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新闻学概论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说课新闻学概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ecedaa8195f312b3069a555

《新闻学概论》

一、课程定位与功能

《新闻学概论》是新闻学体系中的基础理论部分,是新闻专业学生必修的,是对于本专业其它课程具有理论统领意义的一门主干课程。

《新闻学概论》作为新闻学的基础理论课,研究和阐述的是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而新闻学的其它应用性课程,则揭示的是新闻传播的各个层面或者环节的具体规律。

学好新闻学的基础理论,熟悉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是学好新闻专业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正确分析新闻现象和有效指导新闻实践的重要前提。

二、本课程所培养的职业岗位能力

使学生掌握新闻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新闻传播发展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以便在今后的新闻工作中,能够以良好的理论素养指导新闻实践,并解决在新闻实践中碰到的新问题。

三、课程教学目标

《新闻学概论》属新闻学基础理论课程,指导学习者认识新闻传播活动特别是新闻传媒整体运作的规律和效果,为研究新闻史、掌握新闻业务技能提供帮助。

通过本课讲授,要达到三个基本目的:

1,了解新闻学和新闻理论的基础知识,理解并掌握一些重要概念;

2,使学生养成较好的理论概括和思辨能力,以及理论探索的兴趣;

3,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的理论观察、分析新闻现象和具体案例。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新闻的本质、特点和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为学习新闻史、新闻业务等课程奠定理论基础。对新闻史、新闻业务、新闻的伦理道德规范、媒介的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建立框架性的知识背景。

五、课程内容剖析

该课程系统讲授新闻学的产生与发展、新闻、新闻传播、新闻

事业的产生和发展、新闻事业的性质、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新闻自由与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及其与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比较、新闻工作的真实性原则、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舆论监督、新闻媒介的经营管理、新闻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新闻学核心概念以及与新闻密切相关的概念;新闻传媒产生的原因、条件、后果;新闻传媒发展的基本规律;新闻传媒的性质、功能与效果;新闻传媒与社会各领域互动关系;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新闻传媒的运行体制和管理模式;新闻传媒的受众特征、受众权利、受众定位;新闻选择的标准、流程;新闻从业者的专业理念及职业道德;世界主导新闻学理论。 六、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新闻学概论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应该抓住新闻传播活动的逻辑

起点——新闻与事实的关系,课程的重点也就由此而确定,具体涉及新闻的界定、选择、制作的基本原理和专业规范。

难点是课程较多涉及抽象的概念,而对象是一年级新生,一味地阐述理论容易造成枯燥、沉闷之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学中注意设置由现象导入理论,再由理论反观现象的循环,归纳与演绎的思维训练并重,由浅入深地讲解比较抽象的概念。为此,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关注当下的新闻以及这些新闻传播的方式,或者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或者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在解答中引入新闻学基本理论。 七、课程计划与模式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始终紧扣专业基础课的明确定位,以理论知识传授、思辨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来达成教学目标。主要特色包括:

1、制定科学、完善的教学大纲,把握教学节奏、凸现基础课特色。要求学生每周上课前完成课前阅读任务,并在课堂上以讨论发言形式加以随机检阅。

这种做法增加了本课程的修读压力,但非常有利于学生培养阅读书籍、自我学习、理性思辨的能力。同时,让他们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之外,通过课外阅读打下坚实基础,更有利于领悟课堂教学的内容。这种适当“加压”的方式十分契合理论型基础课程的教学,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2、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结合,充分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特

点。新闻学是一门强调实践的学科,不能关起门来学,而要关注现实。因此要求学生必须每天阅读新闻,关心重大报道和新闻实践现象。

我在本学期给广电新闻112班的要求是,每次上课前,按照学号次序,由一名同学上讲台,脱稿口述最近的三条新闻,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督促学生每天去关注新闻。

本学期给同学们还安排了读书笔记的作业,给同学们列了课外阅读的书单,要求学生在本学期每两个月上交一次读书笔记。

此外,课程中有些重点内容,要求同学们下去自己查阅资料,以讨论课的形式分组讨论,最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上台陈述自己查阅的资料、参考书目,以及自己的想法、观点。

这种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外学习结合的形式,十分有助于推动学生自我学习的意识和发觉自身的理论思辨潜质。

把课前陈述新闻、读书笔记、以及上课提问作为平时成绩。 八、教法、教学

本课程教学在抓好常规教学,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的

基础上,积极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掌握和综合运用。

1、注重课堂讨论,注意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关注新闻现象,思考其中的问题,展开辩论。如讲到新闻传播媒介这一部分,我们设定了“报纸会不会消亡?”,讲到新闻自律这一部分,我们设定“在特定情形下,记者是救人还是坚持做新闻?”,以这样的问题激起学生的讨论和辩论,使观点和知识得到深入理解,而不是满足于背下书本上现成的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