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试卷及答案.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试卷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f5637dd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54

A.时间上离散、幅值上连续 B.时间、幅值上均离散 C.时间、幅值上都连续 D.时间上连续、幅值上量化 6.测试装置能检测输入信号的最小变化能力,称为( d )。

A.精度 B.灵敏度 C.精密度 D.分辨率

7.测试装置的脉冲响应函数与它的频率响应函数间的关系是( b )。

A.卷积 B.傅氏变换对 C.拉氏变换对 D.微分 8.多种信号之和的频谱是 c 。

A.离散的 B.连续的 C.随机的 D.周期的

9.二阶装置,用相频特性中?(w)??90时所对应的频率w作为系统的固有频率的估计值,该值与系统阻尼率的大小(b )。

A.有关 B.无关 C.略有关系 D.有很大关系

10.滤波器的上、下截止频率为fc2,fc1,中心频率f0;则它们的关系是( a )。

A.f0=0fc2?fc1 B.f0=

fc2?fc1f?fc1 C.f0=c2 22三、简答题(共30分)

1.测量按测量值获得的方法进行分类有哪些?(6’)

答:直接测量——指无需经过函数关系的计算,直接通过测量仪器得到被测值得测量。(等精度直接测量和不等精度直接测量);(2’)间接测量——指在直接测量值的基础上,根据已知函数关系,计算被测量的量值的测量;(2’)组合测量——指将直接测量或间接测量与被测量值之间按已知关系组合成一组方程(函数关系),通过解方程组得到被测值得方法。(2’)

9

2.重复性误差和迟滞误差有何区别? (6’)

答:重复性是指测试装置在输入按同一方向做全量程连续多次变动时,所得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一般来说正行程的最大重复性偏差为?Rmax1,反行程的最大重复性偏差为?Rmax2,重复性误差取这两个最大偏差中的较大者,再以满量程输出yfs的百分数表示。即

rR??Rmax) ?100%(3’

yfs迟滞是测试装置在正反行程中输入输出曲线的不重合程度。即

rH??Hmax?100% yfs式中,?Hmax是正反行程间,对于同一输入虽的最大差值。(3’)

3.什么是不失真测试,不失真测试的条件是什么?(4’)

答:若A0,t0都是常数,如果一个测试装置,则有y(t)?A0x(t?t0),即认为该测试装置实现了不失真测量。(2’)这表明,输出信号较输入信号,幅值放大了A0倍,时间上滞后了t0,波形一致。对上式作傅里叶变换,有Y(?)?A0e特性应满足如下条件A(?)?A0?

4.下面四个图分别是哪一种滤波器的幅频曲线特性图,并说明各自的工作特征。(4’)

?jt0?X(?)。所以,若要实现输出波形不失真,其幅频、相频

常数;(?)??t0?。(2’)

10

答:①低通滤波器 0?f?f2之间为通频带,f?f2的频率成分极大地衰减;(1’) ②高通滤波器 f1?f??之间为通频带,f?f1的频率成分极大地衰减;(1’) ③带通滤波器 f1?f?f2之间为通频带,其它的频率成分极大地衰减;(1’) ④带阻滤波器 f1?f?f2之间为阻带频率,其它的频率成分通频带。(1’) 5.试叙述信号的采样和截断的过程是怎样实现的,结果如何?(5’)

答:采样就是对时间历程x(t)进行等时间距离的信号“摘取”,以便于计算机的存储和计算分析。(2’)而由因为计算机只能对有限长的信号进行处理,所以,必须截断过长的信号时间历程x(t)进行截断,即对信号加窗。所加窗宽为T的矩形窗函数w(t),其傅里叶变换W(f)是一个无限带宽的sinc函数。(2’)采用矩形窗函数w(t)截断采样信号,就是将采样信号x(t)s(t),乘以时域有限宽矩形窗函数w(t);其时域和频域数学描述为

x(t)s(t)w(t)??X(f)?S(f)?W(f)(1’)

6.电器式传感器包括哪几种,各自的工作原理如何?(5’) 答:包括电阻式、电感式、电容式三种。

电阻式传感器工作原理:把被测量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一种装置;(2’) 电感式传感器工作原理:把被测量如位移转换为电感量变化的一种装置;(2’) 电容式传感器工作原理:把被测物理量转换为电容量变化的一种装置。(1’)

11

四、计算题(共20分,每小题10分)

1.对称方波的波形图如图所示。求傅里叶级数的三角形式展开,并画出频谱。

解:由图可知,它是正负交替的周期信号。其直流分量为:a0?0(1’),其脉宽等于周期的一半,即??T1,(1’)将此代入式可得 2E?w1sinnw1?2?2Esinn?;b?0(3’)

nnw1?n?22an??因此,对称方波的傅立叶级数三角函数形式为:

f(t)?2E1n?2E11?sin?cosnwt?(coswt?wt?w1t??111?n2?35)(2’)

(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