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四、五单元教案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四、五单元教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06f45fbc8d376eeaeaa3165

明确:⑴为自己,他珍惜的怀念的是年轻貌美的侍萍;他的温情、他的深爱只能给那个梦中的回忆中的梅侍萍,而不是眼前这个白发苍苍的鲁侍萍。可以这样说,真实的鲁侍萍的出现,打碎了他心中的虚幻的梦境,让他倍觉震惊。因此,他才会现出他的冷酷的自私的真面目来。⑵为自己:真正的要弥补罪过,表达忏悔之意,求得内心的安宁。⑶为侍萍:想让鲁安度余生,为她提供生活保障。

10.要完全认清周朴园这个人物复杂的、多层次的内心世界,把握周朴园的复杂性格,是有着相当的难度的。先看作者怎么说?

?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 1997年12月11日,北京上演了“北京人艺”排演的新版《雷雨》。剧中周朴园的扮演者郑榕,此时已是73岁高龄,在此之前他扮演这个角色有400多场。当掌声响起时,郑榕自己却说,到了这次演出,我才刚刚弄明白,周朴园是怎样一个人。 ──2002年6月10日CCTV—10(科教频道)《人物》栏目

连郑榕先生这样杰出的艺术家尚且有这样的体会,更何况我们在座在大家呢?──也许,这恰恰是《雷雨》的魅力所在吧?

三、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看来,一千个读者,也会有一千个周朴园和鲁侍萍了!这超越了中国传统戏剧中“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的脸谱化单一模式,表现了生活的深度和厚度。这也正是作品的魅力所在!课后可利用今天学会的揣摩人物语言的方法,去探测鲁侍萍的内心。也可以凭借今天获得的周朴园印象,再去品析周朴园在与鲁大海矛盾冲突中的表现,去完整地创造你心目中的周朴园,写下评论文章。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把握戏剧冲突和舞台说明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戏剧主题探讨。 教学步骤:

一、回顾第一课时学习的戏剧人物鉴赏方法: ⑴把握戏剧冲突 ⑵揣摩人物语言 ⑶探究舞台说明

第二课时里,我们分析了人物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从周朴园的话中读出了周朴

45

复杂的个性:这是一个既有怀念真情,更是一个虚伪、冷酷、自私专横的人。所以说,语言是人的心声,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语言上知道一个人的个性。那么,我们这节课就通过鲁侍萍的有关语言来分析一下这个人物的个性。

二、揣摩戏剧人物语言的基本方法: 1.择取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心理的语言 2.联系上下文语境品读 3.反复体会其语言表现方式

①她的命很苦,离开了周家,周家──她一个单身人,无亲无故,——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在学校里伺候人。 ——勤劳、无亲无故、辛苦。 ②(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无奈,又有点迷信。 ③(接过支票)谢谢你。(慢慢地撕碎支票) ——有骨气,坚强。 ④大概她不愿意吧?为着她自己的孩子,她嫁过两次。 ——母爱 明确:鲁侍萍是一个下层劳动妇女,既善良温柔婉约,又不乏坚强。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始乱终弃之后,曾投水自尽,所幸获救,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里,为了生计,鲁侍萍带着孩子流落他乡,尝尽了世间冷暖,终于使她逐渐坚强。三十后与周朴园不期而遇,她深刻地认识到周朴园的自私虚伪本质,拒收周朴园的钱。这表现了她对残酷现实的清醒认识。她心地的磊落及对周朴园的轻蔑和愤恨体现了她的尊严、骨气以及对命运的抗争。

三、我们还可以从舞台说明来探究人物内心 (一)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这一点跟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相同的

(二)下面的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

①鲁侍萍 哦。(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明确:“很自然地”暗示了她的身份,“慢慢地”表明了她内心的痛苦、矛盾。她的动作,自然地使周朴园回想起三十年前的梅姑娘,推动剧情发展。

②周朴园(惊愕)梅花?

明确:表示他对自己的事情被外人知道而感到惊讶和不安; ③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明确:表示他内心疑虑又警觉,显出他极度的恐惧和不安; 四、把握课文的主要矛盾冲突:

46

(一)课文节选部分,周朴园的矛盾冲突主要是来自哪些人的?矛盾的焦点是什么? 明确:鲁侍萍────—周朴园────—鲁大海

感情纠葛 阶级斗争

(二)上节课,我们择取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这个点,去探究了周朴园的内心世界。哪位同学愿意把周朴园和鲁侍萍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简要介绍一下,并说说这一冲突可分几层呢?

明确:鲁侍萍来到周家,与周朴园不期而遇──鲁侍萍的关窗,无锡口音使周朴园感到奇怪追问中认出,突然责问──鲁侍萍控诉周家罪恶──周朴园劝解诉说给支票打发──鲁侍萍撕支票,求见周萍。这场冲突可分三层:相遇──怀疑──相认 (三)两个矛盾冲突能否缺一?

明确:前半部写了鲁侍萍与周朴园的相认,着重暴露周朴园在家庭生活中的丑恶行径;后半部主要写鲁大海与周朴园的相遇,有意揭示周朴园在社会上的罪恶活动。这两个情节将周朴园的伪善、自私、残忍性格表现得相当突出。作者在一个场面内既从私生活领域又从社会斗争角度揭露周朴园的反动阶级本性,表现出了作者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四)两个情节的次序能否调换?

明确: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其组成部分是不能随便调换的,调换了就会面目全非,失去神采。作者之所以先安排鲁侍萍和周朴园邂逅相逢而后安排鲁大海与周朴园正面冲突,完全是从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性格的需要出发。若先安排鲁大海和周朴园正面冲突,侍萍上场时,就没有时机光顾周家的陈设,也不可能与周朴园相认,除了她上场骂几句并拖大海离开外,其他的就难以着笔了。三十年前周朴园始乱终弃的私生活和对侍萍的怀念的情节不交代出来,周朴园的性格的复杂性就不能表现出来,反映生活与人性的深度和广度也就差了。

五、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明确: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他们的对立冲突是必然的,这一悲剧深刻地反映了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正是由于这一阶级根源;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和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才异常激烈,形成最本质的冲突。阶级冲突使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父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斗;母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怨;兄弟相见不相识却相仇。

六、剧本为什么要以雷雨为题?

明确:一方面看,《雷雨》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雨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可以说,“雷雨”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

47

作者又交代了作品的社会环境,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沉闷抑郁的空气里,一场改变现实的大雷雨即将来临。作者正是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正在酝酿大雷雨般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①表示故事的背景与环境气氛;②预示情节的发展,暗示情节的高潮;

③象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 七、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把握戏剧冲突和舞台说明多角度解读了人物复杂个性,感受了《雷雨》的魅力。总之,《雷雨》是一部内涵丰富、有点说不清的伟大杰作,因为它写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八、作业

1.阅读《雷雨》全文。

《窦娥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以及元杂剧的相关知识和特点,提高学生鉴赏古典戏曲的艺术修养。 2.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3.品味戏曲语言,理解想象、夸张的艺术手法。

4.认识元代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的黑暗现实以及人民的反抗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全剧剧情,分析剧中的矛盾冲突,把握窦娥的人物形象及意义。

2.以《滚绣球》、《耍孩儿》等曲子的曲词为重点,赏析关汉卿本色的戏曲语言。 【教学难点】

鉴赏剧中“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了解超越现实的夸张和想象对于刻画人物、揭示主题和体现剧作浪漫主义特色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加强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了解全剧剧情,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把握主人公的形象。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赏析、诵读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精读曲词,借助课堂讨论,使学生认识剧中安排“三桩誓愿”超现实情节的作用,落实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