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 城市体系和城市群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专题20 城市体系和城市群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0ae4e40cf84b9d528ea7ac7

事业发达,具有快捷的高速市际和市内交通系统;(4)国际性商品、资本、技术、信息和劳动力集散中心,国际性新思想、新技术、新体制的创新基地等。 所谓大都市,主要包括:(1)除了城市人口众多、面积巨大外,还依托一个大城市连绵区,如我国珠江三角洲城市带,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环渤海城市带;(2)除了有相当数量的跨国公司总部外,还要有庞大的企业集团、中介组织和相当的资产存量、要素流量和内外贸易额;(3)除了一般的城市基础设施外,还要有显示现代化的公用事业、高层楼群和生态环境。

(三)统计显示,1999年底,我国共有城市668个,按市区非农业人口计算,其中,拥有1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34个,占城市总数的5.1%,人口近1亿人,占全国城市总人口的18.5%。

《战略研究》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行,我国已有一批中心城市赢得了世界声誉并具备了建设国际性大都市的基础。但是,从经济实力来看,目前我国最有经济实力的大城市也刚刚接近和达到世界国际性大城市60年代的水平。从产业结构分析,广州、上海、北京,第一产业的比重,除上海在0.5%以下外,广州和北京两市的比重分别都在10%左右。而新兴国际性大城市,如新加坡、开罗、圣保罗、汉城等一般只有0.42%,成熟的国际性大城市只有0.07%;第二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广州等三市的就业比例都高达39%,比新兴国际性大城市高出近17个百分点,比成熟的国际性大城市高出近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比重更是低于新兴国际性大城市和成熟的国际性大城市,仅为新兴国际性大都市的27%—32%,成熟国际性大都市的15%。从代表竞争实力的主要指标看,金融保险业不到总就业人口的10%,仅为新兴和成熟国际性大城市的10%左右。针对国内40多个城市提出要把自己建成国际性大城市目标的情况,《战略研究》指出,我国内地现有城市距离国际性大城市的目标更远。

(四)《战略研究》指出,世界城市体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国际性大城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和外国资本的进入,可以说,我国城市目前已经有了与世界城市体系相对接的基本条件。

《战略研究》按照城市现代化和国际性包含的诸多因素,依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所列的28个评价指标,就此建立了三个层次的指标体系:1,是城市现代化水平和国际性水平;2,是将上述两个目标进一步分解为经济发展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劳动力素质、金融资本的国际影响力及国际交流水平五个指标集;3,是29个可具体定量化的评价指标(表1)。然后,用这一指标体系来对目前我国18个主要特大城市各项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和排序(表2),发现排在最前面的4个城市分别是北京(38.7%)、上海(37.5%)、广州(34%)和天津(30.2),比后面城市得分高出较多。

《战略研究》说,这表明北京、上海、广州、天津4个城市综合实力突出,应成为国家建设国际性大城市优先选择的重点城市。从表中可以看出,北京在国际交流水平上名列各城市之首,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与上海并列第一,另外在服务业发展水平、劳动力素质和金融资本的国际影响力3个方面排在第二位,这与北

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科技、信息以及金融结算管理中心的首都地位是分不开的。上海总体实力很强,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各项指标都偏低,导致综合实力得分屈居第二,这两个城市是目前国内最具竞争实力的城市,有望在21世纪上半叶跨入国际性大城市的行列。但是,北京要真正实现成为国际性大都市目标,还需进一步增强城市的经济实力,加大基础设施现代化综合能力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其中,正确处理城市建设与建设国际性、现代化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是北京能否成为国际性大城市的关键。上海要真正实现成为国际性的大城市目标,除了需要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建设必要的现代化中央商务区外,也需要针对目前并不乐观的生态环境,提高建设高质量、高水平城市生态环境的紧迫感。广州借助于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优势,服务业发展水平迅速,列总排序第三。随着香港的回归,借助深圳的发展空间,香港将成为该地区当之无愧的国际性大城市,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广州在华南地区的地位。天津列第四,主要受北京经济辐射影响,其空港建设、国际交流水平都稍显不足,但由于地处京津唐城市群,又有港口,因此可望与北京共同跨入国际性大城市的行列。位于第五、第八位的大连、武汉、青岛和南京,得分接近,实力相当,主要看今后发展。

另据有关国际组织对世界公认的11个国际性大城市进行的综合评估,除伦敦、东京、纽约3个城市外,巴黎、芝加哥、香港、悉尼、新加坡、汉城、莫斯科、法兰克福等8个城市目前也只具备了国际性城市的一部分功能。

《战略研究》最后建议,从我国现有条件出发,国家应统一规划,有重点、分层次、按步骤地建设培育若干个国际性大城市。首先,将香港作为发展国际性大都市的战略重点,尽快将其发展成为亚洲仅次于东京的国际性大城市,与深圳一起,作为国际金融、贸易中心和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商务人才培训中心以及高新技术的生产中心,领导珠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的城市发展;其次,在21世纪初叶,将上海建设成为新兴的国际性大城市,综合发展经济、金融、技术贸易,领导整个长江流域的城市发展;第三,在21世纪中叶,将北京建设成为国际性大都市,与天津一起使之成为中国政治、文化、科教中心和大型制造业中心,为中国北方城市工业提供技术指导。同时,按东、中、西三大地带,选择若干个区域性大、中城市,将其培育为不仅能够与世界城市体系接轨,参与全球经济发展的城市,而且,也是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枢纽。 谢然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