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文言文练习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语文七年级下文言文练习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f950160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c3

语文七年级下文言文练习题 《伤仲永》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邑人___ 扳___ 环谒___ 泯然___ 2.解释加点的词

?.世隶耕( ) ?.未尝识书具( ) ?.借旁近与之(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稍稍宾客其父( ) ?.余闻之也久( ) ?.从先人在家( ) ?.受之天也( ) ?.卒之为众人( ) ?.今夫不受之天( )

⑴.泯然众人矣( ) ⑵.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 ) ⑶.称前世之闻( ) ⑷.父异焉( ) 3.解释下列多义词。

父利其然也( ) 贤于材人远也( )

A、然 B、于 于舅家见之 ( ) 泯然众人矣( ) 环谒于邑人 ( ) 4.翻译下列句子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译: B.父利其然也。

译: C.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译: D.邑人奇之

译: E.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译: F: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 。 5.填空

《伤仲永》的作者是 _代的王安五。他字 _,号_ ,是杰出的_ 家、 _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6.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是( )

A、借旁近/与之 B、金溪民/方仲永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7.课内语段阅读

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找出文段中的通假字,并注音释义。

?.解释词语。

①传一乡秀才观之 ______ ②指物作诗立就 ______ 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______ ④或以钱币乞之 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

?.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

?.开头介绍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仲永的天赋才华从哪些事情可以说明,请举两例。

?.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什么?其具体做法怎样?

?.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阅读文言文要注音字的读音,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①卿( )②涉( )③邪( )④孰( )⑤遂( )⑥岂( ) 2.依据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当涂掌事: ②涉猎: ③才略: ④大兄:

3.对“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正确翻译是:

4.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并用成语写一段文字。

(1)比喻人学识尚浅。( ) (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以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6.本文与《伤仲永》一文都是谈学习的重要性的,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答:

7、翻译下列各句。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蒙乃始就学。

?结友而别。

口技

1、《口技》的作者是( )朝的 ( ),这篇文章节选自 ( ) 朝 ( )编选的笔记小说 ( ) 。 2、课文对声音的描述可谓惟妙惟肖:

?描述一家四口深夜被犬吠惊醒之后,各种声音有

?描述突遭大火时“百千齐作”的声音有

3、课文中有三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情动作:

?在口技人摹拟四口之家的生活图景时,听众表现出全神贯注并听得细致入微的样子:

?在表演者摹拟一家人醒而复睡以后的情形时,听众的神情动作的变化是:

?在表演者摹拟火灾时,听众“如临其境”,其表现为: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京中有善口技者(善: )?会宾客大宴(会: )?施八尺屏障(施: ) ?众宾团坐(团: )?妇拍而呜之(呜: )?奋袖出臂(奋: )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几: )

5、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有何作用?

6、文中总领全文,集中表现口技表演者技艺精湛的一个词是 。

7、下列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指: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B、善:京中有善口技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 C、毕:众妙毕备 群响毕绝 D、坐:满坐寂然 口技人坐屏障中 8、下面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

B、本文既可以当作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C、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属正面描写。

D、文章结尾处道具的重现,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明题意。 9、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时间词语:

表示突然发生: 表示同时发生: 表示相继发生: 表示在特定时间内发生: 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 10、翻译下列句子: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阅读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1、表演者摹拟深夜中一户四口 ( )的情景,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全文从三个方面突出表演者技艺高超:( )、( )、( )。 12、与“宾客意少舒”中“舒”的意思相同的是( ) A、心情舒畅 B、动作舒缓 C、舒筋活血 13、与“不能名其一处”中“名”意思相同的是( ) A、莫可名状 B、至理名言 C、有名无实 14、选文第三段对声音的描写的特点是( )

A、声音由小到大B、声音由远到近C、声音由内到外 D、声音由单一到混合 15、翻译下列句子: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

16、按要求摘出原句: 对声音作概括描写的句子: 文中议论的句子:

17、作者在选文第一段中怎样表现口技之“善”的?

18、你认为口技人的表演“妙”在何处?

两小儿辩日《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给加点字注音。

盂( ) 沧( ) 孰( ) 汝( ) 多知( )乎 2.解释下列加点词。

?两小儿辩斗( )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