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运动障碍学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第三章 运动障碍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040b05a312b3169a451a499

3)多发生于轴向旋转加入到弯曲和压迫时。 4)后侧椎间盘脱出多见。

5)重复负荷导致椎间盘脱出:在循环疲劳负荷中,压力、屈曲和侧屈的结合能够在很低的负荷水平下产生椎间盘脱出。 9.简述腰椎间盘脱出的后果

从力学角度和生物学角度来看,腰椎间盘脱出可产生一下不良后果。

(1) 导致髓核内压降低,椎间盘对屈曲的结抗力降低,腰椎的稳定性降低; (2) 增加了相邻板层之间的剪切力,使得运动节段节段进一步倾向与力学破坏; (3) 压迫周围组织,引发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导致坐骨神经痛等; 以上因素相互影响,并可形成恶性循环,加速椎间盘的退变进程。 10简述背屈终末感和跖屈终末感都是坚硬的原因

答:1.正常的背屈终末坚硬是因为屈膝位限制来自韧带结构,伸膝时限制来自 腓肠肌的长度或抵抗。

2..跖屈的终末感坚硬是由于来自关节囊,韧带和背屈肌的抵抗。 11.简述足畸形的分类。

答:1.外翻足:足不同程度的旋前,外翻。.

2.内翻足:足不同程度的旋后,内翻,足的内侧缘离开地面。 3.仰趾足:用足跟走路,足的前部不与地面接触。 4.马蹄足:用跖骨头走路,足跟不着地。 5.弓形足:过高的足弓或中空足. 12.简述影响肌力减退的因素。

肌力减退是最大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减少的状态。

(1).年龄因素:在生长发育的早期阶段,人的肌力逐渐增大,肌肉增大增粗,至生长发育的顶峰后,随年龄增加表现出肌力逐渐减退,肌逐渐萎缩。

(2).废用性肌萎缩:废用性肌萎缩是尽管肌肉收缩等存在,但由于肌肉使用过少而产生肌肉萎缩及肌肉减退,属于废用性综合征的症状之一。

(3)肌源性肌力减退:肌源性肌力减退主要在肌营养不良,为多发性肌炎中可见。 (4).神经肌肉接头病变:神经肌肉接头病变是一组神经肌肉接头部传递。 (5).神经源性肌力减退:神经源性肌力减退是因神经障碍而使其支配的肌肉萎缩。 (6).厌食,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13.简述肌张力异常的两种情况。

肌张力异常有两种情况;肌张力增强,肌张力减退。 (1).肌张力增强

肌张力增强典型状态有痉挛及强直两种情况。 痉挛是与牵张速度有关,牵张的亢进状态。

强直是依赖于肌肉长度的牵张反射的亢进状态。除此之外还有混合型肌张力增强特征的状态。

14.简述肌痉挛的产生机制。 (1).脑肉化学产生机制学说。 (2).神经生理学的发生机制学说。

a.r运动神经元亢进学说。 b.痉挛的 运动神经元亢进学说。 c.突触前抑制减弱学说。 d.返回抑制学说。 e.肌肉本身性质的变化。 15.简述化学发生机制学说。 (1).脑内化学发生机制学说。 (2).纹状体—苍白球病变学说。 (3).间接路径活动亢进学说。

16.简述肩肱关节的结构、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

肩肱关节是由肩胛骨的关节盂与肱骨头连接而成的球窝关节,因肱骨头的面积远远的大于关节盂的面积,且韧带薄弱、关节囊松弛,故肩肱关节是人体中运动范围最大、最灵活的关节。关节盂为一上窄下宽的长圆形凹面,向前下外倾斜,盂面上被覆一层中心薄、边缘厚的玻璃样软骨,盂缘被纤维软骨环即关

