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寺庙大全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上海寺庙大全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042b52d453610661ed9f461

生。马相伯原籍江苏丹阳。他5岁起开始读书,12岁时到上海,先后在依纳爵公学(即徐汇公学)、徐家汇神学院等学府求学,并以特优成绩获神学博士学位。他语通六国,学贯中西,是近代中国教育界德高望重的领军人物。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民国名人于右任、邵力子等都是他的门生弟子。他在学界的地位至为崇高,是复旦大学的第一任校长。

51. 九峰禅寺

小昆山园北坡顶峰山上,小昆山位于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小昆山镇境内,在县城西北,地处九峰之西南端,呈东南西北微斜走向,有南北两峰。全山似“8”字状,望之如覆盎,远望如卧牛之首,故又称“牛头山”。 泗洲塔院又名九峰寺,座落于小昆山北峰,南宋乾道元年(1165)释心古建。山门有四大金刚,寺内有18罗汉,暮鼓晨钟,具备了江南名刹的宏大气派。清顺治五年(1648),顺治帝南巡,提出寺院大殿应易向面朝北京。康熙帝四十四年(1705)南巡时,曾书“奎光烛影”扁额。现经市宗教局,市区佛协同意,批准修复现为九峰禅寺,现任主持戒法

52. 延寿寺

石湖荡镇李塔街88号,延寿寺位于松江区西南,李塔街李塔院内。李塔始建于初唐时期,因唐太宗李世明第十三子曹王李明任苏州刺史时所建,自古称名李塔,塔高30余米,七级方形,砖木结构,内有木梯拾级而上,塔身四周有砖雕佛、菩萨像二百余尊。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落实宗教政策之下,经松江区人民政府批准。于2001年正式开放,更名“延寿古寺”。现任住持灵彻法师为使道场清净庄严,不提劳苦尽心尽力,现已初步完成了大雄宝殿、天王殿、三圣殿、功德堂、僧寮等初期建设!

上海寺庙大全

45

53. 大方禅院

新浜镇赵王村(大方村),大方禅院(又名大方庵),位于上海市松江区新浜镇西南大方村(今属赵王村)。为清代中叶寺院,迄今有200余年的历史。原为四合院式寺院,方砖铺地。院前原有银杏两株,院中原有榆树两株,皆为古树名木,清荫如盖,环境宜人。大方庵建国前后住持为三根法师。

大方禅院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有广能和尚舟行西来,驻锡创建,名大方庵。历为浦江西南信众礼佛道场,历史上地处僻壤,兵家不到、官吏稀至。甲寅秋,广能去芦隐庵卓锡,徒承法继之。寺院地处松江、青浦、金山三区的交界地段。1927年,老一辈革命家陈云同志在青浦、枫泾、新浜、小蒸一带进行地下活动,领导枫泾农民暴动时,此处曾是暴动指挥部所在地,现东厢房设有“枫泾暴动陈列室”。后被松江区人民政府列为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为松江区文物保护单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恢复宗教活动;1994年1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登记为佛教活动场所,并逐步修复寺院。其间,县(1998年6月22日松江撤县建区)人大赵事坚副主任代表政府性修方丈代表区佛教协会,数度往返主持修复工作。因交通欠畅(石子、黄沙机耕道路),自然进展艰辛,一砖一瓦运载不易,经三年而初成。原因大火焚毁的后殿较前更殿宇壮严,气势宏敞。原老榆银杏于文革中砍去,故重新栽种银杏两株,其他花木若干。围墙周建,挡风马头墙为门。黄墙乌瓦,俨然菩提道场。现有前殿和大殿两座主要建筑,以及附属房屋等设施。

1994年暮春初夏,为发展寺院佛教事业,寺院礼请又海法师晋院主持寺院工作。在殿宇佛教文化的充实之中,带动两序大众和十方善信精进薰修,培养后学。举贤荐能,于2006年3月于晋寺12年后退居让贤,俨然慈悲长老。

