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一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2016年初一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测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06eda7a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c3

2016年初一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全卷95分,加卷面书写5分,共100分。)

亲爱的同学们,新的语文学习之旅开始了,你的人生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你一定感受到了童年那美好而又朦胧的梦,一定领悟到了成长经历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一定体验到了大自然美丽而又奇特的四时之景。现在,当你手捧这份试卷时,作为你们的朋友,真诚地希望你们能迎接生命旅程中的又一挑战:认真阅读思考,说出自己的独特体会,充分运用生活积累,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预祝你们旅途顺利、快乐!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共18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和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1)你只会感到更高miǎo( )、深远,并让qī( )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

(2)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粗犷( )。 .(3)她憔( )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

2.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2分) ?

①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②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不响。 3.默写诗文。(5分)

①“ ”,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②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

③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 ⑦ _______________ ,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⑩我寄愁心与明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以下文学常识正确的是( )2分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汉族。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B朱自清,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背影》,散文集《踪迹》、《欧游杂记》、《你我》等。

C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班级: 姓名: 考号: D《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撰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5.对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分

A“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这句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式。

B“冬天,雨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这句话既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式,又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

C“我们班的小明同学,爬起树来像猴子一样灵巧。”这句话用了拟物的修辞方式。

D比喻分成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形式。 语言的实际运用(5分)

6.近几年,母亲节已悄然在我国盛行,如果你所在的班级要开展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活动,请你结合活动的主题,拟一条短信送给你的母亲。(要求:中心明确,语言简练,有文采,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30字以内)(3分)

7.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交友原则,古今中外的诗文中有很多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和故事。相信你也积累了不少。(2分)

名言警句:

故事(仅仅写出故事的题目就行): 二、阅读与探究【27分】

(一)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回答问题:(12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6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 ② 太丘舍去( ) .. ③尊君在不 ( ) ④去后乃至( ) .. ⑤下车引之 ( ) ⑥元方入门不顾( ) ..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并“下车引之”来缓和关系,可“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说说你的看法。(2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满分15分】 课外阅读与探究(15分)

(二)点燃一个冬天 游 睿 山村的冬天就是来得早,寒气在十月刚过就开着队伍铺天盖地地卷过来。村里的人似乎都有些怕了,早上八点还没有多少人起床。只有几根玉米杆子被寒气冻得瑟瑟地颤抖。孙老师和自己的女人却早早地起床了。

“瘟天,又是下雨。”女人没好气地骂着,“一连倒了这么多天,天上的水也该倒得差不多了。” 孙老师笑了笑。大块大块的谋早就堆在了操场的角落。孙老师说:“生火吧,我已经听到孩子们的脚步声了。”

女人望天,叹气。“瘟天!”女人又咧咧地骂。走路的时候一步比一步用力,只差把地踏出一个坑。女人用了几块木炭放在了煤的中央,然后嗤地划了根火柴。“瘟天,还下雨,我们这冬天就无法过了。”女人说。 孙老师知道,女人说的是煤。这点煤是女人用背篓一块一块背回来的,女人背煤背得很辛苦。女人想用这些煤度过这个冬天。孙老师不说话,他听见了孩子们的脚路着水的声音。这声音渐行渐近。孙老师就想起他们沾满黄泥的裤腿,露出脚趾的胶鞋,贴着脸皮的头发和准备钻进嘴里的鼻涕……孙老师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个雨天。”

这时孩子们来了。整整齐齐的叫了一声老师好。孙老师喂喂的应着,说放下书包,快来烤烤,烤干身上我们马上上课。【A】学

生们就如一群鱼儿一样游在那堆火旁边,一边伸出湿漉漉的裤腿和鞋,一边在雾气里说着谁早上没等谁,谁昨天放学后看见了孙老师做什么了。孙老师笑着招呼,都来烤烤,别冻着了。

女人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半晌,女人说,我有事先走了,你们慢慢烤。女人挎着背篓慢慢地被雾帘遮住。远处渐渐的有了狗叫或者一两声鸟儿的私语。

下午放学了,雾还没怎么散。孙老师和孩子们挥手,不断说着再见。孙老师说:“天黑得早,早点回。住远一点的,要走两个多小时呢。”孩子们点头。

看孩子们走远,女人放下背篓。背篓里是满满的一背姜干柴。 “哟,原来你是在弄柴,有了柴我们不就没事了吗?”

女人给了孙老师一个白眼。女人说:“你早早地就把学生放回家了,人家还不是在路上贪玩?”

“谁说的?他们可都是听话的孩子,放学就回家了呀。”孙老师说。

“你不相信?我今天上山遇到了一个家长,他说你们怎么老留学生的课呀。可我们放学很早的。你想想,学生们是不是没听话?枉你还那么热心。”女人愤愤地说。 女人说完,就看见孙老师已经出了学校的门,脚步把寒气撞得哗啦哗啦响。

傍晚的时候,女人做好了饭菜。孙老师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抱了一大捆干柴。

“看到啥了?”女人问。

孙老师放下柴火,说:“看见了。他们在路上的一个草坪里玩。我批评了他们几句,放学是得早点回家。”

女人说:“你看你。唉。”女人摇摇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 这天晚上,寒风又把村庄哗哗破破摇了一个晚上。女人和孙老师在床上翻来翻去。女人说:“听见没有,下雪了。”孙老师说:“听见了,下就下吧。”

“可我们没有煤了,准备着冻死?” “我们不是有干柴吗?怕什么呢。” “那点干柴能维持多久?”

孙老师翻了翻身:“能维持多久就多久。睡觉,睡觉,明天还有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