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081c004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总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自然科学的基础

马克思:社会规律,唯物史观

2014/10/24 8:07:00

其他人:唯心史观,偶然事件构成历史,英雄史观,否认社会规律】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

从原始社会的血缘关系到奴隶社会的人身隶属关系再打封建社会等级关系,最后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人类社会的唯物论得到了充分的暴露。商品经济的社会化大生产以及社会的加速进步,使人类社会的辩证性得到了充分的暴露,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资本主义社会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任何一个时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本质是经济关系,只不过之前被其他关系掩盖了。

辩证性:联系与发展。

2、工业无产阶级的形成及其独立运动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根源

工业无产阶级的斗争从最早的卢德运动【英国卢德发起,烧厂房,砸机器,把愤怒发泄到“物”上,认为苦难是“物”造成的】,到经济斗争【工人认识:苦难是资本家造成的,与“人”斗争,游行,示威,静坐······针对资本家】,再发展到政治斗争【针对“制度”斗争】【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世界上最早的工业无产阶级起义),英国的宪章运动(成立了最早的无产阶级政党——宪章党),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标志着工业无产阶级的正式形成【有工人不一定有工人阶级,工人未必形成意识,未必形成一股力量,工人的产生≠工人阶级的产生】并登上了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性。

二、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了“合-份-合”这三个发展阶段。古代的自然科学以整合的方式研究世界(合,有机论,认为宇宙也是一个生命体,不能割裂,但无法深入研究)【朴素辩证法】。近代自然科学则分化出天文、物理、化学、生物、数学以及地学等六大经典学科(机械论。优点科学飞速发展,各学科专业有了各自的理论方法体系。缺点:割裂了宇宙的整体性、有机性)【形而上学】。现代自然科学又以整合的方式研究世界、突出表现为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渗透学科、横断学科的大量涌现(系统论。系统>各元素之和)【现当代的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的有:

1、细胞学说——奥肯最早提出细胞假说,施莱登发现植物细胞,施旺发现有机细胞。 2、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代表人物有迈尔、焦耳等。 3、生物进化论——沃尔费发表了《发育论》,拉马克提出“用进废退”理论,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

除此之外,还有“康尔——拉普拉斯星云假说”、赖尔的“地质渐变论”、道尔顿的“分子——院子学说”、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等,维勒则用无机物首次合成了有机物—

—草酸和尿素。

古代与近代的自然科学

1、亚里士多德一生著述甚丰。有《工具论》、《物理学》、《物理学之后》、《论生灭》、《论天》、《气象学》、《动物学》、《论灵魂》、《尼格马克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等。 2、泰勒士精通数学、天文学、军事学,还是个成功的商人和奥运迷。 3、毕达哥拉斯是数学家、天文学家、哲学家,还是一位政治活动家。 4、近代天文学:第谷、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牛顿的“万有引力规律”。

5、近代物理学:伽利略的“实证与计量方法论”;牛顿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近代数学:耐普尔制订了对数;笛卡尔创立了解析几何;牛顿和莱布尼兹制订了微积分。 6、近代化学:波义耳制订了“化学元素”的概念;拉瓦锡提出了“燃烧的氧化学说”。 7、近代生物学:林耐提出了“双名命名法”和“分类法”。 8、近代地学初步形成。

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 1、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创立了唯心主义的辩证法,是其“合理内核”【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自然→社会→人类精神】。费尔巴哈创立了机械形而上学的、“半截子的”唯物主义,使其“基本内核”。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源于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它们初步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经济危机理论”,但是,由于他们从“人性决定生产方式”的哲学前提出发,强调私有制度的永恒普遍性,因此把政治经济学变成了单纯为资本主义更好地发财致富的学说。【他们认为:人性→生产方式,即利己→私有制。但马克思认为:生产方式→人性】

