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土石坝滑坡事故经验教训综述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水库土石坝滑坡事故经验教训综述更新完毕开始阅读4fe67781f121dd36a22d8204

土石坝工程’2002年第2期

判明是滑坡性裂缝还是沉陷性裂缝。滑坡性裂缝的宽度和错距的发展,开始缓慢,当土体开始滑动时逐渐加快。但沉陷性裂缝的宽度和错距的发展始终是逐渐减慢的。如果检查裂缝发展,在两端有向下弯曲延伸的趋势,裂缝两侧产生相对的错动,挖坑检查,发现裂缝两侧有明显的擦痕,裂缝较深处向坝趾方向弯曲时,几乎可以肯定是滑坡性裂缝,应加强观测,并记录裂缝宽度与错距发展情况。

②位移观测。土石坝坝坡在短时间内出现持续而且显著的垂直位移与水平位移时,也是滑坡的前兆。特别是出现连续水平位移,而且上部垂直位移出现正值(向下),下部垂直位移出现负值(向上),这说明滑坡体陷落而下部隆起,如再出现纵向裂缝,就可判断为滑坡的征兆,这种滑坡常称为剪切型滑坡。即使坝顶没有出现裂缝,但垂直与水平位移都不断增加,这可能是塑流型滑坡的征兆。

③浸润线观测。通过坝体测压管水位观测,可以了解浸润线的变化情况。当库水位不变,浸润线出现急剧升高时,可能由于孔隙压力与渗透压力的作用,使下游坝体中土的抗剪强度降低,增加了滑动力。如排水设施堵塞失效或坝体中土料分布不符合排渗原则,以致浸润线高于设计值,必将危及坝坡稳定。因此,应加强观测。

④渗漏量观测。包括坝基、坝体和绕坝渗漏的观测。在观测渗漏量的同时,也要观测库水位与浸润线,对照分析,作出运行情况和判断,简明分析见表5。

表5 库水位、浸润线与渗漏量观测结果判断土石坝运行情况表 序号 1 2 3 4 5 库水位 升高 升高 升高 升高(或无变化) 无变化或略降低 浸润线 升高 降低 降低 升高(或无变化) 急剧升高 渗漏量 增加 减少 增加 显著减少 显著增加 运行情况判断 运行正常 上游坡和坡脚上游淤积 测压管堵塞失效 反滤排水设施堵塞 防渗设施遭到破坏 表5中4、5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危及背水坡的稳定,必须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或防护措施。此外,对渗漏水的浑浊度,也需要密切注意。如发现有浑水涌出,说明坝基、坝身土体已出现集中渗漏,更应及早采取措施。

⑤孔隙水压力观测。安设有孔隙水压力观测设施的土石坝,在施工中或已成土石坝尚未固结以前,应定期进行孔隙水压力观测,并绘制孔隙水压力等值线图,为防止施工过快或复核坝坡稳定,及时提供资料。

5.土石坝滑坡的抢护与处理

上述滑坡防止措施,实质上是排除土石坝坝体滑坡的形成条件。一旦出现滑坡的迹象时,首先必须判明滑坡仍处于发展阶段还是达到稳定阶段,然后据以确定采取紧急抢护措施或进行永久性的加固处理。在抢护或处理前,要查清造成滑坡的原因,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其原则是设法减少滑动力与增加抗滑力,具体做法可归纳为“上部减载”与“下部压重”。如因坝体渗流作用而滑坡时,必须采取“前堵后排”的措施。“上部减载”的做法在滑坡体上部,陡坡部分进行削坡,然后尽量挖除滑坡体上部松土;“下部压重”的做法,在滑坡体前缘处做压重固脚并放缓坝体坡度。

23

水库土石坝滑坡事故经验教训综述

5.1 滑坡的紧急抢护

为防止险情继续恶化,必须及早采取以下的紧急抢护措施: (1)上游坡由于库水位骤降而引起的滑坡

①要考虑迅速停止放水,使库内保护一定水位,有利于避免滑坡体继续下滑。 ②将滑坡体上部松软土体挖掉,修整成比较平缓的坡度,裂缝上侧的陡坝也应适当进行削坡,以防因坡度过陡而继续坍滑,其下部应做成缓坡倾斜面,以利排水,但坝顶应留有足够的宽度,以利抢险工作的进行。

③潜水或用其它方法摸清水下滑坡体的前缘位置,据以采用抛石或沙袋等临时性的压重固脚。

(2)下游坡由于水库蓄水渗漏而引起的滑坡

①对较大的滑坡,宜尽可能适当降低库水位,以免下游坝体的浸润线继续抬高,扩大浸润区,增加滑动力,减低抗滑力。但水位降落不超过设计的允许降落速度,防止上游坡也发生滑坡,加剧险情的恶化。

