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工程优化指导手册 - 图文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工程优化指导手册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0f8511e77232f60ddcca1e4

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 第2分册:工程优化指导手册

优化内容 说 明 1、 实现对覆盖空洞的优化,保证网络中覆盖信号的连续覆盖; 2、 实现对弱覆盖区域的优化,保证网络中覆盖信号的覆盖质量; 3、 实现对主控小区的优化,保证各区域有较为明显的主控小区; 4、 实现越区覆盖问题的优化 1、对网内干扰而言,干扰问题体现为RSRP数值很好而SINR数值很差; 2、对网外干扰而言,干扰问题体现为扫频测试得出的测试区域底噪数值很高 主要包括邻区关系配置以及切换相关参数的优化,解决相应的切换失败和切换异常事件,提高切换成功率 专项排查,解决掉线和接通方面的问题,进而提高掉线率和接通率 解决存在的告警故障和硬件问题 覆盖优化 干扰优化 切换优化 掉线率与接通率优化 告警和硬件故障排查 3.4.2结果输出

基站簇优化结束后,优化建议需要提供,优化建议实施之后,验证测试和对比分析需要执行。优化前后的测试条件和测试路线需要保持一致,以便验证优化方案的实施效果。基站簇优化工作结束后,优化报告是一个重要的输出结果。除了优化报告之外,基站簇优化还有以下输出结果: 阶工作项和目标 段 工作子项 簇划分 分簇进行无线网络优化,在簇覆盖、干扰、优切换、KPI指化标、投诉处理阶和排障方面对段 簇中基站分析和优化。 工作内容 按基站簇划分原则确定基站簇范围。 输出成果 基站簇MAPINFO图层 基站数据库表(EXCEL) 簇优化总结报告 参数调整记录表(汇总) 基站数据库表(更新) 路测数据(备份) 性能指标优化前后对比 投诉处理汇总表 硬件排障汇总表 提取基站数据提取簇中基站和周边基站的数据库 库 覆盖优化 覆盖类问题的优化 干扰优化 干扰类问题的优化 PCI优化 PCI优化 切换问题优化 切换问题的优化 性能监控 KPI指标性能分析、提升 投诉处理 对基站簇中的投诉跟进、处理 告警处理、排现场排障 障 3.5 分区优化

完成分簇优化之后可进行分区优化,分区优化可考虑根据实际无线环境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如果对于城市较小,建设面积小的区域可以考虑在完成簇优化后直接进行全网优化,如厦门等中小城市。而对于覆盖面积较大,环境比较复杂的区域则需要在完成簇优化后考虑分区优化,如 北京,

12

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 第2分册:工程优化指导手册

在每个区划分簇,完成簇优化后安区进行优化,最后在全网优化。

在分区优化时,同样需要考虑覆盖优化,干扰优化,切换优化,掉线率与接通率优化,告警和硬件鼓掌排查等步骤,具体见分簇优化内容。

3.6 不同LTE厂家交界优化

当现网存在不同LTE厂家时,为LTE网络的优化带来了一定的复杂度,具体优化时可执行以下步骤:

1) 确定不同厂家基站配置,如帧配比,PCI,频点等; 2) 如帧配比不同,需要调整相同,以避免上行帧干扰;

3) PCI核查及优化,分析不同厂家邻区的PCI配置,尽量避免mod3或mod6相同; 4) 切换优化,确定切换相关参数设置,如offset,time to trigger等,进行切换优化; 5) KPI优化,通过路测调整掉线率、接通率等KPI指标;

3.7 全网优化

全网优化重点关注覆盖优化和KPI优化。

3.7.1 网络评估

3.7.1.1 覆盖优化

覆盖优化是网络优化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优化内容,网络覆盖的情况及覆盖优化的结果对网络性能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因素。

不同的移动通信系统对覆盖要求的指标定义存在一定的差异。

? GSM系统通常要求BCCH Rx_Lev>xxxdBm的占比达到某个比例

? WCDMA系统通常要求RSCP>xxxdBm的占比达到某个比例;另外导频污染指标也是考虑的

因素

? LTE系统通常要求RSRP>xxxdBm的占比达到某个比例;

3.7.1.2 KPI优化

网络质量优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网络的性能,最终结果体现在网络各项KPI指标的提高,优化的主要手段是根据路测数据来分析和调整无线资源参数,这些参数对网络中小区的覆盖、网络的业务性能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合理调整无线参数是LTE网络性能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 第2分册:工程优化指导手册

