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测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中国古代史测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fa7c61026fff705cd170a43

中国古代史测试题

一、选择题(10分)

1.“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叛乱,举世称殇??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不易之方向。”这是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几年前访问大陆时拜揭何处的祭文( ) A 黄帝 B 尧 C 舜 D 禹

2.儒家思想在我国占统治地位开始于( ) A 春秋战国 B秦朝 C 西汉 D 东汉

3.秦统一后,为维护皇权,巩固统治,加强对官员的监察管理。其中,中央分管监察百官的是( ) A 博士 B 丞相 C 太尉 D 御史大夫

4.《汉书》记载“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这段史料相应证的是( ) A 昭君出塞 B 西汉设西域都护 C 张骞出使西域 D 开辟丝绸之路

5.中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皇帝,他统治期间民族关系和睦,被少数民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的是( )

A 武则天 B 唐太宗 C 唐玄宗 D 汉武帝

6.丝绸之路、玄奘西游、郑和下西洋等展示的学习主题是( ) A 弘扬佛法 B 西部开发 C 民族融合 D 中外交往

7.孙中山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习英国。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的。其历史依据是我国古代实行的(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科举制

8.一个东汉地主会计算自家的田地面积,你知道可能会来自那本书( ) A 《缀术》 B 九章算数 C 《伤寒杂病论》 D 《道德经》

9.印刷术的发明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其中雕版印刷术发明于( ) A 秦朝 B 汉朝 C 隋唐时期 D 明清时期

10.《清明上河图》问世以来,就受到史学家的关注,这主要是由于( ) A绘画题材广泛 B反应了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画家的风格和技巧成熟 D迎合了人民对民俗话的好感

11、(12分)材料一、 皇帝

中央: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地方: 郡县制

材料二、

材料三、“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隶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 请依据材料回答:

(1)材料一是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它开创于那个朝代?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是什么?(3分)

(2)材料二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朝代的一位皇帝,它是谁?他是如何从政治上和军事上加强材料一的制度的?(3分)

(3)材料三反映了唐太宗什么样的治国思想?为此他是如何做的?(举两例)他在位时历史上称为什么?(4分)

(4)材料一的创立者和材料二中人物对儒家学说分别持什么态度?各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12、【爱我中华民族】(7分)

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各民族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请根据你所学的历史

回答有关的问题:

(1)秦朝和汉武帝时期对待少数民族的共同政策是什么?( 1分)

(2)昭君出塞发生在那位皇帝时?这是哪一政策的典型?(1分)

(3)中央加强对边疆的管辖最远可追溯到那个朝代的哪一历史事件?元朝和清朝对西藏管辖的机构分别是什么?(3分)

(4)唐朝时为唐和吐蕃“和同为一家”做出杰出贡献的有哪些人?(1分)

(5)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哪一政策实现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发展?学习这一历史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1分)

13【繁盛的汉唐】(9分)

(1)汉朝开创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局面是什么?有何影响?(1分)

(2)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是在什么时候?起重大作用的人物举两个。他们是如何实现这一鼎盛时期的?(举两例)(3分)

(3)汉唐时期汉族和少数民族和睦相处。请你各举一例来说明。(2分)

(4)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叫做什么?请再各举一例,说明出现在汉唐时期的盛世局面。(3分)

14【专制制度发展历程】(7分)

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跟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是密切相关的,请回答

(1)我国历史上地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名称.(1分)

(2)西汉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

(3)元朝政府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实行了什么制度?(1分)

(4)明朝时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采取了许多措施,请你列举其中一条。清朝哪一机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2分

(5)这一制度在哪一重大事件后结束?结束时间?(2分)

15【我国古代经济制度或措施】(5分)

(1)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什么经济措施来巩固统一的?(1分)

(2)汉武帝为了实现大一统在经济上采取什么措施?(1分)

(3)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都在北方,魏晋南北朝以来人口南迁,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什么时候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1分)

(4)清朝实行什么政策导致“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从中你的道什么启示?(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