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田地质学复习资料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煤田地质学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e9e380316fc700abb68fca3

荧光下 弱褐色 亮黄色 黑色 煤岩显微组分(maceral)是显微镜下可辨认的烟煤的有机成分,为煤的若相组成中的一种成分。 煤岩学的应用

煤岩分析资料为煤相分析、煤层对比、评价煤质、构造分析、鉴别氧化作用、确定煤化程度、恢复煤化作用历史、油气的预测等方面,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1、通过对有机显微组分、无机显微组分、煤岩类型结合煤层及围岩沉积相的研究,确定含煤岩系的沉积环境和煤相(孢粉分析、角质层分析、煤核鉴定)。

2、根据显微组分及其组合特征以及煤层的其他特征,进行煤层对比。 3、通过显微定量和煤级的测定,预测煤的结焦性,选择炼焦配煤,并为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4、通过研究煤中矿物成分的种类与赋存特征,预测煤的可选性与预防环境污染;

5、通过测定镜质体反射率,结合煤的分子结构、化学组成,探讨煤化作用及其物理化学变化实质;应用显微光度计与荧光显微镜测试煤化程度;

6、确定有机质的成熟度,进行油气评价预测。 工业分析(proximate analysis)以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四个项目表示的煤质分析的总称,也叫技术分析或实用分析, 1.煤中的水分 煤中水分含量分级:

低水分煤 ≤ 5% 中水分煤 > 5~15% 高水分煤 > 15% 2.煤中的灰分 煤中灰分分级

干燥基灰分Ad ≦10% 特低灰煤; ﹥10~15% 低灰煤; ﹥15~25% 中灰煤 ;﹥25~40% 富灰煤; ﹥40% 高灰煤

三个特征温度:

变形温度Deforming Temperature

软化温度Softening Temperature—灰熔点 流动温度Flowing Temperature

一般将ST作为衡量煤灰熔融性的指标。

3.挥发分用V表示,Vdaf%,固定碳用FC表示,FCdaf%。 根据煤的挥发分产率可以估计煤的种类。

Vdaf﹤20%低挥发分煤;﹥20~35%中挥发分煤;﹥35%高挥发分煤 4.固定碳:气态析出的化合物即挥发分,该挥发物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称挥发分产率,而残留固体有机质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称固定碳。煤中固定碳的含量随变质程度加深而增高。

煤的发热量Q:也称煤的热值,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燃烧后所释放的热能,用KJ/g或MJ/kg表示。发热量的种类:筒发热量、高位发热量、低位发热量。

煤的高位发热量,即煤在空气中大气压条件下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 煤的低位发热量,是指煤在空气中大气压条件下燃烧后产生的热量,扣除煤中水分(煤中有机质中的氢燃烧后生成的氧化水,以及煤中的游离水和化合水)的汽化热(蒸发热),剩下的实际可以使用的热量。 各种发热量有四种基准:收到基、空气干燥基、干燥基、干燥无灰基。 五种常用指标:空气干燥基弹筒发热量,Qb,ad,是测试的直接结果,需要换算。DT-b;空气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gr,ad,用于报出测试结果。GW-gr;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gr,d,评定煤的质量,研究煤质。DW-net;干燥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gr,daf,评定煤中有机质的性质,反映煤级。;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net,ar,反映煤的实际质量,煤炭计价的依据,以及燃煤工业炉的设计。

煤的粘结性是指煤粒在隔绝空气受热后能否粘结其本身或惰性物质形成焦块的能力;煤的结焦性是指煤粒隔绝空气受热后能否生成优质焦炭的性质。煤的粘结性是结焦性的必要条件,结焦性好的煤,粘结性也好;粘结性差的煤,其结焦性一定很差,粘结性好的煤,其结焦性不一定好,如气肥煤,粘结性很强,但焦炭裂纹多、强度低,故结焦性不好。

含煤岩系:指一套在成因上有共生关系并含有煤层的沉积岩系。其同义词有含煤沉积、含煤地层、含煤建造、煤系等。含煤岩系的简称即“煤系”。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三方面:岩石特征、旋回结构、沉积相。 煤系的旋回结构是煤系的重要特征,它反映了煤系沉积层序中有共生关系的岩性、岩相等特征有规律的重复交替现象。

利用岩石的粒度特征,称粒度旋回,利用岩层的厚度、层理类型,称为层序旋回,以岩性的规律性组合和交替为对象的,称岩性旋回,综合运用多种岩层特征确定出沉积相,从而反映出的旋回称为沉积相旋回。

沉积体系:成因上相关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的组合,即受同一物源和同一水动力系统控制的、成因上有内在联系的沉积体或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律的组合,其基本单元是相。

湖泊沉积体系与成煤作用的形成和发育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通常,湖泊沉积体系中湖泊三角洲地带和滨湖地带都是成煤的良好场所。 煤层是由古代植物遗体堆积起来,经泥炭化和煤化作用转变成的固体可燃有机矿产,是有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组成的层状沉积岩体。 补偿关系:(1)沼泽水面上升速度大于植物堆积加厚速度时,称为不足补偿或欠补偿。(2)沼泽水面上升速度与植物遗体堆积加厚速度大体一致时,称均衡补偿。可形成厚煤层。(3)沼泽水面上升速度小于植物遗体堆积加厚速度时,称过度补偿。

在正常地层层序情况下,直接位于煤层之下的岩层,称为煤层底板;而煤层的直接上覆岩层,称为煤层顶板。

总厚度:是煤层顶、底板之间各煤分层和夹石层厚度的总和; 有益厚度:指煤层顶、底板之间各煤分层厚度的总和; 可采厚度 :指在现代经济技条件下适于开采的煤层厚度。

最低可采厚度:按照国家目前有关技术政策,依据煤种、产状开采方式和不同地区的资源条件所规定的可采厚度的下限标准.

聚煤盆地的形成条件:古气候、古植物、古地理和古构造等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植物遗体的大量堆积-物质基础

2.古气候-繁衍、泥炭化和保存的前提条件 3.适宜的沉积古地理环境为沼泽发育、植物繁殖和泥炭聚积提供了天然场所。

4.古构造是作用于聚煤盆地诸因素中的主导因素。

一般来说,古气候、古植物条件提供了聚煤作用的物质基础,常作为聚煤盆地形成的区域背景来考虑;而古地理和古构造则是具体聚煤盆地形成、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聚煤盆地类型:拗陷型聚煤盆地和断陷型聚煤盆地。

成盆期同沉积构造是指在盆地形成演化过程中与含煤沉积同期的构造活动和构造形迹,又称聚煤期古构造。它包括同沉积褶皱和同沉积断裂两大类。

聚煤规律(或称煤聚积规律)则是指的是由于古植物发育与演化、古气候、古地理和古构造的综合作用和影响,聚煤作用总是在盆地的一定部位发生,在时空上表现出的规律性特征成为聚煤规律。

油页岩:又称油母页岩oil shale ,一种高矿物质的腐泥煤,为低热值固态化石燃料。油页岩主要是由藻类等低等浮游生物经腐化作用和煤化作用而生成。

煤层气是一种在含煤岩层中,以腐植性有机物质为主的成煤物质在成煤过程中自生、自储式非常规的天然气,俗称瓦斯,主要成分为CH4占90%以上。煤层气在煤层中生成,并以吸附、游离状态储存在煤层及邻近岩层之中。赋存状态: 主要赋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