3、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来源于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对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给出了天才的预测和不懈的实验(如:“实业制度”、“法朗吉”、“共产主义公社”等),但是由于他们从抽象的“人权”、“平等”等概念出发,因此把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只诉诸于“应该”而不是“必然”。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高度严整的科学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1、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代表作有1844年秋的《神圣家族》、1845年春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秋的《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作有《哲学的贫困》、《雇佣劳动与资本》、《资本论》

等。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代表作是1847年的《共产党宣言》。 2、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政治经济学是密不可分的;“生产方式决定人性”的哲学基础,使其政治经济学担负起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使命。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与其科学社会主义也是密不可分的;哲学揭示了人类历史的普遍规律,而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规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现实。 3、批判“分割轮”

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具有客观的实践性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实践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归宿。 2、马克思主义具有严格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之间具有科学的联系。 3、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公开宣称自己只为某一阶级服务的学说。【其他学说有阶级性,但未公开宣称】 4、批判“学派论”【学派轮否认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阶级性,只承认科学性】 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

1、马克思主义是批判旧世界的有利武器

2、马克思主义是建设新世界的光辉指南

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功能、政治功能和伦理功能 3、批判“过时论”

“过时论”是教条主义的表现:它把马克思主义视为可以提供现实问题以现成答案的百科辞典或日用大全;而不是视为世界观与方法论、不是视为观点与立场、不是视为“活的灵魂”。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面临的新课题和新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面临的新课题

1、马克思主义和当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 现当代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变化了,由牛顿经典力学变化为相对论和量子力学。范围扩大了,从200亿光年的宇观世界到深层次的微观物质结构。新学科大量涌现,表现为诸多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渗透学科和横断学科等。

现当代的科技以微电子技术为先导,在通讯工程、材料工程、能源工程、海洋工程和生物工程等各个技术领域内均获得了突破性的进步。【经验主义(培根)→经验实证主义(伽利略)→逻辑实证主义】

2、马克思主义和当今社会发展的新情况

现当代以来,世界由两极走向多极【阶级→阶层】;由东西矛盾转化为南北矛盾【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为主、多种矛盾交织的情况;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之间的

关系由原先的对抗关系演变为既对立又对话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各国之间的国力较量由军事、政治的较量演变为经济、科技、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较量。 (1)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的一度繁荣

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上重视战争技术的民用化,积极改进管理方式【“从绝对剩余价值剥削向相对剩余价值剥削”】;在政治上实行高税收、高工资和高福利的政策,培育了大量的新中产阶级【管理人员、技术人才】;在对外政策上实行新殖民主义政策;在思想领域内推行新自由主义,从而带来了一度繁荣的局面【克制了资本主义自身的矛盾,并非资本主义自身的优越导致其繁荣】。 (2)二战以后社会主义的一度曲折

二战以后,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体制上一度形成了僵化的集权模式【计划经济】;在政治领域内出现了官僚主义的作风;在对外政策上出现了霸权主义的倾向;在思想建设上比较禁锢。从而导致了一度的曲折。目前,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正励行改革,重振雄风。

3、马克思主义和当今西方世界的新思潮

(1)哲学思潮

包括人本主义思潮和科学主义思潮。 (2)经济学思潮

包括马歇尔的“庸俗经济学”“、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3)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伯恩施坦主张:用议会斗争的方式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在经济领域内实行私有制,用更高的税收和福利调节之;把马克思主义浓缩在伦理信仰的领域内。 北欧社会民主党的“从摇篮到坟墓计划” 二、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不断发展 1、马克思主义在十九世纪的丰富和发展 (1)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包括《共产党宣言》阶段、《资本论》阶段和《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阶段。 (2)第二国际的理论家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包括梅林的《马克思传》、考茨基的《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学说》以及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发挥等等。

2、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丰富和发展 (1)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包括《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国家与革命》、《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著作。

(2)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包括《新民主主义论》、《矛盾论》、《实践论》、《论人民民主专政》、《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十大关系》等著作。

3、马克思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丰富和发展 (1)东欧模式:包括南斯拉夫模式、匈牙利模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