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期中整理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生理期中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f558f87cc22bcd126ff0cc2

生理期中整理

第三四节重点

① 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的概念及过程;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途径。 ② ABO血型分型;输血的原则;交叉配血试验主侧和次侧的概念。

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概念: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自行停止的现象。(用针刺破耳垂或指尖使血液自然流出,测定出血延续的时间,称为出血时间,正常人约为1~3min,一般不超过9min。) ·过程:1.受损血管收缩; 2.血小板止血栓形成; 3.纤维蛋白生成,血液凝固;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由两条凝血途径生成:启动方式和参与的凝血因子不同。

⑴内源性凝血途径: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通常由血液Ⅻ与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胶原接触而激活。 ⑵外源性凝血途径:组织受损时,组织因子(TF,FⅢ)暴露于血液与FⅦ形成复合物启动凝血。 ·血浆中生理性抗凝因素 1.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 由肝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合成; ? 主要是抗凝血酶Ⅲ;

? 与Ⅱa及Ⅸa、Ⅹa、Ⅺa、Ⅻa的丝氨酸结合而使其失活; ? 主要与肝素结合后发挥作用。 2.蛋白质C系统 ? PC由肝细胞合成,VitK依赖性;

? 包括PC、PS、TM(凝血酶调节蛋白)及PC抑制物; ? 水解Ⅴa、Ⅷa;抑制Ⅹa;促进纤维蛋白降解 ? PS可增强PC的作用。 3.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FPI) ? 是小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糖蛋白; ? 抑制Ⅹa,灭活Ⅶ-Ⅲ复合物;

? 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特异性抑制剂; ? 体内主要的生理性抗凝物质。 4.肝素(heparin) ?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分泌的粘多糖; ? 体内外均具有较强的抗凝作用;

? 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抑制Ⅱ的激活;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 ? 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原和TFPI;增强PC活性。 ·输血的原则

(一)输血的基本原则 1. 保证供血者RBC膜上的凝集原不与受血者血浆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反应。 ① 首先考虑输同型血;

② 紧急情况下,可考虑输少量异型血液(一般少于300ml),且速度要慢 。 2. 对育龄妇女和需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相合。 (二)交叉配血试验 ·主侧: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相配试验 ·次侧: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相配试验

? 两侧均不凝集,配血相合,可输血; ? 主侧凝集,配血不合,不可输血;

? 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少量、缓慢输血。

第 9 页 共 15 页

生理期中整理

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低温库存较久的血液,血浆中哪种离子浓度升高( )

A Cl- B.Ca2+ C.K+ D.Na+ E.有机负离子 2.下列哪种情况血沉加快( )

A.血沉快的红细胞置于正常血浆中 B.红细胞比容大

C.血浆白蛋白增多 D.血浆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增多 E.血液中血红蛋白增多 3.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 )

A.与血浆容积之比 B.与血管容积之比

C.与血细胞容积之比 D.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E.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4.有生命危险的急性失血量是指超过总血量的( )

.5% B.10% C.15% D.20% E.30% 5.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

A.白蛋白 B.球蛋白 C.珠蛋白 D.血红蛋白 E.纤维蛋白原 6.影响红细胞内外水分正常分布的因素主要是( ) A.血浆胶体渗透压 B.血浆晶体渗透压 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D.组织液静水压 E.毛细血管血压

7.血液中除去血细胞的液体部分是( )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D.血浆 E.血清 8.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将导致( )

A.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D.地中海贫血 E.溶血性贫血

9.在过敏反应时,其数量明显增加的血细胞是( )

A.淋巴细胞 B.嗜中性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E.单核细胞 10.白细胞计数通常只反映( )

A.血液中吞噬细胞数量 B.单核细胞数量

C.各种粒细胞总和数量 D.循环池中性粒细胞数量 E.边缘池中性粒细胞数量

11.已知供血者血型为A型,交叉配血试验中主侧凝集,次侧不凝集,受血者的血型为(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E.以上都不是 12.对红细胞生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

B.制造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是叶酸和维生素B12 C.只有Fe2+才能被肠上皮细胞吸

D.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在肾合成 E.雄激素可使红细胞数量增多 13. 血液凝固的主要步骤是( )

A.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B.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C.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D.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 第 10 页 共 15

生理期中整理

E.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14.对交叉配血试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主侧指供血者红细胞与受血者血清相混合,次侧指供血者血清与受血者红细胞相混合 B.对已知的同型血液输血,可不必做此试验 C.主侧和次侧无凝集反应,可以输血

D.主侧有凝集反应,不论次侧有何结果,均不能输血

E主侧无凝集反应,次侧发生凝集,在严密观察下,可以少量、缓慢输血 15.父母一方为A型,另一方为B型,其子女的血型为( )

