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大学生网络词汇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绍兴市大学生网络词汇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105601ff12d2af90342e608

绍兴市大学生网络词汇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一、引言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用语应运而生。“网络用语”,即多在网络上流行的非正式语言。多为谐音、错别字改成,也有象形字词。这种语言形式以其风趣幽默、简单明了、个性强等特征受到广大年轻人的青睐,尤其是当代大学生作为互联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用这一独特的语言形式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并不时的创造出新的网络语言。由于每年年末都会进行网络新词的评选,再加上媒体等的聚焦,使得网络新语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并日益融入人们生活中。本文我们通过对近年来网络上产生的新词热词包括汉语和英文进行分类分析,初步探讨了大学生网络词汇的使用情况。此外,我们还针对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情况做了调查问卷,并通过调查结果分析网络新词热词对大学生群体的日常生活和语言表达带来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围绕着网络词汇用语这一与时俱进的话题,国内曾经出现过一些相关的研究,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网络语言的定义,产生及在网络上流行盛广原因的分析,内涵的延伸和展望评价上。例如,秦秀白在《外语电化教学》(2003年94期)上发表的《网语和网话》中从语体学角度论述了网络语言的构成、性质及特征,并就网络用语的规范化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杨琳、李广伟和闫秀静在《黑龙江教育》(2012年06期)上发表的《浅析网络新词在当代大学生中的流行现象》中以互联网的发展为切入点,在介绍大学生网络语言使用现状的同时重点分析了网络新词在大学生中流行的心理原因。为进一步剖析深层次的原因及其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张妍在《长春大学理工学报》(2008年03期)中发表的《网络语言之社会语言学视角探微》中从社会语言学视角出发用语码转换思想分析了网络语言的性质和特点,并指出要对网络语言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积极引导。而陈芙、黄海军、孙元元在《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上发表的《英汉网络语言分析》中更是将网络语言进行细分,重点分析了英汉网络语言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表明面对网络语言这一新生的语言变体所应采取的客观、科学的态度。上述研究报告都为本课题提供了大量值得借鉴的信息与分析研究思路。我们小组各成员在阅读词汇学和认知语言学等相关书籍的同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所做的调查问卷,对大学生使用的网络词汇进行词汇学上的归类、分析、现象描述与成因解释,以期为大学教师与大学生的交流培养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思路如下:首先,建立一个网络词汇资料库,搜集有代表性的汉英网络词汇;然后,分类处理所搜集到的网络词汇,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大学生与网络词汇使用之间的关系;最后,分析问卷,通过阅读相关专业的书籍解析新词出现的动因和解释大学生对于网络词汇认知差异的现象。

2.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向有:? 资料搜集法:通过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渠道搜集当下流行的汉英网络词汇,分析词汇产生的时间(分为2011年、2010年、2009年网络新词)及来源(分为由外语直接翻译的网络新词和由中国的社会时间或社会热点话题引发的网络新词);? 行动研究法(制作、投放、回收并分析调查问卷):先制作好调查问卷,投放给绍兴文理学院、越秀外国语学院和绍兴职业技术学院三大高校的学生(将学生分为语言类专

业与非语言类专业),回收后对数据进行整理并对所调查的网络词汇进行分类(主要分为娱乐性和社会性两大类),然后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图表的制作和相关专业书籍的阅读,最后形成研究报告。

四、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五、讨论

1.本研究成果的价值:本项目聚焦大学生在口头语上的使用的网络词汇。通过资料的手机、描述、分析和总结来提高项目参与者的思辨能力。包括:通过发放和搜集问卷信息来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通过分析总结问卷信息来提高分类处理事情能力和培养一定的学术思维。另一方面,综合了大学生使用网络词汇的情况,分析大学生在不同认知情况下使用网络词汇的差别;发现大学生对于创造出网络词汇的不同社会实践的认知力的不同,从而能从网络词汇这一大学生接触使用最密切的语言现象入手,分析现今大学生的网络词汇认知能力和由此引发的社会事件认知能力。希望能够使大学教师更认识清楚大学生的认知因素,提供与大学生的交流培养的新的角度。 本课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由于本项目参与人员全为大学本科大二在读学生,专业技能不够过硬,对于网络词汇的分析不够透彻清晰。同时,由于经费问题,时间问题,对于调查的对象过于狭隘,只限于绍兴地区,没能对于全国各地的高校进行一个系统的调查与研究。最后对于研究的范围,我们研究了2009到2011的网络词汇,并且词汇量不多,不能全面分析。 2.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对于进一步的研究,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1.可以扩大研究的范围。将近五年的网络新词进行调查研究做全面分析。2.可以扩大研究的对象。对全国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

六、结论 七、参考文献

1.顾倩雯、邱玲、戴雪芳,浅析网络英语词汇的成因及其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5期;121-122

2.陈芙、黄海军、孙元元,英汉网络语言分析,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3.杨琳、李广伟、闫秀静,浅析网络新词在当代大学生中的流行现象,黑龙江教育,2012年06期;87-88

4.林佳,浅谈网络流行语汇的内涵与外延,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5.张妍,网络语言之社会语言学视角探微,长春大学理工学报,2008年03期 6.秦秀白,网语和网话,外语电化教学,2003(94)

7.王文斌,从词汇学研究走向词汇语义学研究,外语电化教学,2009年03期;3-7 8.王丰,浅谈认知语言学,科技信息,2009年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