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笔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语言学概论笔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fafbcd19e31433238689303

一个义项。

(2)语境使词义具体化。词义有概括性,如“人”的词义概括了一切制造工具并使用工

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但是,词义又可以指整类事物中的某些或某一个个体。什么时候指整类,什么时候指个别成员,由语境决定。如:

“忽然来了一个人……我便问他,‘吃人的事,对么?’……”

第一个“人”特指当时来的那一个人;第二个“人”则是泛指,可以指被“吃”的

一个或一群。这都是在上下文语境中确定的。

(3)语境增加临时性意义。有些词出现在一定语境中的时候,词义增添了一些新的义素。

如“观鱼”的鱼一定是获得,突显了[+活]这样的义素,“煎鱼”的鱼一般是死的,添加了[-活]的义素。这些义素是“鱼”由上下文临时赋予的。

3. 会话原则

(1)合作原则: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

(2)礼貌原则:得体准则;宽容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同情准则 4. 言语行为

言语行为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 (1)言内行为:指说话人运用语言结构规则说出有意义的话语的行为。 (2)言外行为:指说话人的话语要达到的目的和意图。 (3)言后行为:指说话人说出话语后达到的结果。

※ 词义和句义的关系

1. 词义是句义的有机组成部分,句义的实现离不开词义,离开了词义,句义也就无以生

成和理解。

2. 句子是一个词的上下文语境词义的具体化,词义的单一化离不开所在句子整体的意

义。

3. 句子出于意义表达的需要,有可能带给词义一临时性的变化,赋予词语以新的理性意

义或附加色彩,甚至使某些词不表意或意义虚化。

4. 句义不等于词义的简单相加。每个词义都明确,不一定能保证句义是明确的。

5. 词义和句义都受到特定语境的制约和影响,导致词义和句义的确定或不确定,词义不

确定必然引发句义的歧义,而句义的不确定未必引发词义不确定。

第六章 文字和书面语

第一节 文字和语言

一、文字及其作用

1. 性质:文字是标记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1)文字是一种符号系统,它有符号的一般特性但又有区别于一般符号的特性。

(2)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文字包括音、形、义三个要素,用形通过音

来表意。

(3)与语言这种听觉符号相对,文字是一种视觉符号。

(4)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存在必须依赖于语言。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

是第二性的。

(5)文字具有全民性,没有阶级性。

(6)文字完善并扩大了语言的交际功能。文字的产生克服了语言的时空局限性。文字吧

语言记录下来,从而可以保留前人的文明成果,大大促进了文明的发展。

2. 特征: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形”,每个字必须能读出音来。这是文字的本质。 (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 (2)文字符号是成系统的 (3)文字是有形的书写系统 (4)文字书写时有规则的 3. 文字产生的原因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语言。语言是社会中成员间的联系纽带,没有语言,人类社会是

组织不起来的。但是,凭口耳相传的语言有它的局限性,因为声音是一发即逝的,人脉说话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只靠口耳相传,所及的范围是很有限的。人们为了克服这种局限性,经过长期的摸索,发明了文字,使语言除了说和听的形式以外又增加了一种写和看的形式。因此,文字是为了克服语言的局限,在语言基础上产生的,是语言的书写符号。 4. 作用

(1)文字的发明使人类的交际跨越了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使语言的交际功能更为完

善。

(2)文字使人类文化得以积累,这主要体现在历史流传和创新知识两个方面,是人类进

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

(3)文字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文字使思维有了二维空间中分布的形体表象,并可以在空

间中留存,反复多次思考琢磨,从而对思维能力进行再训练。

(4)再文字基础上产生的书面语对语言的规范起一定作用。

二、语言与文字的关系

1.(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2)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所以每一种文字都必须适应自己所记录的语言的结构特点和

语音特点

.(3)但是文字和语言毕竟不是一回事。用什么形体去记录语言,其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不同的语言可以采用相同的文字形式,同一种语言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文字形式。