②在坝体质量很差、渗漏严重、又不能降低水位的情况下,可在迎水坡抛土,以减少通过坝体的渗漏量。

③在滑坡体的坡面开沟导渗,使滑坡体中的积水能很快排除。 ④在滑坡体上部挖除松软土体,并对裂缝上侧陡坎部分进行削坡。

⑤如滑坡体底部前缘达到或超过坝趾,应采取抛石压重固脚措施。此外,因坝内输水管断裂渗漏和管的外壁被渗流淘刷所引起的滑坡,或对土石坝与混凝土、圬工建筑物接触部位的渗漏滑坡以及绕坝渗漏滑坡等,都可以采取上述办法,进行临时抢护。 5.2 滑坡稳定后的处理

当滑坡稳定后,为确保水库安全,应对土石坝提出彻底的处理措施,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开挖回填

滑坡体的开挖,应视滑动方量大小而定。如体积较小的滑坡,最好全部开挖,再用原设计要求的土料分层回填夯实。如滑坡体方量很大,全部开挖回填确有困难,可以将松土部分挖掉,然后用设计要求的土料进行回填夯实。对在紧急抢护时的滑坡体上部已经进行开挖及裂缝上侧的陡坎部分的削坡,在彻底处理时,应重新回填夯实。回填土应从下部开始,由下而上,分层填土夯实。在回填土前,应将开挖面洒水湿润,将表层刨毛或耙松,再填土夯实,以利结合。对地基淤泥层或压缩性土层尚未清除或清除不彻底而引起的滑坡,应在坝趾处挖穿淤泥层,回填透水料(下游坡脚),做成固脚齿槽,同时采取压重固脚措施。

(2)放缓坝坡

对设计坝坡陡于土体的稳定边坡所引起的滑坡,在彻底处理时,应放缓坝坡,并将原有排水体(系指下游坡)接出至新坝趾。如滑坡前浸润线逸出坡面,则新旧土体之间应设置反滤排水层。放缓坝坡必须通过稳定计算,在没有试验资料确定计算指标时,也可参照滑坡后的稳定边坡确定放缓的坝坡。

(3)压重固脚

严重滑坡,滑坡体底部前缘往往滑出坝址以外。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滑坡段下部采

24

土石坝工程’2002年第2期

取压重固脚的措施,以增加抗滑力。一般采用镇压台,在同时起排水作用时,也有称为压浸台的。压重固脚的土料最好用砂石料。在砂石料缺乏的地区,也可用风化料或与坝体相同的土料,但应夯压至设计要求的密实度。有排水要求的,要同时考虑排水体的设施。镇压台的尺寸,应根据使用材料和压实程度,通过试验和计算确定。

(4)防渗设施

水库蓄水后,因浸润线抬高,产生滑坡,一般都需要解决防渗问题。在高水头的作用下,产生渗透破坏,引起下游坡滑坡,或者由于水分骤降,引起上游坡滑坡,使防渗体遭到破坏,均应根据具体情况降低库水位或放空水库,彻底修复防渗体或予以加强,同时还应考虑下游导渗设施,予以改善。

(5)排水设施

对于渗漏引起的下游坡滑坡,当采用压重固脚时,在新旧土体以及新土体与地基间的接合面应设置反滤排水层,并与原排水体相连接。对由于排水体堵塞而引起的滑坡,在处理时应重新翻修原排水体,使其恢复排水作用。对因减压井堵塞引起地基渗流破坏而造成滑坡的,应对减压井进行清洗或改善,恢复其效能。 5.3 在抢护和处理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造成滑坡的原因不同,采取的处理措施也有区别。但任何一种滑坡,都需要采取综合性的处理措施,如开挖回填、放缓坝坡、压重固脚和防渗排水等,而非单一方法所能解决的。在处理时,一定要严格掌握处理质量,确保工程安全。

(2)在滑坡处理中,特别是在抢护过程中,一定要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工作。 (3)在迎水坡滑坡的抢护过程中,一定要摸清水下滑坡的位置,然后进行抛石或沙袋固脚,防止滑坡继续发生。切不可在滑坡体上抛石或沙袋,这样既不能固脚,又加大了滑动力,反而会促使滑坡继续发展。

(4)对滑坡性的裂缝,原则上不应采取灌浆方法处理。因为浆液中的水份,将会降低滑坡体与坝体之间的抗剪强度,对滑坡稳定不利,而且灌浆压力也会加速滑坡体下滑。如必须采用时,一定要有充分论证,确保坡体的稳定。

(5)滑坡体上部与下部的开挖与回填,应该符合“上部减载”与“下部压重”的原则。开挖部位的回填要在做好压重固脚以后进行。下部开挖,要分段进行,切忌全面同时开挖,以免引起再次滑坡。

(6)不宜采用打桩固脚的方法处理滑坡,因为桩的阻滑作用很小,不能抵挡滑坡体的推力,而且打桩震动反而会助长滑坡的发展。

参考资料

[1] 王清友,防止滑坡,提高土石坝建设水平,清华大学水利系,1985 [2] 水利部工程管理局主编,全国水库垮坝登记册,1981.10 [3] 水利部水利管理司,全国水库垮坝登记册(1981~1990),1993.6 [4] 牛运光,土坝滑坡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水利水电技术,1979(3)

[5] 井佑文,黄英华,福建省土坝滑坡情况及处理措施的调查与分析,水利水电技术,1985(8)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