2006年3月10日,在区宗教办高飞主任,新浜镇陈炳权镇长。松江区佛教协会会长、西林寺方丈悟端大和尚的送座中,能慧法师荣任大方禅院监院,继承又海老法师的佛业,确立大方禅院六条修学理念。大方禅院根据中国佛教协会提出的人间佛教思想的内涵作了界定:即“以文化阐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修学净化人心,以慈善回报社会,以团结促导进步,以经济带动发展”为修学理念。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方信众净土乐境。

上海寺庙大全

46

为了正法久住,佛日增辉,大方禅院正实施整体规划:扩建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念佛堂、讲经堂、放生池等佛教道场功能性建筑。以大众的共襄,终成十方善举。

上海寺庙大全

47

青浦区

54. 青龙古寺

白鹤镇青龙村,坐落在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的青龙古寺,是一座有着近1300年悠久历史的古刹。青龙寺创建于公元743年(唐天宝二年),当时寺名为‘报德寺’,俗称青龙寺。80年后,时至公元821年(唐长庆元年)古寺重建,改名‘隆福寺’。在寺旁建塔,塔名‘隆福寺塔’,俗称‘青龙寺塔’,又名‘青龙雁塔’。青龙古寺地处江南繁华的水乡,所以香火兴旺,佛事鼎盛。在当时的僧俗四众弟子中享有盛名。公元1062年(宋嘉祐七年),杭州梵天寺僧人了空法师来青龙寺弘扬天台宗,因此改寺名为‘隆福教寺’。由于弘法笃信,使青龙古寺远近闻名。历经岁月的变迁,寺塔均遭摧损。时至公元1299年,画家、水利专家任仁发祖孙三代相继出资修葺寺塔。这次规模宏大的修葺,竟长达44年。修葺一新的青龙古寺更加雄姿勃发。300年后,到公元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寺塔再度重建。直至公元1715年,清康熙皇帝南巡江南,慕名游寺,亲书‘精严寿相’匾额,御赐寺名‘吉增禅寺’,并御赐水晶观音一尊、紫衣袈裟一袭、鎏金书画扇一柄为镇寺之宝。当时青龙古寺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华丽,享有‘佛塔为天下之雄’美誉,为当时江南着名佛教丛林之一。以后,青龙古寺历遭战火灾害,一度烧成废墟。到公元1834年(清道光十年)古寺重建。而后,又遭兵灾,殿宇建筑毁废大半。是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使青龙古寺得以重建。1993年经上海市和青浦县人民政府批准,青龙古寺重新对外开放,青龙古寺佛教事务、佛事场所恢复重建工作正式开始。上海市佛教协会授权青龙古寺监院光云法师组建青龙古寺修复委员会。光云法师率四众弟子,发心宏愿,多年艰苦不懈地努力,终于使青龙古寺十分繁复艰辛的修建工程坚持至今。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地藏殿等相继落成。寺内香火兴盛,梵音缭绕,瑞象屡现。尤为瞩目的是青龙古寺,尊尊白玉佛像,庄严非凡;座座红木佛龛,华贵增色。步入今日之青龙古寺,叩拜礼佛,诵经加持,朝钟暮鼓,格外吉祥。万千信众,到了青龙古寺,目睹佛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无不称之为:‘中国唯一,世界罕见’!青龙古寺所在的青浦区白鹤镇自古便是着名的江南市镇,是上海最早的对外贸易港口,亦可谓上海最早开埠之地,是近代上海港口的起源地之一。它形成于唐代中期,后逐渐发展,至南宋达到了顶峰。后因河道淤塞,赖依生存和发展的港口条件丧失,才渐趋衰落,衰变为一小集镇。从现存史迹来看,青龙古寺所在地曾有‘三亭、七塔、十三寺、二十二桥、三十六坊’,享有‘小杭州’之美称。青龙古寺周围曾有过书法家米芾、藏书家庄肃、水利专家郏覃和画家任仁发、政治家章质夫等当时各界名人的足迹,陆游、范仲淹、苏轼苏辙兄弟、秦观、张先、赵孟俯等知名人物也曾在此驻足。这也是青龙古寺在当代得以兴旺发展的深厚的历史积淀,造就了其‘海纳百川、时尚风雅’的市镇风格和文化渊源。

上海寺庙大全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