※ 文字的特点及其和语言的不同之处

(1)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语言,文字却是随着社会发展后来才出现的。

(2)语言有它的局限性,因为声音是一发即逝的,人们说话要收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文字克服了这种局限性,是声音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

(3)语言包括音和义两部分,用一定的声音来表达一定的意义;文字则有字形、字音和

字义三个方面。字形是文字所特有的。文字是用“形”通过“音”来表达“义”的。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形”,每一个字必须能读出音来,这是文字的本质,这样才能用文字的“形”记录语言的语素、词等单位。

(4)语言的特点制约着文字的特点。但是用什么形体去记录语言,期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不同的语言可以采用相同的文字形式,如英、法、德、西班牙等语言都采用拉丁字母;而同一种语言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文字形式,如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问有拉丁字

母和斯拉夫字母两种拼写法。

2. 汉字和汉语的关系

汉字较好地适应了汉语的结构特点,两者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1)汉语的语素基本上是单音节的,而汉字的语素音节文字特细基本上符合汉语的结构

特点。

(2)汉语音节结构简单,语言中同音语素和同音词很多,而书面上用形体各异的汉字来

表示,祈祷了区分同音语素和词的作用。

(3)汉字具有跨越方言,沟通古今的作用。

(4)汉字不进是“看”的,而且也是“读”的,它可以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音来读。 ※ 不能从字形上判断一个字的具体读音,虽然有些形声字的声旁可以确定大致读音; 汉字往往可以通过字形确定义类,如形声字的形旁(意符); 字形不随读音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节 文字的起源、发展和改革

一、文字的起源

记事的图画是文字的前身。文字起源于图画,所以有人把记事的图画叫做“图画文字”。

二、文字的发展

1. 文字的发展可以从两个角度考察:

(1)文字记录语言的完备程度:从不能全面完整地记录到能够全面完整地记录语言。 (2)造字的方法:文字的发展经历了表意、表意见表音、表音三个阶段。 2. 独立的文字体系必须具备的条件

(1)把整幅的画简化或拆散成单个的图形,一个图形跟语言里的一个语素或词相当; (2)这种图形可以重复使用而所表达的意义不变;

(3)把这些图形做线性的排列,依照它们的顺序念出来,也就是语言里的词的顺序。顺

序不同,意思也就不同。(从原始文字进化到文字体系,用借音的办法扩大文字所能记录的语词的范围,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3. 文字的发展过程

(1)最古老的文字是6000年前在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它与古埃及的圣书字,中美洲

的玛雅文字以及我国的汉字是世界上独立形成的古老文字体系,即自源文字,它们都是意音文字。

(2)现代字母文字的演变过程

(3)造字的方法不外表意和表音两种。从表意到表音位是文字造字方法发展的总趋向。 4.概念

(1)表音文字:通过使用一套完整的字母来标记音位或音节,从而拼写语言中的词或语

素的文字体系。根据表音文字字母所表示的读音单位的不同,他可以分为音节文字和音位文字两种,前者如日语假名,后者如英文、法文等。表音文字使用方便,看到字就可以读出音来,又叫拼音文字。

(2)意音文字:用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结合起来所创造的文字体系。意音文字的字体结

构中既有表示字义的成分,又有表示字音的成分。世界上独立形成的古老的文字体系(自源文字)都是意音文字,汉语的形声字时期典型代表。

(3)字母:拼音文字的书写单位。一个字母基本上就代表语言中一个音素。一种文字体

系一般只要数十个字母符号。

(4)笔画:现代汉字成形的最小单位。书写时从落笔到笔提起叫做“一笔”或“一画”。 (5)部件:从笔画到字的结构过程中的中间单位,是一种在结构上不成字的笔画块。 (6)偏旁:合体字进行第一次切分而产生的两个部分。就是切分合体字产生的一级部件。 (7)字符:文字符号。是文字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 (8)词语文字:文字的全部或绝大多数字符只与语言的词语相联系的文字。它是根据字

