备相关关系,所测外显行为不是欲测心理品质的代表性行为,测验项目只“刺激”出了欲

测心理品质的一部分行为,外显行为不清晰、不稳定 。

(3)施测过程和施测环境安排控制不好

? 施测过程没有统一要求,测试指导语没有统一版本,作答起始时间和长短不统一,测试时的内外环境令被试不能集中精力,

测试过程失控、纪律混乱,舞弊 。

(4)主试的不良品质

? 主试对所测心理品质的理解有误主试实施的程序有误评分标准掌握不准确 6心理测量误差的理论与技术概述

心理测量学假设:测量所得的观察分数X是一个包括三种分数的混合体,其中包括欲测心理品质的实际值,又包括测量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两种误差值。心理测量学将欲测心理品质的实际值称为目标真分数,记为V。正如其名,目标真分数是测量者所追求的测量值。测量学将随机误差称为随机误差分数,记为E(随机误差之间相关为0,E=0),将系统误差称为非目标真分数,记为I。这两种误差分数都是测量者要严加控制乃至希望消灭的测值。测量学还将目标真分数与非目标真分数合在一起称为真分数,记为T。心理学又进一步假设:真分数T是目标真分数V与非目标真分数I的线性组合,观察分数X又是真分数T 和随机误差分数E的线性组合,即有:

T=V+I X=T+E 进而有 X=V+I+E

心理测量学还假设目标真分数、非目标真分数与随机误差分数都是相互独立的。由此推得到以下两公式:

公式中的符号分别代表各种相应分数的方差。分数的方差越大表示该分数在对被试的评价中所起的作用越

大。

心理测量学将真分数方差在观察分数方差中所占的比称为测量的信度,记为信度

rxx 越大意味着随机误差在观察分数中所占得比重越小。

,即

心理测量学将目标真分数方差在观察分数方差中所占的比称为测量的效度,记为心理测量的误差控制的任务: 努力控制测量的随机误差,提高测量的信度。

努力控制测量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提高测量的效度。 经典测量理论(Classical Test Theory, CTT)。又叫真分数理论 其他测量理论: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TRT);概化理论(Jeneralizability Theory,GT) 二 测验的类型与功能 1

按所测心理品质分类 (一) 能力测验

A. 智力测验(Intelligence Test):测量人的一般认知能力水平高低的测验。智力测验的结果比较稳定。是测量理论与技术研究最

早涉及领域 .比较著名的智力测验有斯坦福—比内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瑞文推理测验等。 B. 能力倾向测验类型:

一般能力倾向测验:测量个体在多种能力上的潜在优势的测验。

特殊能力倾向测验:测量个体在音乐、绘画等特殊能力上的潜在优势的测验。 ? 能力倾向特点:依赖于先天,与生活经验有关,一般不受专门教学或训练影响。 ? 能力倾向测验性质:测值相对稳定,具有预测功能。 C. 成就测验(Achievement Tests):

结果。

? 成就测验类型: 学科成就测验、综合成就测验、诊断测验

从智力测验到能力倾向测验再到成就测验,各类能力测验所测心理品质的具体性越来越强,抽象性越来越弱,测量结果的稳定性越来越差。

(二) 人格测验(了解)

2 按对被试评价时所用的参照标准分类

? 对被试评价所用的参照标准:相对标准、绝对标准

? 应用相对标准的称作为常模参照测验,应用绝对标准的称作为标准参照测验 (一) 常模参照测验(Norm-Referenced Test)

? 定义:以个体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来评价个体发展水平的测验。 ? 性质:

执行可高可低的相对难度标准,难度的高低决定于团体本身的水平。 可能使一些高利害、高竞争性测验难度失控。 团体水平发生变化,常模参照测验要重新修订。

(二)标准参照测验(Criterion-Referenced Test)

? 定义:以个体水平是否达到测验领域某一固定标准来评价个体发展水平的测验。 ? 性质:

使用绝对标准,不因很多个体都已达到而提高标准,也不因很多个体都未达到而降低标准。 各种专业资格测验都属于标准参照测验。

3

按标准化程度分类(简答) 标准化测验:四个方面的标准化要求:

测验编制过程标准化,测验实施标准化,测验评分标准化,测验分数解释标准化

? 成就测验特点: 在特定领域为检测应试者对有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而设计的测验。 教学和训练会明显改变成就测验的

(1) 编制过程标准化

? 标准化测验编制步骤(六步):测验目标分解、编制方案设计、命题征题、测试分析、分数体系设计与制作

测验使用指导书编写

? 编制质量的标准化:测验信度、效度要求、每个题目的质量要求 (2) 测验实施标准化:

? 对主试的要求、对被试的要求、对测试场所内外环境的要求、测试过程顺序的要求 (3) 测验评分标准化:

? 试题要有公认的科学答案、有统一规范的评分标准 (4) 测验分数解释标准化:

? 测验的报告分数要有明确的解释方法和解释依据。

? 常模参照测验:配有解释常模,可以确定每个分数在团体中的确切地位。 ? 标准参照测验:配有合格分数线以确定每个分数的合格与否 。 标准化概念说明:

? 标准化主要都是为了控制测量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 教育与心理测量中“标准化”可以理解为是一系列的严格标准,也可以理解为是一个过程 — 测验的标准化过程。 ? 实际应用的测验是否是标准化测验必须严格鉴别。 标准化测验特点:

? 编制要求严格,测验编制周期长,

? 人财物投入大,测验设计要求面向尽量大的被试群体, ? 使用的针对性、灵活性常常不能满足要求。 非标准化测验特点:

? 编制目的明确、测试对象熟悉、

? 内容设计针对性强、方法灵活多变、编程短

? 不能轻视自编测验的作用,同时也要努力提高自编测验的编制质量 4按实测手段分类

几种常见的计算机化测验:

(1)基于计算机的测验(Computer-Based Test,CBT)。

? 由计算机出题,要求被试在计算机前操作作答。各种基于计算机的测验对计算机的利用程度会有很大不同。除了计算机的形

式,基于计算机的测验的方法、理念与传统纸笔测验无本质不同 。

(2)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Computerized Adapt Test,CAT)。

? 一种新的测验理念:改变传统测验千人一面形式针对被试的水平即时调题、即时施测、即时反馈、即时估算。同时提高测验

的效率和准确率 。实现条件:新的测验理论指导、使用计算机。优点明显,但技术上也还需进一步完善

(3)基于网络的测验(Internet-best Test,IBT)

? 基于计算机的测验或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采用网络的形式实施远程测试,则称其为基于网络的测验。基于网络的测验是当前

计算机化测验发展的最高形式 。

5其他分类

(一)最佳行为测验和典型行为测验

? 最佳行为测验:作答时必须尽能力找到最佳答案。

? 典型行为测验:作答时要根据自己平时怎么想、怎么做如实作答。 ? 能力测验是最佳行为测验,自陈式人格测验是典型行为测验。 ? 典型行为测验的误差控制更为困难 (二)个别测验与团体测验

? 个别测验应用:面向特殊被试或在测试中主被试间需不断交流的测验。 ? 个别测验特点:耗时费力,一般能用团体测验就不用个别测验。

? 教育测验大多采用团体测验,但也有例外。心理测验采用个别测验的要多一些。 (三)难度测验与速度测验 (四)文字测验与非文字测验 (五)主观题测验与客观题测验

三 心理测量发展简史 1 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思想 (一)个体差异及其可测性思想

? 孔子:“性相近,习相远。”;

? 孟子:“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二)人才的内涵及其测量方法

? 三国时的魏人刘劭 :“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知人诚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之业兴矣。” ? 他把人的行为表现概括为9种,称为“九征” 。提出“八观”和“五视”的观察方法识别人才。 (三)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实践活动

? 孔子:将智力分成三个等级,即中上之人、中人和中下之人;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 董仲舒:“一手画方,一手画圆,莫能成。” ? 刘劭:《人物志》 ? 西周:“国学” 古代中国心理测量的特点 :

? 1.描述性的,定性的,而非定量的 ; ? 2.分类式的 ;

? 3.注重对人作整体的鉴定和评价,并倾向于和人的道德品质联系起来 ; ? 4.具有强烈的应用性质。 2 现代心理测量在西方国家的产生与发展 (一)心理测量的产生是社会的需要

? 工业革命成功后,对劳动力的需求急剧增加 ;19世纪,科学的发展和欧洲人道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二)心理测量的早期探索者

? 1.德国:冯特(W. Wundt) 2.英国:高尔顿 (F. Galton)

3.美国:卡特尔(James M. Cattell) 4.法国:比纳(A. Binet)和西蒙(T. Simon)

(三)心理测量的发展

心理测验运动从20世纪初兴起,20年代进入狂热期,40年代进入狂热期,40年代达到顶峰,50年代后转向稳步发展。在此期间,测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

? 斯坦福大学推孟(L.M.Terman)教授1916年修订斯坦福-比纳量表 ; ? 桑代克(E.L.Thorndike)编制了第一个标准化的教育成就测验;

? 人格测验的先驱克雷佩林(E.Kraepelin),他最早用自由联想测验来诊断精神病患者。

第二章 测量信度与随机误差控制 第一节 测量信度概述 1什么是信度?

相同被试在不同时间或不同场合下重复用同一测量工具或等价(equivalent)工具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consistency)程度。 信度反映了测量结果中,由于随机误差因素所带来的方差变异大小。信度越高,随机误差方差越小,测量结果越稳定。 经典测量理论(classical test theory, CTT)假设:

个体在某个测量上获得的分数结果是由真分数(true score)和随机误差分数组成的。 一群被试的观察分数方差等于他们的真分数方

差加上随机误差方差。

为观察分数方差;

为真分数方差;

为随机误差方差

测量的信度被定义为观察分数方差中由真分数方差所解释的比例,由下式表示:

为测量的信度,由上式定义可以知道,测量的信度是一个0.00到1.00的非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