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20盈江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联系客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2006-2020盈江县城市总体规划文本更新完毕开始阅读5115d4363968011ca300912c

坚持“工业富县、农业强县、贸旅活县、环境立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的社会经济发展思路,实现跨越式发展。2010年社会经济走上良性发展道路;2020年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民族团结、边疆安宁、城乡协调发展的美好家园。

(2)经济发展目标

发展壮大水电、电冶、外贸、蔗糖和绿色创新产业,巩固提升粮食、畜牧、建材产业,培育旅游、加工产业,提升产业的规模与产业关联度。近期(2006-2010),全县GDP实现11%的增长目标,到2010年GDP总量达到22.4亿;远期(2011-2020),到2020年全县GDP比2000年翻三番,总量达64亿元。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到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为28:38:34,到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调整为17:47:36。

(3)社会发展目标

加快城镇化进程,吸引高素质人才及各种适应需求的劳动力迁入;加快城乡劳动力市场建设,不断拓宽就业渠道、控制失业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基本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坚持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民族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近期(2006-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下,常住人口30.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8.2万人,城镇化水平达3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新生吸毒人员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远期(2011-202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下,常住人口37.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1.2万人,城镇化水平达4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新生吸毒人员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

盈江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文本

(4)生态发展目标

在环境质量保持领先水平的同时,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能源节约型生态经济体系,努力建设布局科学合理、设施配套完善、景观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成为全面协调发展的亚热带特色生态示范县。近期(2006-2010年),把盈江县创建为生态农业示范区,并通过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的验收。远期(2011-2020年),生态环境良好并不断趋向更高水平的平衡,成为亚热带特色生态示范县。

第十条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总战略方针:强化地缘,扩大优势,加强协调,重视时序 (一)强地缘战略

通过中缅双边贸易政策协定、能源、基础设施以及禁毒替代种植等重大项目合作,建立双边战略友好合作机制;通过边贸经济的发展、民族文化交流,构建稳定、繁荣的边境,为口岸发展和能源通道建设提供保障。

(二)大资源战略

采取个人、企业、政府及其他外部力量共建的方式,通过资源的培育、保护和开发并举的策略,提升现有资源的优势,减少对进口资源的依赖。

通过做大优势资源型产业,扩大经济规模和辐射力,提高技术水平,形成产业集群。鼓励建立大型生态型的资源生产和加工企业,走集约化、规模化、循环经济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和提升发展效率的目的,逐步形成大盈江综合发展区、东北部农业发展区和西部边境工贸发展区的三大产业发展空间。

3

(三)大盈江战略

未来产业布局、城镇建设、人口分配、投资引导向发展潜力好的大盈江地区集中。着力发展平原、旧城、弄璋和太平四个重点城镇,形成区域增长内核。鼓励山区农村易地搬迁至坝区,优化空间发展格局和保护生态

环境。

(四)大通道战略

加强与境外联系的道路、口岸等重大设施建设,形成西部边境洪崩河

和那邦两大门户,增强到东南亚和南亚印巴次大陆的通行能力,为能源通

道建设预留战略公路建设空间;强化区域交通设施的连通性,建设盈江至

腾冲猴桥、腾冲机场、瑞丽和潞西的便捷通道,融入区域格局;侧重通道

上平原、旧城、盏西、那邦和洪崩河等重要节点的发展。远期提升洪崩河

口岸等级。

(五)多民族文化战略

尊重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强调多种文化和价值取向的融合。通过政府主导实施多民族文化发展战略,实施扶贫攻坚和易地搬迁项目,注重改善当地的物质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力度,拓宽就业渠道,建设平安和谐盈江。

盈江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文本

第三章 县域城(集)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 县域城(集)镇发展规模

第十一条 县域城镇化水平与规模

规划2010年县域城镇化水平达33%以上,城镇人口10.2万人;2020

年城镇化水平达49%以上,城镇人口18.3万人。

规划2010年县域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达15.8-16.3平方公里,人均城

镇建设用地控制在150平方米以内;乡村建设用地35.2-37.2平方公里,

农村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70-180平方米。2020年县域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达21.9-23.8平方公里,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乡村

建设用地25.9-27.8平方公里,农村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35-145平方

米以内。

第二节 县域城(集)镇体系规划

第十二条 县域城(集)镇空间结构规划

规划形成 “一核一带三区四轴五门户”的空间发展格局。 (1)一核:盈江县城为村镇体系发展核心,重点强化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效率,吸引人口和产业集中,壮大城市规模。通过壮大核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快速发展。

(2)一带:大盈江村镇发展带,是盈江未来产业和人口集中发展地区。是德宏州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腾瑞二级公路发展轴和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

4

确定的瑞丽江、大盈江-伊洛瓦底江城镇发展轴的组成部分,包含平原、旧城、太平、弄璋等重要城镇及辖区内各村庄。

(3)三区:大盈江综合发展区、东北部农业发展区和边境工贸发展区。大盈江综合发展区包括旧城(含新城、油松岭)、平原、太平、弄璋;东北

部农业发展区包括芒章、盏西(含支那)和苏典;边境工贸发展区包括卡

场、勐弄、昔马、那邦、铜壁关和洪崩河。

(4)四轴:包括一条主轴与三条副轴。南部以大盈江沿岸省道和县道组成的对外联系主轴,是大盈江村镇发展带的支撑骨架;三条副轴包括从大盈江村镇核心区放射出去的盏西公路(新城-中和公路)、平卡公路和那邦公路,形成东、中、西三条对外联系通道。