A.只有AB型 B.只有A型和B型 C.只可能是A型、B型、AB型 D. A型、B型、AB型、O型都有可能 E.只可能是AB型或O型 二、填空题

1.正常成年人的血量占体重的 。

2.血浆的pH值是 ,其缓冲对物质主要由 组成。 3.血液的比重主要取决于 ,其次是 。

4.离心沉淀后的抗凝血液,上层是 ,中层是 ,下层是 。 5.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 构成;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由 构成。

6.影响毛细血管内、外水平衡的主要因素是血浆 渗透压:影响细胞内、外水平衡的主要因素是血浆 渗透压。

7.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溶液有 和 。

8.正常成人男性红细胞(RBC)的数量是 ,女性是 。 9.正常成人男性血红蛋白(Hb)的数量是 ;女性是 。 10.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是 和 。 11.红细胞成熟的主要因素是 和 。

12.红细胞生成调节的主要因素有 、 和 。 13.正常成人白细胞数量是 ;血小板数量是 。

14.大多数凝血因子是在 合成的,其中因子Ⅱ 、Ⅶ 、Ⅸ、Ⅹ合成需要 参与。

15.以罗马数字编号的凝血因子中,存在于血浆以外的是 ,不是蛋白质的因子是 。 16.启动内源性凝血的因子是 ;启动外源性凝血的因子是 。 17.红细胞膜上含有A凝集原者的血型可能是 和 血。 18.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者的血型可能是 和 血。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一节重点

① 心脏的泵血过程;各心音的特点及产生机制;

② 心动周期、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心指数的概念; ③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第一心音

·产生机制:由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导致心室振动以及血液撞击动脉壁形成。 ·声音特点:音调较低,持续时间较长

·临床意义:是心室收缩开始的标志反应房室瓣的功能 ·第二心音

·产生机制:由心室舒张、动脉瓣关闭血液撞击大动脉根部及心室内壁形成。

第 11 页 共 15

生理期中整理

·声音特点:音调较高,持续时间较短。

·临床意义:是心室舒张开始的标志;反应动脉瓣的功能。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一次收缩射出的血量。成年人安静状态下约为60-80ml。简称搏出量。 ·射 血 分 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等于搏出量乘以心率。约5L/min。简称心输出量。 ·心指数:每平方米表面积的心输出量,约3.0-3.5L/ (min ·m2)安静和空腹状态下,称为静息心指数。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一)搏出量:1.前负荷 2.后负荷 3.心肌收缩能力 (二)心率

第二节重点

① 自律性,窦性心律,有效不应期,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的概念; ② 工作细胞及自律细胞跨膜电位形成机制; ③ 影响自律性、兴奋性和传导性的因素; ④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其生理学意义。

·自律性:心肌组织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或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 ·窦性心律: 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节律。

·窦房结控制潜在起搏点的机制:①抢先占领 ②超速驱动压抑 :人工心脏,渐停

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当心室肌细胞膜电位由静息水平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时,Na+通道处于( ) A.静息状态 B.备用状态 C.激活状态 D.失活状态 E.复活状态 2.心室肌动作电位1期复极是由于下列哪种离子流动的结果( )

A. K+外流 B. K+内流 C. Na+内流 D.Ca2+内流 E.Cl-内流 3.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是下列哪些离子跨膜流动的综合结果( ) A. Na+内流,Cl-外流 B. Na+外流,Cl-内流

C.Ca2+内流, K+外流 D. K+内流,Ca 2+外流 E. Na+内流, K+外流 4.心肌动作电位3期复极是由于膜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增高所致( ) A. K+ B. Na+ C. Cl- D.Ca2+ E.Mg2+

5.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4期恢复细胞内、外离子正常浓度梯度靠( ) A.细胞膜渗漏 B.单纯扩散

C.经通道易化扩散 D.经载体易化扩散 E.钠-钾泵主动转运 6.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

A.动作电位O期去极的速度 B.动作电位复极末期的长短

C.阈电位水平的高低 D.钠-钾泵功能 E.动作电位2期的长短 7.浦肯野细胞和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区别主要是( )

A.4期自动去极化 B.3期复极速度不同

C.平台期持续时间相差较大 D.1期形成机制不同 E.O期去极速度不同 8.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0期去极是由于( )

A.Na+电导增加 B. Na+电导降低 C. Ca2+电导增加 D. Ca2+电导降低 E.K+电导增加 9.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 )

A.阈电位为-40 mV B.静息电位仅为-70 mV

C.O期去极速度快 D.4期自动去极速率快 E.动作电位没有明显的平台期 10.给予有效刺激,心室肌产生期前收缩的期应在( )

A.绝对不应期内 B.局部兴奋期

第 12 页 共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