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8-2019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f88e434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6c

2018-2019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基础?运用(共10分)

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人生有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②这就是说一个人的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如初经洗_____(绦 涤)。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从此,山水就镌(juān juàn)刻在他的记忆里。 .

③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了。进入这个阶段,人是激愤的,不平的,忧虑的,疑问的,警惕的,复杂的。人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牢骚不辍。山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山,水自然不再是单纯的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的主观意志的载体,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人就会这山望了那山高,不停地攀登,争强好胜,与人比较,怎么做人,如何处世,绞尽脑汁,不知迂回,不懂退让,机关算尽,永无满足的一天。因为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圆的,人外还有人,天外还有天,循环往复,绿水长流。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jiǎo jiào)呢? .

④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恹恹终日,郁郁终生。但是有一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炼,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人这个时候便会正襟_____(威 危)坐,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了了有何不了。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正是: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世本是世,无须精心去处世;便也就是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镌刻(juān) .B.镌刻(juàn) .C.镌刻(juàn) .

计较(jiǎo) .计较(jiǎo) .计较(jiào) .

洗绦 正襟危坐 ..洗绦 正襟威坐 ..洗涤 正襟威坐 ..

D.镌刻(juān) .计较(jiào) .洗涤 正襟危坐 ..

(2)根据文意,文中划线词语解释恰当的一项是 A.不辍:辍,车辆川流不息之意;不辍,在文中是停下的意思。 郁郁:心里苦闷,(忧愁、气愤等)在心里积聚。

B.不辍:辍,车辆川流不息之意;不辍,在文中是停下的意思。 郁郁:草木茂盛,文中指心情愉悦。

C.不辍:辍,停之意;不辍,在文中是不停的意思。 郁郁:草木茂盛,文中指心情愉悦。

D.不辍:辍,停之意;不辍,在文中是不停的意思。 郁郁:心里苦闷,(忧愁、气愤等)在心里积聚。

(3)古往今来,关于人生境界的对联和书法作品极多。下列选项中对书体判断和对联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联为行书,联语是“观大海者难为水,悟自心时不见山”。上联感悟到个体面对自然的渺小,下联则强调反视内心更可以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B.联为小篆,联语是“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强调做人应该像翠竹那样虚心,像梅花那样有着铮铮傲骨。

C.联为楷书,联语是“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意在表明做人要追求自我内心的宁静,不要汲汲于功名利禄。

D.联为草书,联语是“斗酒纵观廿一史,炉香静对十三经”。喝酒观史,焚香读经,此联既能明静心读书之志向,又不乏豪气干云之气概。

2.(2分)王铭老师的学生在学校开展的“书香校园”读书活动中荣获“阅读小明星”称号。

下面是校刊小记者采访王老师的部分内容,请你根据王老师的回答,补充小记者的问题,注意语言要得体。 小记者: ?

王铭老师:我希望学生多读书,更希望他们用心体会,读好手头的每一本好书。不要泛泛而读,要用心揣摩语言,关注细节,体会情感。在读的过程中,最好能圈点勾画,做点摘抄或笔记。

3.(2分)请你为下面一则消息拟一个简短的标题(不超过20个字)。 标题:

“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出生了!此事一出,引发了从媒体到业界到专家等诸多方面的巨大的争议。百余名科学家联合声明表示谴责,国家卫健委要求立即调查核实。

11月26日,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

消息一出,质疑声不断,有媒体对此提出了一连串疑问,如何能够证明这对双胞胎婴儿能够天然抵抗艾滋病?因为也不可能现在就让婴儿接触艾滋病传染,这是有悖伦理道德的。如果这对双胞胎一生都没有经历过可能感染艾滋病的环境或行为,又如何证明她们天然抵抗艾滋病?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林琦作为业界代表对媒体表示:“这事件已经远远超出了技术问题的范畴,后果不可预测,一定是伦理争论的焦点。”

二.古诗文阅读(共22分) 4.(6分)古诗文默写

(1) ,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富贵不能淫, ,威武不能屈。(孟子《富贵不能淫》) (3)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争渡,争渡, 。(李清照《如梦令》)

(5)在《饮酒》中,表明诗人从大自然中悟到了无法言说的人生真谛,陶醉其中的诗句是 , 。

5.(5分)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列各题。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内容写的是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赴边塞慰问在对吐蕃的战争中获胜的将士。

B.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作为唐玄宗特使的王维轻车简从,内心颇为孤寂。 C.颔联表面上实写所见景物,其实更是即景生情,并以景自况。诗人觉得自己好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出“汉塞”,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

D.尾联继续写出使一事。经过长途跋涉,诗人终于在萧关遇到了侦察兵,却没有遇到前线统帅,情绪很是低落,为没能圆满完成出使任务而感到遗憾。

(2)自然风光在唐代诗人笔下特点鲜明,美如画卷。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诗描写了边塞风光 的特点;崔颢的《黄鹤楼》中“ , ”两句诗描写了晴空之下极目远眺,满眼都是草木葱茏的景象。 6.(11分)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乙】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①时,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信钓于..城下,诸母漂②,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③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④母。”

(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