符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划分出来的一种文字类型。

(9)语素文字:文字的全部或绝大多数字符只与语言的语素相联系的文字。它是根据语

素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划分出来的一种文字类型。

(10)音节文字:以音节为最小的书写单位,一个符号表示一个音节的文字。梵文、日

语的假名是其代表。

(11)音位文字:以音位为书写单位,一个符号表示一个音位的文字。英、法、德、意、

俄等文字是其代表。

(12)自源文字:从创立文字起就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是从文字形体来源角度划分出

来的。它的形体、体系都源于自身,是独创性的。古代埃及文字、楔形文字都是自源文字。

(13)他源/借源文字:借用或参照其他文字的形体或体系而建立起来的文字。它是从文

字形体来源角度换分出来的。现今大部分文字都是他源文字。

(14)文字的创制:指现代社会里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特别是政府或语言学家

为没有文字的民族创制文字,不涉及历史上各种民族语言的文字的创制过程。

(15)象形文字:又叫表形文字,是指用经过简化的图形作为符号来记录语言的词或语

素的一种初期的文字体系。它是记事图画简化的结果,是文字发展的最初阶段,最大特点是见形知义,但它形体复杂,难写,难记,难认,无法表达抽象意义。

(16)形声字:运用表意和表音两种方法创造出来的汉字。一部分字符表示字的意义类

属,一部分字符表示字的读音。

三、文字的改进和改革

1. 文字要进行改进与改革的原因

(1)语言对文字的制约。如日语有借用汉字发展到发明假名。 (2)文字的书写形式与语言实际发音的矛盾:文字的保守性。 2. 文字改革的基本类型

(1)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变,只是对正字法的个别字符和个别规则进行调整。 (2)整个文字类型不变,但是字符类型改变。如1928年土耳其进行的文字改革,使用

拉丁字母拼写的新土耳其文全面代替了用阿拉伯字母拼写的旧土耳其文。

(3)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都改变。如越南原来使用汉字作为他们的表意文字,现在

改用拉丁字母的表音文字。

※ 汉字体系还不能改革实现拼音化的原因 (1)汉字有区别同音语素或同音词的作用。

(2)和拼音文字相比,汉字有更强的超方言能力。目前普通话还不普及,汉字起到沟通

各方言地区交际的重要作用,有利于维护统一。

(3)和拼音文字相比,汉字具有更强的超时间性。

(4)汉字已经记录了丰富的文本,汉字对于文化遗产的继承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节 书面语

一、口语和书面语

1. 口语:主要诉诸于叫记者听觉系统的语言口头形式

特点:表达形式灵活多样,语言结构简单,用词简短,词汇量有限

2. 书面语:主要诉诸于叫记者视觉系统的通过书写形式固定下来的语言表达形式 特点:规范化,主要用于庄重、严肃的场合 3. 两者的关系

(1)联系:书面语实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是

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口语的发展可以推动书面语的发展,而书面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规范口语的作用。

(2)分工:两者使用的物质形式不同,口语是听的,书面语是看的;两者应用的场合不

同,因而在表现风格上有差异,口语一发即逝,且发展变化快,书面语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与超越时空性。总之,口语和书面语是同种语言的不同的风格变体。

二、文字和书面语

1. 文字扩大了语言交际手段,是书面语存在的基础,没有文字就没有书面语。 2. 书面语是文字记录下来的语言,文字是书面语的书写工具。 3. 文字属于文字学研究范畴,书面语属于语言学研究范畴。

三、书面语的保守性和书面语的改革 1. 言文脱节的原因

(1)不同的物质载体形式对不同时空交际的影响。人民只能听到同时代的人说话,听不

到早一时期的书面语,这种情况促进口语的演变。可是人们不但能看到同时代的书面语,也能看到早一时期的书面语,能够模仿早一时期的书面语写文章,因而口语中已经消失的词语和句式,往往在书面语中还继续保留。

(2)宗教经典、法律条文,它们的权威性使人们不敢轻易改动其中的字句。优秀的文学

作品和历史、哲学等名著也起着类似的作用。因此在书面语的保守力量特别强的条件下,往往形成言文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