3.7.2网络优化调整

3.7.2.1 覆盖优化调整

3.7.3.1.1导致覆盖不合理的因素

a) 小区布局不合理

由于站址选择的限制和复杂的地理环境,可能出现小区布局不合理的情况。不合理的小区布局可能导致部分区域出现弱覆盖,而部分区域出现多个小区强信号覆盖。

b) 基站选址或天线挂高太高

如果一个基站选址太高,相对周围的地物而言,周围的大部分区域都在天线的视距范围内,使得信号在很大范围内传播。站址过高导致越区覆盖不容易控制,产生导频污染。

c) 天线方位角设置不合理

在一个多基站的网络中,天线的方位角应该根据全网的基站布局、覆盖需求、话务量分布等来合理设置。一般来说,各扇区天线之间的方位角设计应是互为补充。若没有合理设计,可能会造成部分扇区同时覆盖相同的区域,形成过多的小区覆盖;或者其他区域覆盖较弱,没有主孔小区。这些都可能造成导频污染,需要根据实际传播的情况来进行天线方位的调整。

d) 天线下倾角设置不合理

天线的倾角设计是根据天线挂高相对周围地物的相对高度、覆盖范围要求、天线型号等来确定的。当天线下倾角设计不合理时,在不应该覆盖的地方也能收到其较强的覆盖信号,造成了对其它区域的干扰,这样就会造成导频污染,严重时会引起掉话。

e) 功率设置不合理

当基站密集分布时,若规划的覆盖范围小,而设置的功率过大,小区覆盖范围大于规划的小区覆盖范围时,也可能导致导频污染问题。

f) 覆盖区域周边环境影响

由于无线环境的复杂性:包括地形地貌、建筑物分布、街道分布、水域等等各方面的影响,使得信号难以控制,无法达到预期状况

3.7.3.1.2工参优化

覆盖优化中最常使用的手段是调整天线的方位角和倾角,但是如果靠调整方位角和倾角无法解决问题,就需要考虑调整抱杆的位置、迁站等手段来解决问题。另外在基站比较稀少的地区,如果实在无法解决覆盖问题,可以考虑加站。在基站密度过大,信号干扰严重或者基站的主要覆盖方向有严重遮挡的,可以考虑搬站。

14

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 第2分册:工程优化指导手册

工程参数的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天线位置、方位角、下倾角。对于下倾角的调整需要特别注意,一方面要保证基站的覆盖能力—下倾角不能过大;另一方面又要保证信号不会越区覆盖造成对远处基站干扰—下倾角不能过小,如果无法达到连续覆盖,建议增加基站。不同的环境、站高及站间距决定了适合的下倾角。

? ?

天线类型:全向天线、定向天线、美化天线等需要根据现场的覆盖需求进行选择。

天线波束宽度:波束宽带影响到站间的重叠覆盖情况及相互的干扰程度。如果在用的天线波束指标无法满足覆盖场景的需求,需要更换天线。

?

加站迁站。

3.7.3.1.3公共信道参数优化

公共信道参数的设置直接决定了下行控制信道的覆盖范围。这一点在WCDMA的系统中体现的尤为明显,由于公共信道与业务信道共享系统的功率,所以公共信道的功率设置会直接影响覆盖的距离,并同时影响业务信道的容量。

LTE系统中的下行RS功率对覆盖较大,系统可通过参数设置来增强RS的下行发射功率来实现覆盖距离的增强。但是覆盖增强区域的PDSCH无法获得更高的功率,所以服务质量很难保障。

3.7.2.2 KPI优化调整

3.7.2.2.1重点关注KPI及PI

指标类别 指标名称 RRC连接平均数 RRC连接最大数 RRC连接建立请求次数 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 RRC连接建立失败的次数 RRC连接重建请求次数 RRC连接重建成功次数 接入类 RRC连接重建失败次数 RRC建立成功率 平均E-RAB数 E-RAB建立请求个数 E-RAB建立成功个数 E-RAB建立失败个数 E-RAB建立成功率 S1建立请求次数

指标描述 统计同时存在的RRC连接平均数量。 统计同时存在的RRC连接最大数量。 统计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次数 统计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次数 统计RRC连接建立失败的次数 统计RRC连接重建请求次数 统计RRC连接重建成功的次数 统计RRC连接重建失败次数 RRC建立成功率 统计小区内同时存在的E-RAB平均个数。 统计请求建立的E-RAB个数,并该按业务类型分类统计。 统计E-RAB建立成功个数,并该按业务类型分类统计。 统计E-RAB建立失败个数,并该按失败原因分类统计。 E-RAB建立成功率 S1建立请求总次数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