(5)五门户:卡场、那邦、洪崩河境外门户和盏西、旧城境内门户。卡场通过改善现有道路,强化与缅北的联系,扩展林产品边贸及加工;那邦利用边境口岸发展边贸流通、加工及旅游业,形成西部战略通道;提高洪崩河口岸级别,形成盈江连接八莫至南亚的出口,为国家能源通道作战略准备。旧城利用交通优势着重发展农产品加工及商贸物流,远期形成县域副中心;盏西继续强化传统北部中心地位,成为地区中心城镇和东北部对外联系的重要通道。

第十三条 县域城(集)镇职能体系规划

规划综合中心、重点城镇、一般乡镇和中心村构成的四级城(集)镇职能体系。

盈江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文本

表3-1 盈江县域城(集)镇职能体系规划

综合职乡镇 能等级 名称 职能类型 主要职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 综合 云南连接南亚地区重要门户之一,德宏西北部中心城中心 平原镇 综合型 市和重要工业加工区,重点发展食品加工、木材加工、金属冶炼和旅游商贸服务业。 旧城镇 交通枢纽型 盈江县域副中心,以发展第一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旅游、商贸物流为主的交通枢纽型城镇。 盏西镇 工贸型 盈江东北部对外联系的重要通道,以农副产品加工、重点 水电、矿产开采业为主的工贸型城镇。 城镇 那邦镇 口岸型 连通东南亚和南亚市场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通道,以边贸、旅游和加工业为主的口岸型城镇。 弄璋镇 工贸型 盈江南部以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大盈江旅游服务业为主的工贸型城镇。 太平镇 工贸型 以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为主的工贸型城镇。 卡场镇 口岸型 盈江西北部主要出境通道,以边贸及林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口岸型城镇。 昔马镇 工贸型 盈江西部主要出境通道,以电力电冶、轻工、建材生产为主的工贸型城镇。 洪崩河 新设城镇,盈江连通东南亚市场的出境通道,以边境一般乡(芒允) 口岸型 贸易为主的口岸型城镇。 镇 芒章乡 集贸型 农产品生产区和本乡日常生活物资的集散点 苏典乡 集贸型 经济作物生产区和本乡日常生活物资的集散点 勐弄乡 集贸型 经济作物生产区和本乡日常生活物资的集散点,重要的水电开发区 铜壁关 集贸型 经济作物生产区和本乡日常生活物资的集散点 第十四条 县域城(集)镇等级规模体系规划

规划四个等级的乡镇规模等级:规划人口10万以上的小城市一个(盈江县城);1-2万人口小城镇5个(旧城镇、弄璋镇、那邦镇、太平镇、盏

西镇);0.5-1.0万人口小城镇2个(卡场镇、昔马镇);0.5万以下集镇5个。其中,规划建议近期新城、油松岭并入旧城;远期支那并入盏西,新设洪崩河镇。

5

此外,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每个乡镇选2-3个村庄作为中心村重点培育。

表3-2 盈江县域城(集)镇规模等级体系规划

等级 规模 城镇(市) (万人) 个数 城镇名称(规划城镇人口 单位:万人) 一 >10.0 1 盈江县城(12) 二 1.0-2.0 5 旧城镇(1.6)、太平(1.3)、弄璋镇(1.2)、那邦(1.2)、盏西(1.2) 三 0.5-1.0 2 卡场镇(0.5)、昔马镇(0.9) 四 <0.5 5 洪崩河(0.2)、芒章乡(0.3)、勐弄乡(0.2)、铜壁关乡(0.1)、苏典乡(0.1)

第三节 县域发展支撑体系规划

第十五条 县域综合交通规划 (一) 公路网

规划形成主干公路网(高速、省道、主要县道)、次干公路网(次要县道)和基层公路网(乡村道)三个层次的路网格局。

(1)主干公路网:盈江与外部联系,以及沟通县城和重要城镇的主要公路,由省道和重要县道构成,远期建议修建高速公路。呈以盈江坝地区为中心(环形),向外放射式的“一环五脉”的县域公路网格局。“一环”即连接太平、平原、旧城和弄璋四镇区的沿大盈江两岸的环形路网;“五脉”包括腾瑞公路(省道S233线)和高速公路、省道S318线(那邦公路)、平卡公路(平原-卡场)、盏西公路(新城-盏西-腾冲中和)、盈八公路(太平-洪崩河)。

盈江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文本

(2)次干公路网:联系县域地区城镇之间的主要公路,由次要县道组成。包括卡苏公路(卡场-苏典)、盏苏公路(盏西-苏典)、盏支公路(盏西-支那)、那昔公路(那邦-昔马)、昔勐公路(昔马-勐弄)、勐芒公路(勐弄-芒章)、昔马公路、芒铜公路(芒允-铜壁关)、虎跳石线(芒线叉口-下板瓦)、芒旧公路(芒东-油松岭-旧城)。

(3)基层公路网:乡村道路,联系乡镇内各村庄。争取到规划期末全部行政村通公路,并逐渐实现路面硬底化(沥青路或弹石路)。

(二)公路交通设施

(1)重要桥梁:中心城区范围外,规划新建太平-弄璋跨江大桥(太

平璋西-弄璋弄岛)和旧城-新城跨江大桥(旧城翁姐-新城繁勐),增强盈江两岸城镇联系。

(2)站场:保留县城和那邦现有客运站,近期按二级标准建设岗勐长途汽车客运站(公交站、营运车辆检测站合设),满足客运和盈江、梁河两县的营运车辆进行年度检测、定级及日常二级维护的需要;建设盏西、卡场和昔马三级客运站。远期建设弄璋、旧城、太平等三级客运站,其余乡镇设立简易车站(客运集中停车场)。

在县城规划边贸物流中心,集中引进边贸汽车快速货运、汽车集装箱联运、大宗货物储运等企业,加快出入境汽车运输业的发展。

(三)铁路

根据远景泛亚铁路西线及副线设想提出选线方案,建议采用江南方案

6