节盂唇所围绕。关节盂唇加深关节盂凹,有保持关节稳定的功能。肱骨头 为半圆形的关节面,向后、上、内倾斜,仅以部分的关节面与关节盂接触,故极不稳定。肱骨大结节朝向外侧,构成结节间沟的外壁,小结节朝向前侧,成为结节间沟的内壁。肩肱关节囊的纤维组织构成的松弛的囊壁,环绕在关节的周围。关节囊的后壁起始于关节盂唇和关节盂缘,远端止于肱骨解剖颈,前壁起始部依滑膜隐窝的有无而异,关节囊远端的最高平面止于肱骨解剖颈的上缘,最底平面止于肱骨干骨膜。关节囊的内面衬以滑膜,向下沿肱骨解剖颈反折至肱骨头软骨面的周围。

肩关节的韧带主要有喙肩韧带、盂肱韧带、喙肱韧带。

肩部关节的运动比较复杂,各关节既有单独运动,又有相互间的协同运动,肩部关节有内收、外展、前屈、后伸、内外旋转等运动,以及由这些运动综合而成的环转运动。

17.简述肘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

肘关节是一个复合关节,由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三个单关节,共同包在一个关节囊内所构成。

(1) 肱尺关节:由肱骨滑车与尺骨滑车切迹构成,属滑车关节,可绕额状轴

作屈、伸运动。

(2) 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和桡骨头关节凹构成,是球窝关节,可作屈、伸

运动和回旋运动。因受肱尺关节的制约,不能进行外展、内收运动。

(3) 桡尺近侧关节:由桡骨环状关节面与尺骨的桡切迹构成,为圆柱型关节,

只能做旋内、外运动。

与肘有关的韧带有尺侧副韧带、桡侧副韧带、桡骨环状韧带等。

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三个单关节被包在一个关节囊内,形成一个关节腔,因而构成了一个复合关节。无论从结构上还是功能上讲,肱尺关节都是肘关节主导关节。所以肘关节的主要运动形式是屈、伸运动,其次是由桡尺近侧关节与桡尺远侧关节联合运动,完成前臂的旋内,外运动。 18.简述腕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方式。

桡腕关节由桡骨的桡腕关节面和三角形的关节盘组成关节窝,与近侧列顽固

的手舟骨、月骨、三角骨组成的关节头共同构成。手舟骨、月骨、三角骨之间被坚韧的韧带连接在一起,几乎没有活动,可以将它们看成一块骨,尺骨由于被三角形关节盘隔开,不参与桡腕关节的组成,因此从结构上看此关节属于简单关节。

腕关节韧带包括掌侧韧带、背侧韧带、以及内在骨间韧带3个部分。

该关节在机能上与腕骨间关节一起组成联合关节,共同完成较大幅度的屈、伸和内收、外展等复杂运动。 19.简述运动肩关节的主要肌。

(1)屈曲:三角肌前部、胸大肌锁骨部、(补)喙肱肌、肱二头肌短头(外旋位)

(2)伸展运动:三角肌后部、背阔肌、大圆肌、(补)肱三头肌长头(内旋位)

(3)外展:冈上肌、三角肌中部、(补)肱二头肌长头(外旋位)、肱三头肌长头(内旋位)

(4)内收: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补)三角肌后部 (5)外旋:冈下肌、小圆肌、(补)三角肌后部 (6)内旋:胸大肌、肩胛下肌、大圆肌、背阔肌、(补)三角肌前部 (7)环转运动:屈伸、内收外展及内外旋的复合运动。 20.简述肩关节稳定性的结构基础。

肩关节是全身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其稳定性主要依靠静态稳定结构以及动态稳定结构来维持。

(1) 静态稳定结构:静态稳定结构主要包括软组织、喙肩韧带、盂肱韧带、

盂唇、关节囊以及关节面的相互接触、肩胛骨的倾斜和关节内压力。

(2) 动态稳定结构:动态稳定结构主要包括肩袖、肱二头肌及三角肌。肩

关节周围的肌在运动过程中收缩产生动态稳定作用,其作用机制体现在四个方面:肌本身的体积和张力、肌收缩导致关节面之间压力增高、关节的运动可以间接使周围静态稳定结构拉紧以及收缩的肌本身有批屏障作用。

21.简述肩关节背侧肌的触诊顺序。

斜方肌的起始——背阔肌(上肢后方伸展、内收、内旋)——大圆肌——小圆肌(肩外旋位)——冈下肌——冈上肌——菱形肌(与斜方肌下部纤维垂直走行)——肩胛提肌(与斜方肌上部纤维垂直直行)——三角肌后部纤维——小圆肌附着部——冈下肌附着部——三角肌肩峰部——三角肌锁骨部——肱三头肌长头(肩外展下肘伸展) 22.简述肩峰下滑囊炎的病因病机。

(1)继发于冈上肌肌腱炎或冈上肌断裂:这是引起本病的最常见原因,由于解剖上的因素加上肌腱的退行性变或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而致磨损导致炎症的产 生,部分或全部断裂,而刺激滑囊发病。反之,肩峰下滑囊有病变时也隐藏着冈上肌肌腱的病变(邻近组织病变而继发)。

(2)直接撞击:肩部遭受明显的外力撞击如打、碰、撞等造成急性炎症。 (3)间接暴力:多为肩部外展部位遭受间接暴力所致,如跌倒手、肘部着地,暴力沿上臂传达至肩,引起肱骨头与肩峰挤压滑囊而造成。

(4)直、间接暴力引起者伤后滑囊多见为血肿,继发于其它疾病可表现为水肿。

23.简述肩周炎的治疗措施 肩周炎一般氛围三个阶段,因此肩周炎的治疗也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症状治疗。 (1) 急性期:也叫冻结进行期,此时肩部出现剧痛,夜间更为明显严重者会

影响睡眠,在肩关节的前方、后方、肩峰下及三角肌处有压痛。同时因为疼痛会引起周围肌保护性的痉挛,可导致关节活动受限。一般疼痛持续2~3周。这个时期应该减少或不做肩部运动,可以遵医嘱服用药物止痛、镇痛或局部封闭,但不能做理疗、热敷、推拿以及烤电等。

(2) 慢性期:又叫冻结期。此时疼痛开始慢慢减退,但肩部活动障碍却越来

越严重,一般持续几个月至一年左右,由于疼痛缓解,可以进行适当的锻炼来活动肩部,理疗、热敷、推拿等豆科仪实行,并可做些力所能及的肢体运动,如太极拳等。

(3) 恢复期:也叫解冻期,此时肩部基本没有疼痛感,局部肌、肌腱、血运

等逐渐有所改善,局部粘连也逐渐吸收。这个时期可以做理疗,也可忍痛加大肩部活动力度。

24.简述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影像学分型。

(1)内收或外展型损伤:最常见。X线正位片所见骨折线为横行,骨折轻度向内或向外成角,远折端呈内收或外展状态。侧位片上均无明显向前或向后成角、错位改变。肱骨外科颈骨折常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表现为撕脱的碟型骨折片。

(2)伸展型骨折:是间接外力引起的损伤。X线特点为骨折线横行,骨折向前成角,远折端向前错位,肱骨头后倾,关节面向后。

(3)屈曲型损伤:是较少见的间接外力引起的损伤。骨折向后成角畸形,远折端向后上移位。

25.简述肘关节肌的触诊顺序。

肘关节肌的触诊顺序 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总伸肌——小指伸肌——尺侧腕伸肌——旋后肌(尺侧腕伸肌的深层)——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食指伸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指浅屈肌(桡侧腕屈肌下方)——掌长肌——尺侧腕屈肌。 26.简述尺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步骤。 尺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断步骤

(1)病史:要做出尺侧副韧带损伤的正确诊断,详细询问病史很重要。 (2)体格检查:肘部体格检查包括视诊、触诊、动诊、量诊、关节稳定性检查、肌力检查以及全面的神经肌系统的检查,同时需检查同侧的肩关节和肩胛骨。

(3)肘关节外翻角度的检查是诊断肘内侧副韧带损伤的重要依据,检查方法是固定肘关节的远近端,保持患肘屈曲30度,施加外翻应力。如果肘尺侧副韧带处疼痛,关节间隙明显增大则有助于诊断。

(4) 在抗阻力握拳屈腕活动下做外翻试验,这是鉴别单纯内侧副韧带损伤还是合并有前臂屈肌腱起点断裂,如此时肘外翻角度减少,松弛感减少或消失,则为单纯韧带损伤。 27.简述运动腕关节的主要肌。

运动肩关节的主要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